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雨
當下教育的應試體制和功利化的價值取向,對家長的自身發(fā)展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應該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因為此前我們提到應試教育帶來的危害時,關注更多的是學生而不是家長。事實上,家長也和學生一樣,是現(xiàn)行教育體制弊端和日益功利化的直接受害者。
中國教育的應試體制由來已久,源遠流長,但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幾乎把所有家長都卷入其中而難以自拔??梢院敛豢鋸埖卣f,從孩子在娘胎里開始,家長們便已進入角色,出生之后將陪伴孩子走過近20年的考試升學歷程。期間可能沒有雙休日,沒有節(jié)假日,有的是各種學業(yè)輔導,各種特長培訓,各種補習提高……凡有孩子的地方,無處不閃現(xiàn)著家長們的身影,傾注著家長們的心血。有人說,中國的家長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付出最多的家長。此言不差,不過不是“可能”,而是“肯定”。
長期以來,我們忽略了由此而帶來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整個社會也沒有對此給予應有的關注,即我們的家長在專注于“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的過程中,常常迷失了自我,忘記了自己也曾承載著父母的“成龍”與“成鳳”的期待,忽視了自己理應承擔的更為重要的社會角色和責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身的發(fā)展與成功。
現(xiàn)實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年輕人在結婚生子之后,自身的事業(yè)心、進取心便會大打折扣,特別是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處于競爭的需要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和不安,他們常常會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不僅要使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還必須保證能“贏在終點線上”。而要做到這一點,最踏實的辦法就是全程“陪跑”,不斷加力。放眼四望,如今舉國上下哪一個家長沒有肩負著“陪太子讀書”的重任?不少家長甚至辭去工作,充當“專職陪讀”,孩子到哪里上學,家長就跟到哪里安家,其情可嘉,其行堪憂。
憂從何來?只要稍加分析和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背后的問題,就是一些家長自己好不容易從升學應試的桎梏中掙脫出來,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學到的知識技能,還沒來得及在工作實踐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就又進入了培養(yǎng)下一代的循環(huán)中,從而形成了只見耕耘不見收獲的怪圈:我們把一批人培養(yǎng)出來,正要在社會上發(fā)揮作用,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去奮斗打拚之時,卻又要像他們的父母一樣,用很大精力去應對自己作為家長的新的壓力,可謂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窩”,且身不由己。
“拼爹”是一個時期以來反映社會不公現(xiàn)象的熱詞之一,而對于既無權勢又無財富的眾多普通家長而言,可“拼”的主要“資源”,就是通過全身心的付出,讓孩子能夠在考試中得到一個好分數(shù),從而獲得相應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的“成功”也就代表著家長的成功。為此,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做出一定的犧牲是值得的。但有另外一筆賬不應該被忽略:假使一對夫婦從30歲開始培養(yǎng)孩子,到孩子大學畢業(yè)時,自己也將臨近知天命之年,意味著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最富有生命活力和創(chuàng)造激情的年華已然逝去。在滿足于孩子“成功”的同時,他們自己的人生必然留下很多的遺憾。而更令人糾結的是,他們的孩子又可能在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重新復制父輩們的經(jīng)歷,豈不哀哉?
所以,從家長們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確實出了很大的問題。分數(shù)決定命運的現(xiàn)實,使得家長成了應試教育后果的主要承擔者之一,而不敢有絲毫僥幸心理。只要有孩子上學,他們就必須承受很大的壓力與負擔,孩子的學業(yè)成績,成為了家長們所有喜怒哀樂的主要源泉。
在一個完全走向功利化的時代,所謂“一切為了孩子”,也只有在家長這里能夠得到最全面的落實,但卻無法找到有關國家民族層面的意義,他們只是被功利化的社會孕育的功利化的教育所綁架。也許從家長的角度看,他們的付出是劃算的,然而,家長們?yōu)榇怂冻龅拇鷥r,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也是整個社會的?,F(xiàn)行體制的弊端,不僅讓我們的學生無法成為創(chuàng)造型人才,也在侵蝕著一批又一批家長的進取激情和創(chuàng)造活力,使得他們在為下一代的不懈奉獻中逐漸走向平庸。而這種平庸,在無形之中必將為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產(chǎn)生極為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