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琰
摘要: 德育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從挖掘教材德育內(nèi)容、組織課堂教學、英語課外活動、英語學科特殊性四個方面,就小學英語教學有效實施德育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德育有效實施
德國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赫爾巴特說:“教育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薄队⒄Z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的英語,應承擔起這一德育教育重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知識,而且應當關注學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如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利用專業(yè)知識,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yǎng)的精華,接受品德教育,從而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本文就小學英語教學與德育進行初步分析。
一、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jù)教材挖掘德育元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德育,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教學內(nèi)容與德育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將德育融入英語教學之中。如陜旅版小學英語第一冊教材中的日常用語“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禮貌用語,在教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將情感目標設定為培養(yǎng)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教學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言情境,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滲透文明禮貌教育,從而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習慣。如在教學陜旅版小學英語第三冊“My father is an engineer”時,當學生學會用英語表述職業(yè)后,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知道職業(yè)無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個人都應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工作,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傊?,小學英語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只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就一定能使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
二、精心組織安排課堂教學,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訂詳細合理的教學計劃,使德育有機地滲透到教學中,發(fā)揮最好的教學功效,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又能育人。如:在教學“Dont worry.”時,在開課后創(chuàng)設一個小女孩找不到媽媽的情境,讓學生換位思考,談自己遇到這種情況的心理感受,再說一說如果你碰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這種情境導入的方法既讓學生進入今天的學習主題,又在思考的過程中,形成關心幫助他人的品質(zhì)。在教學“Its time to go to bed.”時,在教學語言知識“Its time to...”結構后,可讓學生自己制定作息時間,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練習了語言知識,還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習單詞“family”時,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的比喻:f 代表father(爸爸),m代表mother(媽媽),i 代表I(我),l 代表love(愛),y 代表you(你),family代表著(father,mother,I love you.),讓學生知道只有一家人相親相愛,才能成為一家。這種比喻,既讓學生形象地記住了單詞,又學會了愛家人。
三、豐富英語課外活動,實踐德育
德育應促進學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實踐著的是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生活與實踐活動中感受、體驗、辨別、生成,這種精神的生成與建構只有讓學生經(jīng)歷了體驗、感悟的過程后才能實現(xiàn)。英語教學中,僅僅靠課內(nèi)40分鐘的滲透是遠遠不夠的,要將課堂上的德育內(nèi)容擴展到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特定情境中進入德育實踐探索,使教育具有針對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陜旅版小學英語第八冊:“Take care of the trees”,本課主題是如何愛護樹木及如何植樹,如果將活動僅僅停留在說教上,學生是體會不到的,如果將課堂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設計學生植樹實踐活動,并用所學的知識將植樹過程記錄下來,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了本課的主題——愛護樹木。又如,教學“The doctors advice.”一課時,教師可設計“I want to be a superman”主題實踐活動,先找出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運用所學知識制訂健康生活計劃,并根據(jù)計劃實踐,通過這一主題實踐活動,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利用英語學科特殊性,提升德育教育層次。
英語學科是一門特殊的學科,通過英語學習,學生能夠開闊國際視野,駕設與世界交流的橋梁。對于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應引導他們認識到語言的多樣性,從而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同時,時時介紹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特別是英語之所以為世界通用語言,是因為使用英語的英美等國家經(jīng)濟、科技十分發(fā)達。我們必須學好英語,從而了解英語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知識,學為我用,為建設美好的國家而努力學習。在教學中涉及中西方文化差異時,教師要站在中立的立場上,而不能偏向某種習俗或文化。如在教學“How old are you?”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西方,年齡是個人隱私,不能隨便問,但不能發(fā)表歧視性的評論,如中國人好打聽等。在教學“Happy New year!”與“Merry Christmas!”時,教師可讓學生說說兩種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新課程對英語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在學好英語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雖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選擇恰當?shù)臐B透點并輔之有效的教學法,就能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只要我們能細心捕捉教育契機,“人為本,德為先”的教育思想之花就一定會更加絢麗。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005.
[2]王會平.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中小學版).世界圖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