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最近備受關注的中國的領土——釣魚島的問題,對于日本的公然侵略,引發(fā)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掀起了舉國上下的愛國熱潮,各種愛國行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和擁護。但是也有一些行為:打、砸、搶、燒與愛國行動極其不協調,令人感到萬分痛惜。這樣的行為值得每個人深思,作為一名高級中學的一線體育教師,我認為使學生理性愛國要從當下開始,而不僅僅對大學生才進行愛國教育。我認為愛國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絕對不能頭腦發(fā)昏,瘋狂不理智,否則就不是愛國,而是走向另一個極端,讓親者痛仇者快。
在體育課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如何讓學生理智愛國呢?理性愛國是一種習慣,一種思維習慣,而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因簡單的呼吁而實現。
一、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愛國主義
所謂愛國主義就是: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就是以偉大的民族而光榮和自豪的精神。民族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必勝的精神。中華民族一定能夠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第二,奮起抵抗外敵的侵略,維護祖國的獨立和主權完整。外敵入侵使山河破碎、人民遭難,在外地入侵的時候奮起抗敵、保衛(wèi)祖國、寧死不讓寸土的精神,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赴湯蹈火,前赴后繼,打擊侵略者,創(chuàng)造了英勇豪邁的偉大史詩般的悲壯事跡,寫下了愛國主義的光輝詩篇。
第三,反對分裂和割據,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是祖國的力量所在,是祖國興旺的標志,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在我國的歷史上,雖然出現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雄相爭,三國鼎立,南北朝對峙,五代十國并存,宋金對立和近代的軍閥混戰(zhàn),但是中國的統一是長期的,民族的團結是悠久的。這些事實表明,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
第四,勇敢勤勞,推動祖國的進步和富強。一切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和腐朽的社會制度都是對祖國進步發(fā)展的阻礙,危害著祖國和民族的利益。同它們進行斗爭,推動祖國前進,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貧窮就要挨打,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不畏艱險,世代相承,開發(fā)自然資源,改造山山水水,發(fā)展科學文化,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種勤勞創(chuàng)造、推動祖國富強的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
二、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理性
理性源于思辨精神,思辨包括反思、辯論、對質等幾個方面的思維方法。理性與感性相對,而非理性就是受個人性格等因素影響,根據單一的感性認識片面地處理事件和總結事件。
東漢薛勤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睈蹏皇且痪淇谔枺菑囊稽c一滴小事做起,如體育課上器材的收、放、管理,幫助老師擺放、收拾、愛惜器材,自覺地幫助同學進行動作練習和錯誤動作的糾正,這些不起眼的小事都能鍛煉自覺的良好習慣,將來走上社會能自覺地為社會做出自己的點點滴滴的貢獻。
三、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理性愛國
在體育實踐課中總有一些學生怕累,吃不了苦,就要告訴學生保家衛(wèi)國必須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艱苦的學習中去,將來才能勝任繁雜的工作,才能為國效力。戰(zhàn)爭年代,金戈鐵馬、血戰(zhàn)沙場固然是愛國,而在和平年代,認真學習、嚴謹工作、團結合作、凝聚力量,就是對國家的最好的回報。
愛國首先要愛身邊的人,愛親人、愛朋友、愛同學、愛老師,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在體育課上同學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的摩擦,當矛盾出現的時候,教師要教育學生怎樣合理地處理這樣的小沖突,如何冷靜地對待這樣的突發(fā)事件,告訴學生當情緒不穩(wěn)的時候不要說也不要做,要克制,冷靜后再處理,以很好地控制事態(tài)向不好的方向發(fā)展,避免矛盾的激化、升級。處理完了后還要反思,反思為什么會出現摩擦,反思在這個矛盾的處理過程中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夠妥當,以后怎么避免出現類似的事情,培養(yǎng)自己理性思考的習慣。理性思考過后,反省自己能給別人多少關心,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多少。
利用體育課上的小型比賽告訴學生如何更好地體現自覺的集體榮譽感,集體榮譽高于個人,將來才有可能有國家榮譽感。有的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因為自己同伴表現不好就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或者對對方毆打,以至于出現打群架的混亂狀態(tài),他認為這是為了集體能夠出好成績,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教師對這種極端行為應嚴厲批評教育,告訴學生怎樣才是真正的集體榮譽感,應該反思問題出現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和指責,更不能出現不理智的打架斗毆的現象。
教育學生要關心他人、關愛集體、艱苦鍛煉、健康成長,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傳播到社會上,感召其他更多的人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國家,理性對待問題,不盲從,不沖動;一切從我做起,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努力從小事做起;凡事從多方面考慮,多為別人考慮,從大局出發(fā),個人服從集體,小家服從大家??傊處煈撛隗w育課上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機會教育學生,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