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琴
摘要: 本文把中國考生在雅思寫作中所犯的典型錯誤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中英文差異,從母語漢語對中國學生英語表述的負面遷移入手,試圖解釋這些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旨在幫助中國學生認識寫作中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中英文思維習慣的差異,中英文在詞匯句法篇章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使母語——漢語對英語習得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關(guān)鍵詞: 負遷移雅思寫作負遷移
1.引言
語言遷移現(xiàn)象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常見現(xiàn)象,在雅思寫作中,中國考生的錯誤主要集中在遺漏名詞后標志數(shù)量的后綴,誤用標志名詞、形容詞、副詞等詞性的后綴,以及錯誤使用假性同義詞,照搬中文句序等方面。這些錯誤在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母語漢語的影響,也就是母語遷移。
2.遷移理論介紹
母語遷移是二語習得者在學習過程中母語對二語學習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遷移可分為三種: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和零遷移(zero transfer)[1]。正遷移指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已有的母語語言知識與目的語的相同之處對語言習得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負遷移,亦稱干擾(Interference),是指由于套用母語模式或規(guī)則而產(chǎn)生錯誤或產(chǎn)生不符合目標語規(guī)則的形式[2],從而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現(xiàn)象。
3.母語負遷移在雅思寫作常見問題中的體現(xiàn)
3.1詞匯方面
漢語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其作為孤立語,詞匯層面上基本沒有語法形態(tài)。與漢語相比,英語有更多的形態(tài)變化,因而有多種多樣的語法詞素[3](諸如標志數(shù)量、時態(tài)的曲折詞綴,標志詞性的派生詞綴)。鑒于兩種英漢語言在此方面的差異,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易犯如下錯誤(本文將詞匯范疇的語法錯誤,如數(shù)量等歸為詞匯類型的錯誤)。
3.1.1詞性
在此次寫作調(diào)查中主要的誤用情況有名詞動詞誤用、形容詞副詞誤用、形容詞名詞誤用等。
英文中的很多詞性變化是通過派生后綴來實現(xiàn)的,如ly,tion,y,ful等。相應(yīng)地,漢語中不同詞性的單個詞匯后面沒有曲折變化,但會借助“很”“的”形成形容詞,借助“地”形成副詞。動詞與名詞基本在形態(tài)上沒有區(qū)分,因而在中國學生的雅思寫作中,很多錯誤涉及的是詞性誤用。
例1: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you need 99% of diligence and 1% of intelligence. (successful)
例2:Rapidly develop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makes it possible for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bright. (development)
例3:Good live condition also exerts bad influence on our healthy. (living)( health)
在以上例子中,因為受中文思維影響,缺乏對標志詞性變化的派生詞綴的了解,學生在寫作中很容易就遺漏了相應(yīng)的詞綴(其中很多涉及遺漏了名詞的詞綴—tion,ment等)或者是誤用詞綴。
3.1.2數(shù)
漢語中數(shù)的概念一般只體現(xiàn)在代詞上,名詞的數(shù),一般只在相應(yīng)名詞后加“們”才可表示復(fù)數(shù)。英文與中文不同:在形態(tài)變化方面,英語用來表達語法意義的曲折變化較為普遍[4]。漢語里只有“們”算得上是復(fù)數(shù)后綴,但它一般只能跟在人稱代詞你、我、他、它和人稱名詞之后,使用范圍較小,不像英語的復(fù)數(shù)后綴“s”“es”可與大多數(shù)可數(shù)名詞搭配,因而中國學生在寫作中很容易忽略詞匯的復(fù)數(shù)后綴。
例4:Good life condition exert bad influence on our healthy.(exerts)
正是由于這種母語影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常會忘記名詞復(fù)數(shù)形態(tài)變化及動詞單數(shù)的變化。
3.1.3詞匯的選擇
在學生的雅思作文習作中,語義負遷移主要體現(xiàn)在詞匯翻譯、語義模糊上。英語中很多詞表面意義相似,但用法完全不同。一個單詞在另一個語言中的對應(yīng)詞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意義,因為他們的語意場不吻合,呈重疊、交錯、空缺等形式[2]。不了解這個特點,考生很容易將中文的用法直接翻譯照搬到英文中,導(dǎo)致表述錯誤或者模糊。
例5:Rapidly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makes it possible for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bright.(convenient)
上例中,學生使用bright來形容汽車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中文翻譯為“生活更光明”——這個意義比較模糊,可以指生活更好,怎么個好法,不確定。這里與汽車發(fā)展給生活帶來變化這一思想呼應(yīng)的,應(yīng)該是convenient“便捷”這個更具體的單詞。
3.2句法方面
從此次的寫作調(diào)查來看,學生在句子上的負遷移主要體現(xiàn)在句子結(jié)構(gòu)及明顯的中文思維句子上。
3.2.1中式結(jié)構(gòu)句
英語主要使用的是主謂結(jié)構(gòu)句型,漢語則有近一半的句子并非主謂賓結(jié)構(gòu),“主題—述題”結(jié)構(gòu)的句子更占優(yōu)勢[5]。由于對英漢句法的這種客觀差異不夠了解,中國學生在寫作時仍套用漢語的句法規(guī)則。
例6:Modern life of the people exist great problems.
上例中,漢語中“現(xiàn)代人的生活”是主題,而不是主語,真正的主語是“問題”,同時存在句在英語中應(yīng)該用“There be...”句型。因而正確的說法是:There exist great problems in modern peoples life.
例7: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people convenient to pick and process food.
在中文里我們可以說“科技使得人們可以很便利地選擇及加工食品”,詞序靈活,表達模糊。但英語中,動詞賦予其右邊的名詞賓格。上例要傳遞的意思是“科技使得人們選擇加工食物變得便利”,而不是“科技使得人們變得便利”,真正的賓語應(yīng)該是to pick and process food,但是太長,因而我們用it做形式賓語放在謂語動詞make右邊,從而正確的說法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it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pick and process food.
3.2.2連詞誤用和漏用
英語重“形合”,重視句與句和段與段之間的連接詞,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嚴謹,邏輯更縝密;漢語重“意合”,更多地重視句子之間或段落之間的功能意義,有時顯得結(jié)構(gòu)松散[6]。而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尤其不善于使用語篇銜接手段或者誤用語篇銜接手段,導(dǎo)致文章語義偏差,晦澀難懂,邏輯結(jié)構(gòu)不清晰、松散。
例8:As far as I am maintained,that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which cause the effect.
上例中,as far as已作為連詞連接主句和從句,因而要去掉橫線部分的that。
4.結(jié)語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正確對待學生的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語言習得者在習得過程中出現(xiàn)的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教師不應(yīng)該盲目地當做錯誤看待。其次,教師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應(yīng)注重英語本土語言素材的輸入,加強學生的詞匯學習。根據(jù)Krashen的語言輸入理論,教師應(yīng)指導(dǎo)學生多閱讀原版英文讀物(如雅思考題重要來源的new scientist,economist等),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英漢差異對比分析。
參考文獻:
[1]Ellis,Ro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7.
[2]張慧芬,徐雅琴.語言遷移和第二語言教學[J].外國語,1989,4:67—70.
[3]俞理明.語言遷移與二語習得—回顧、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連淑能.英語的“抽象”與漢語的“具體”[J].外語學刊,1993(2).
[7]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