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英年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向陽的生活很純,向陽的花很鮮,向陽的天空很高,向陽的裙衫很俏,向陽的微笑很醇,向陽的友情很真,向陽的憂愁很清,向陽的孤獨很美……
揚手是春,落手是秋,在這一揚一落之間,幡然有種對人生的體味與感悟,雖已被青春的歲月洗盡鉛華,但在若有若失、若即若離的相似歲月里,不經(jīng)意間,生活已悄悄地為你涂上了向陽歲月的痕跡,增添了流年的沉穩(wěn)與厚重。
童年是夢,少年是歌,青年是詩,那么中年就是一部小說,這其中涵蘊了人生的萬語千言,濃縮了高處正勝寒,奮力挽狂瀾的世事滄桑與成熟歷練,于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感悟人生百態(tài),笑談世事繁華,風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美,因而輕輕細細地觸摸生之意義,閑閑地寫下幾段文字,以期裨益你我。
感悟一,人生莫若三件事:孝順好父母,教育好子女,活明白自己。
百事孝為先。常言有云“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眴尉蛷男㈨樢皇抡f開去,頂一頭鶴發(fā),著一襲單衣,略揖一揖,昂然向我們走來的,首推就是李密。
《文心雕龍》有言:“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議。”筆墨,是鮮紅的血與淚。李密一表,訴說著仙逝的父親,被奪志的母親,相濡以沫的祖母和孤苦伶仃命運多舛的自己。李密一表,融注了他的心血,那是作為孝子的泣血宣言。李密一表,是一根針,在一剎那,不,比剎那還要短的換念之間,戳破了我們的心,然后,感動如身上瀲滟的血。
銜環(huán)結(jié)草,以報恩德。在那樣一個爾虞我詐,風云變幻的殘酷時代,人們的期望不過是韜光養(yǎng)晦,仕途平坦。然而,因為自己的一顆赤子之心,李密決定侍奉祖母以終老。不懼怕“郡縣臨門,急如星火”的高官威逼,更不圖求“猥以微賤,當仕東宮”的千乘萬祿,他義無反顧的守護自己心中的一片赤誠。至性之言,悲惻動人,司馬炎讀罷喟嘆:“士之有名,不虛然也!”
“羔羊有跪乳之思,烏雀有反哺之義?!?004年感動中國田世國道:“我們的生命是雙親給予的,作為兒女,我們能給予他們什么?”孝道是稍縱即逝的眷戀,是無法重復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與生命相接的鏈條。學會感恩,讓愛如涌泉,滋養(yǎng)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寒來署往,日升日落!
真誠的朋友,你做到了嗎?
感悟二,人生莫若三姿態(tài):恣意、低調(diào)、高雅
也曾仰望天空,尋找那絢爛的云彩,卻總是尋得余暉影翳的一瞥;孰不知,低頭的那一剎那,便是整個無與倫比的拂曉。
人生是一種什么樣的姿態(tài),有人說是一種高雅的姿態(tài),還有人說是一種低調(diào)的姿態(tài)。雖然人生的姿態(tài)千奇百怪,但是只有低姿態(tài)才會走得更遠。
每次去西安旅游或出差,定不會停頓去兵馬俑“朝圣”的腳步。
秦兵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種陶俑1000多尊,那些陶俑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唯獨那尊跪射俑,它是兵馬俑博物館中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經(jīng)人工修復的陶俑。跪射俑出土于二號兵馬俑坑東北角的弩兵方陣中。屬秦兵種內(nèi)的重裝步兵俑,這尊被稱為“鎮(zhèn)館之寶”的跪射俑,它身披鎧甲,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身體和手向左方微斜,雙目向左前方平視,兩手在身體的右側(cè)上下作握弓狀,其姿態(tài)顯得特別英武。仔細觀察,連衣紋、發(fā)跡都清晰可見。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的如此完整?導游說,這得益于他的低姿態(tài)。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馬俑的身高都在1.8到1.97米之間,兵馬俑坑地下坑道都是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當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沖,低姿態(tài)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姿,重心在下,右膝、右足、左足三點著地,且呈等邊三角形,增強了穩(wěn)定性。
因而學會在適當?shù)臅r候,保持適當?shù)牡妥藨B(tài),決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真誠的朋友,你是否已經(jīng)調(diào)整了自己人生的姿態(tài)?
感悟三,人生莫若三階段:成長、成熟、成就
人哪,青年時要濃烈——那是有所求,意在成長;中年時要淡定——那是有所思,意在成熟;老年時要厚重——那是有所悟,意在成就!
我們曾走過“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的青澀,走過“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寂寞,走過“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的風情萬種,走過“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yīng)恨夜來霜”的孤獨惆悵,走過“不如隨分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的清冷無奈……然而鉛華洗盡,返璞歸真,我們總會在成長的歷練中趨向成熟,在成熟的積淀中趨向成就,在成就的堅守中趨向卓越!
有這樣一種人生華麗而不刺眼,歷盡世間奢華百態(tài)仍澄澈如水。年少風流儒雅,氣度不凡,“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學成歸來,才華橫溢,矚目文壇,步履踏遍文藝園地。李叔同,他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絢麗至極又歸于平淡。弘一大師的人生是堅守的,是光彩奪目而又寧靜淡雅的。司職教授,品格高尚,技術(shù)精湛,學識淵博,開拓進取,為古老中國藝術(shù)注入了活力和血液。屬文吟詩,如藍田之玉,苧羅之紗,歷經(jīng)磨礪愈發(fā)堅實,經(jīng)過洗濯更顯本色。那份堅守,那份執(zhí)著,那份人格魅力,如風常拂,如月明澈。
為人至此,本已無多言,一生行止,李叔同先生的人生無論哪個階段盡是巔峰。少年大志,中年大才,晚年大德,作為大師,他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做一樣,像一樣,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多個領(lǐng)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shù)之先河。一曲《送別》意境幽遠,傳唱大江南北,潤澤了幾代人的心靈;一部《茶花女》如星光一閃,照亮了中國話劇發(fā)展的道路,開啟了中國話劇的帷幕;執(zhí)教一師,桃李滿天下……對他的一生,趙樸初居士有詩為證:深悲早現(xiàn)茶花女,勝愿終成苦行僧,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多么值得我們深思的至理啊!
真誠的朋友,你現(xiàn)在處于哪個階段?
感悟四,人生莫若三種狀態(tài):生存的保障,生活的質(zhì)量,生命的意義。
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常使我們茫然不安,無法寧靜,這就是“浮躁”。我們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靜,多了盲目;少了腳踏實地,多了急于求成。要知道浮躁只能帶來縹緲的人生;好高騖遠只能擁有隨波逐流的生活。在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生存保障,提升了生活質(zhì)量的同時,一定要關(guān)注我們自身對生命意義的清點,請看看十九世紀荷蘭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吧!
梵高過著清白無暇的生活,他沒有金錢的刺激,沒有女人的誘惑,沒有鮮花的慰藉,當羅丹命豐腴清麗的模特兒們在畫室翩然起舞時,當莫提格里昂尼面對著嫵媚而慵懶的美女,在畫面上把她們的臉“令人愉快地拉長”時,梵高在哪里?他正對著一片平常的農(nóng)田,一張破舊的靠椅,一雙踏過人間疾苦的皮鞋,畫這些巴黎大師們不屑一顧的事物。在他的畫筆下,野地里摘來的向日葵燃燒著一把火,藍色野花臨風搖曳,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梵高在美術(shù)史上的出現(xiàn)確實是一個奇跡,他遠離了傳統(tǒng)審美的藩籬,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絕的構(gòu)圖,一掃藝術(shù)界的平庸淺薄和鄉(xiāng)愿惰性。這種畫風一旦問世,美術(shù)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甚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正是梵高撒向人間的一個永恒的謎,這正是梵高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梵高死后很多年,評論家才像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新星一樣仰望他、贊嘆他。今天所有豪華壯麗的畫館,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為榮,當《沒有胡須的梵高》最后以7150萬美金賣出時,舉世震驚,歡聲雷動。
真誠的朋友,你的人生路在何方?
一沙一石,莫不都向往云端,在風雨中堅定地巍然屹立,終有“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的雄渾壯闊;一溪一河,莫不都向往海洋,在荒漠中執(zhí)著地前行,終有“波濤洶涌,浪花千點”的激情澎湃;一草一木,莫不都向往陽光,在罅隙間頑強地生根發(fā)芽,終有“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的綠意盎然。
林清玄曾說:“生活無非是由短小輕薄的片段組成的,薄薄酒,勝茶湯,粗粗衣,勝無裳?!睂ι畹母形騽儆谝磺械募记珊湍J?,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尋得的感動,是閱讀再多的書籍也無法學得的至寶。
現(xiàn)在與將來,人生的畫卷輕輕地描繪,繪出天,繪出地,繪出山,繪出水,繪出落下的淚,繪出展開的笑,都用那向陽的畫筆,隨著那向陽的顏色,繪出人生的佳境,繪出人生的無憾無悔,人到中年,唯心獨醉,靜靜地守望著生活與歲月的點滴幸?!?/p>
我本向陽,我一直這樣相信著!
人心本向陽,我一直這樣相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