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橋
【摘要】語文教學的低效性已經(jīng)成為困擾語文教學事業(yè)的一個重要話題。本文對于語文教學有效性內(nèi)涵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66-01
一、引言
語文教學在初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是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高中語文課程的目標就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然而,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高中語文應有的效用,其中教學的低效性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有很多教育一線的語文教師戲稱,無論你付出多少,得到的總是那么一小塊,學生實際獲取到的只是那么一點,遠遠低于教師的期望值。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這也就促使我們對無效、低效教育效果進行反思。
二、語文教學有效性內(nèi)涵解析
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既不能記住什么,也不能理解或應用什么,這就是“無效學習”,這是最低層次;第二個層次是雖然能記住什么,但沒有理解也不會應用,這就是“機械學習”;最高一個層次是不僅能記住,更善于應用和遷移,這就是“意義學習”。
教學活動的展開是基于學生的,其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服務,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教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所以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教學是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而教學活動的幾個環(huán)節(jié):教學、學習和評估必須圍繞這一環(huán)節(jié)展開,有效的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互動的過程。
三、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網(wǎng)絡等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得我們面臨的世界顯得格外豐富,網(wǎng)絡帶給我們的不但是資訊方面的信息,更關鍵的是改變了人們以往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網(wǎng)絡等新媒體帶給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空間的拓展,使得課堂不再受到嚴格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在這種背景下,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其意義就顯得更為重要,有著授人以漁的效果。另外,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培養(yǎng)團隊精神。強調(diào)學生的沉浸、體驗、感悟、思辯,強調(diào)自主“習得”的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形成學習能力。
(2)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閱讀帶給人們的益處是有目共睹的。以訓練閱讀能力為主線,可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從而建立一個開放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課程體系。培養(yǎng)閱讀能力還可以開發(fā)語言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文化積淀,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之所以要強調(diào)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能力,是新時代更要求我們每個人進行良好的獨立思考,而不是隨大眾,新時代新事物使得我們面臨的生存環(huán)境更為復雜,需要進行更多的抉擇,所以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能夠逐步形成問題意識,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成為一個具有主見的公民。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在教師的輔助下培養(yǎng)獨立閱讀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改變教師絕對控制課堂的局面,使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學習的伙伴和引領者。注重在閱讀、寫作的實踐中增加文化積累、豐富文化底蘊、培養(yǎng)審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是語文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3)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最終的效用是直接相關的。一般來說,人們愿意花在任務上的努力取決于以下兩項的積,第一項是他們對能夠成功完成任務的期望(進而對成功完成任務將帶來的回報的期望),另一項是他們看重這些回報或參與活動的機會的程度,即價值。所以,為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考慮的問題,如在這種條件下需要教學嗎?如果不需要教學,那么應運用什么樣的彌補策略?如果有必要開展教學,那么應該教些什么?誰是教學的預期對象?教學應達成什么目標,即最終應讓學生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行為?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風格,是場依賴型還是場獨立型?是聚合思維型還是發(fā)散思維型?是整體型還是序列型?是言語型還是表象型等,教師必須對這些做到心里有數(shù),這才能夠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時有的放矢。
(4)拓展語文學科的外延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豐富了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中,要突破課堂的局限,增強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進行語言實踐。有效教學有時需要教師保持“無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過多地干擾學生的自由學習空間。教師的使命,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程資源,喚醒和激勵學生親自去接觸、體驗課程資源。
(5)關注教學評價
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全面考察:改變以往只從“知識能力”上進行評價的現(xiàn)狀,從“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角度進行評價,使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改變以往過分強調(diào)量化的評價手段,使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突破單一的、橫向的評價模式,拓展評價途徑,增加評價方式種類,注重縱向評價。
四、結論
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語文教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但是這一目標卻又顯得那么飄渺,使得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才能夠?qū)崿F(xiàn)這一目標。筆者認為,要想實現(xiàn)有效的語文教學,教師必須做到如下幾點:及早準備,心中有數(shù),及早計劃;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給學生成就感;宏觀指導要明確、穩(wěn)重、自信;具體指導要落實、求實、扎實,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鴉元鋒,翁娟.開啟語文學習的鑰匙——淺析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2011年第1期。
[2]詹古訓.構建高中語文有效課堂的點滴體會.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第12期.
[3]張紅霞.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第5期.
[4]李紹清.技巧與方法,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學周刊,2012年第4期.
[5]賈云巧.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有效閱讀。學周刊,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