柳文生
我們的課堂教學面對的是生命個體,不可能面對所有的學生都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教師,適當?shù)慕虒W機智應當是必備的基本素質。
只有有了這樣的認識高度,才會有行為的高度。教學機智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對各種教學技能運用自如,對教學方法有所創(chuàng)新,善于運用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勇于打破常規(guī),善于“急轉彎”,善于營造充滿情趣的課堂教學氣氛,在長期積累和反復歷練的基礎上“妙手偶得”。
沒有預設是不會上出好課來的,但課堂教學不是預設的教案劇,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隨著學生學習活動的展開,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預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流程,優(yōu)化教學設計。
在為推廣蘇教版教材而舉辦的一次教師培訓中,主辦方請來了幾位名師開展示范課活動,其中著名特級教師唐江澎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執(zhí)教的是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借用的是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當他走到講臺準備板書課題的時候,卻聽到前排有個學生小聲嘀咕道:“沒勁!這篇文章我們已經學過了?!碧葡壬徽?,馬上轉過身來,面對全體學生:“同學們好!剛才我聽到一位同學小聲說學過這篇文章,是嗎?課前老師沒有了解到這一點,是老師的失誤,因為我昨天晚上在火車上還在一直琢磨怎樣和大家一起上好這節(jié)課。既然大家學過了,那太好了,大家一定對這篇文章很熟悉了,哪位同學有問題能把老師難倒?”學生們提了三個問題后就再也提不出來了。唐先生話鋒一轉:“既然大家沒有問題了,那我也提個問題可以嗎?”可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不上來。他接著說:“看來我們對這篇課文還有探究的必要,不是嗎?”于是師生開始了很有新意的探究過程,一個個精彩的亮點在課堂中閃現(xiàn),直至下課的哨聲吹響。
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一句話打破了唐先生原來所有的奇思妙想。在如此突兀的情境下,他及時調整了自己固有的思維,重新安排了教學流程,巧妙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起尋找探究文本、感悟文本的一片新天地、新境界。當最后一個問題探究結束后,他問學生:“有收獲嗎?”學生響亮地回答:“有!”唐先生最后說:“同學們,對于經典篇目,我們決不能因為已經學過或讀過而不去重新溫習它,而應該常讀常新。”這句話一結束,臺上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節(jié)課,因他的教學機智而精彩。
華東師大教授巢宗祺先生對這節(jié)課給予了高度評價:“教學機智生成了一節(jié)精彩的課堂,師生得到了共同發(fā)展,并得出了一個論斷——經典要常讀常新?!?/p>
教學機智還取決于對學生的關愛和教學中的真情投入。每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師在情感、智慧投入的過程中,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才有可能及時捕捉動態(tài)生成的時機,自然而然地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和新思想。
教學機智借助的是教師的靈性,是教師思想深度的折射,情感因素多強調的是機動靈活、妥帖得體,可以讓課堂充滿靈性之美,又給聽者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美感。
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學會以不變應萬變,針對不同的學生,針對課堂上的各種突發(fā)事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讓我們的課堂更具有發(fā)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