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文
〔關鍵詞〕 備課;教案;誤區(qū);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6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07—0046—01
教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它是教師上課的依據(jù),也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必要措施。寫教案是教師準備上課的主要內(nèi)容,花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傳統(tǒng)的教案嚴重束縛了教師的手腳,阻礙了教師的專業(yè)化、個性化發(fā)展,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實踐中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
一、傳統(tǒng)教案的弊端
一是備課內(nèi)容存在“主體倒置”現(xiàn)象。教學目標上重知識、輕能力和德育;教學設計上重教法、輕學法,重視教師的教學策略,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教學方式上重講授、重灌輸,輕啟發(fā)、輕探究;教學內(nèi)容及作業(yè)、測試等方面整齊劃一,層次不分。
二是寫教案變成了“抄教案”。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工作責任性不強,不認真?zhèn)湔n,不認真書寫教案,但為了應付學校檢查,經(jīng)常抄襲他人教案或教學參考書。這樣的教案不但對教學毫無用處,而且費時費力,是一種“教育欺騙”,不僅欺騙了自己,欺騙了學生,更嚴重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率。
二、部分教師備寫教案的誤區(qū)
一是無“心”教案。即寫教案者并不用心去寫,不用心備學生、備教材,寫教案是為了應付檢查。這種教案抄寫得最為認真,最受檢查者喜歡,但也是最沒有用處的教案。但是奇怪的是,當前這類無“心”教案卻大有市場,為一些“抄先生”們所推崇。
二是無“我”教案。即謄抄別人教案或者參考書上的教案。這種教案表面上看起來教學目標明確、內(nèi)容詳實、環(huán)節(jié)齊全、層次分明、表述準確,但內(nèi)涵上缺乏教師自我,缺乏教學特色,缺乏教學風格,缺乏創(chuàng)新與智慧。這樣的教案枯燥乏味,效果不佳。
三是無“生”教案。因為這類教案本來就是照抄的,本來就是專家的,所以,談不上“備學生”,談不上分析本班學生個性,更談不上因材施教,只是鸚鵡學舌。備寫者記住的只是專家的套路,忘掉的則是教學的對象。
四是無“用”教案。這類教案根本就不準備在課堂上用,只是為了應付學校檢查,蒙蔽領導的眼睛,檢查過后就束之高閣。這樣的教案只是枉費教師時間,是根本無用的教案。
三、備寫教案的“三性”原則
一是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設計必須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教學對象不同,指導的方式、組織教學的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難度的把握都應該不同。因此,作為備課的主要形式,教案應該與學生緊密聯(lián)系。如果脫離了學生實際,一味地模仿照搬,這樣的教案就沒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是粗略的、低層次的。
二是凸顯教師的個性。教學不是加工制造,它是對話,是合作。教案并非就是專家的最好,所謂專家就是發(fā)一家之言,就是卓有成效的個性。照搬專家的也成不了專家,因為它只適合于專家本人。教師知識素養(yǎng)、文化背景不同,導致了教師具有不同的教學個性,這種個性反映在教案上就是教師獨具一格的教法設計、處理策略。同一篇課文,這個教師這樣處理,那個教師又那樣處理,很難分清誰高誰低,反映的只是教師教學個性的差異,只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都是有個性化的實用教案。
三是力求形式的多樣性。教案是教師設計的個案,不是應用文,不必苛求整齊劃一。教案不僅是教師教學智慧的反映,也是教師知識素養(yǎng)和辦事風格的表現(xiàn),也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應該靈活多樣。教師可以根椐不同課型和內(nèi)容設計不同教案,如詳案和簡案?;騻?cè)重寫提問內(nèi)容,或側(cè)重寫教學提綱,或側(cè)重記教學后記,或者側(cè)重設計課堂練習題等。總之,不要在教案編寫上被程式化“規(guī)范”所束縛。只要教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就是點點滴滴的記錄和設計也是最完美的。
總之,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案則是備課的關鍵,要提高課堂效益,就必須采取“三性”原則,徹底消除“四無”教案,讓教學設計靈活多樣,行之有效,充滿個性化。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基。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