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力
摘要: 本文在現(xiàn)今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探討如何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歷史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策略的訓練。
關鍵詞: 歷史教學新課改教學策略
在教育部門“五嚴”要求下,各所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教師授課時間都大受限制,而歷史學科在教學中所占時間就更為有限了,所以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獨立自學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訓練。
新課程理念下提倡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即學會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解決問題,從而促進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研究表明,學習策略與學習能力有關,學習策略的形成及改進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成績,促進知識技能的掌握,同時還能直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學習策略的學習與教學必然成為新世紀教育教學的一個高級目標。
在此,我就如何進行歷史學習策略的教學問題進行探討。
學習策略研究開始于1956年布魯納等人對人工概念學習的研究工作。布魯納認為,概念形成過程因其富有策略性而表現(xiàn)出人的主動性。他們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人們能夠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則其學習效果可以得到極大的增強。自此,學習策略一直與“學習如何學習”和“學習如何知道”等相關聯(lián)。
近幾十年來,學習策略的研究發(fā)展很快,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學習策略,在這里僅選擇一些適合歷史學科的學習策略做簡單介紹。我在高中分班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之所以不選擇歷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對歷史本身不感興趣,而是害怕記憶眾多的歷史知識。所以在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的策略顯得尤其重要。
一、復述策略
復述策略是為了在記憶中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重復識記的策略。這也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策略。比如我們?yōu)榱藢⒛骋粴v史時間維持在短時記憶之中,會口頭重復這個時間,這是對新記材料的維持性復述策略。而對于某些復雜的歷史內(nèi)容,我們需要依據(jù)“遺忘規(guī)律”組織自己的復述,以將新學的材料保持在長時記憶之中。
二、精加工策略
復述策略是一種識記策略,其作用僅是保持信息,是一種比較低層次的信息加工策略。而精加工策略,是一種更高水平的更精細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在理解基礎上信息加工策略。在歷史學習中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畫線法。畫線法在歷史學習中運用普遍,畫線能使學生快速找到和復習課文中重要的信息。有研究表明,如果畫出文中重要的和相關的信息,學生就能從課本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學生謹慎使用畫線,并且只畫自認為重要的信息,這一點很重要。盡管畫線這種方法應用廣泛,但學生往往并不覺得它有多大益處,教師往往會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決定什么材料是最關鍵的,只是一味地劃。當要學生每段只畫一句最重要的句子時,他們確實能記住得多一些,這可能是因為決定哪一句是最重要的句子需要較高水平的加工。所以,要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畫線法的訓練。
下面是一些歷史學習中常用的方法:
(1)劃出背景中的關鍵詞時間。
(2)事件發(fā)展中的關鍵點,比如開始、轉(zhuǎn)折、結(jié)束的標志等。
(3)列出背景和影響的序號。
(4)在重要的內(nèi)容前面加上星號。
2.筆記法。筆記法是歷史學習中常用的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心不及墨。研究表明,學生借助筆記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維持學習注意力和興趣,又有助于概括新的知識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記筆記能夠促進學習過程中主體的深加工,有助于學習者從外部控制轉(zhuǎn)向自我內(nèi)部控制。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在復習的時候只依靠筆記,造成筆記與課本相脫節(jié),沒有真正發(fā)揮筆記的作用。并且在記筆記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單純的“記”。所記內(nèi)容沒有經(jīng)過大腦的識別。所以歷史老師在強調(diào)記筆記的過程中,更要教會學生怎么記好筆記,怎么用好筆記。
3.卡片法。將要記錄的內(nèi)容寫在卡片上,既有利于歸類存放,又有利于存取、批注。它廣泛應用于零散資料的收集,是非系統(tǒng)性自學最適宜的筆記形式。這種方法雖然麻煩,但是一旦制作完成,使用起來就比較方便,并且效果較好。
做卡片應做到:
(1)一卡一“題”,即記一個相對獨立的歷史內(nèi)容,否則,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混記在一張卡片上,分類就比較困難。
(2)在卡片的左或右上角,標明分類號、材料性質(zhì)等。
(3)在卡片下方正中打孔,用線串卡成整,便于保存與查找。
(4)可以選擇做一個系統(tǒng)、成套的卡片。比如人物史的一套卡片,改革史的一套卡片。
使用這種方式提取知識要點時應注意:(1)同筆記法配合使用,在認真記好筆記的前提下將那些意義性不強的、容易遺忘而又重要的知識點記到卡片上;(2)要和復述策略配合使用,依據(jù)遺忘規(guī)律進行復習,方便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三、組織策略
組織策略是對經(jīng)過精加工提煉出來的知識點加以構造,形成知識結(jié)構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溫斯坦和梅耶提出了兩種有用的組織策略:列提綱和制作結(jié)構網(wǎng)絡圖。這些策略能使歷史材料變得更具系統(tǒng)性、組織性、形象性,結(jié)構更明確,脈絡更清晰,使記憶材料的內(nèi)容簡單化、精練化,學生能更好更容易地把握材料,提高認知結(jié)構的清晰性和可利用性。
1.列提綱。列提綱是以簡要而關鍵的語詞寫下主要和次要的觀點,每一具體的細節(jié)都包含在高一級水平的類別之下,以此對材料進行簡化。提綱一般是材料中的精華部分,它可以減輕記憶負擔,提高記憶效率。在歷史教學中,這種方法一般是教師展示給學生的,學生被動接受,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這種技能呢?
在教列提綱技能時,教師可先提供一個列得比較好的提綱,然后解釋這些提綱是如何統(tǒng)領材料的,下一步就可以利用各種不完整的提綱,逐步對學生進行訓練:(1)先提供一個幾乎完整的提綱,要求學生填寫一些支持性的細節(jié);(2)提供一個只有主題的提綱,要求學生填寫所有的支持性細節(jié);(3)提供一個只有支持性細節(jié),而要求填寫主要觀點的提綱。如果進行適當?shù)木毩暎瑢W生就能學會寫出很好的提綱。
當然,也可以采用另一種方式進行訓練:(1)向?qū)W生傳授列提綱的技巧;(2)要求學生獨立列提綱;(3)教師提供自己事先列好的“樣板”提綱;(4)通過對比分析,說明學生的提綱哪些地方不如樣板好,如何改進。我在教學中一般較多選用后者。
2.制作結(jié)構網(wǎng)絡圖。結(jié)構網(wǎng)絡圖就是關系圖,用以圖解各種知識點之間是如何聯(lián)系的,也就是先提煉知識點然后圖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人類記憶的首要問題不是儲存而是檢索,而檢索的關鍵在于組織。結(jié)構網(wǎng)絡圖就是一種很好的知識組織方式,而制作結(jié)構網(wǎng)絡圖的過程就是組織材料、建立記憶檢索框架的過程。
在作關系圖時,應先識別主要知識點,然后識別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再用適當?shù)膱D解標明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結(jié)構網(wǎng)絡圖比列提綱更簡明、形象,更能體現(xiàn)上下層次之外的各種復雜關系(如因果關系等)。制作結(jié)構網(wǎng)絡圖通常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全面了解材料,識別主要知識點;
(2)把材料分成各個組成部分,找出每個部分的聯(lián)系或關系;
(3)把各個部分按照它們的聯(lián)系或關系聯(lián)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以上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些歷史教學中學習策略的訓練方法。但是,學習策略的教學受到其自身的學習特點的制約。無論是學習策略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還是教學方法的設計,都必須適應學習策略的學習特點,而不是簡單地將其等同于一般知識的教學。學習策略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所能教會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教給學生一些現(xiàn)成的學習方法,或讓他們讀一些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書,而不是在持續(xù)的學習情境中,通過教授與訓練的監(jiān)控機制實施、練習,許多學生經(jīng)過訓練后,可能學會了某些學習方法,但仍然依賴于過去形成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而不會選用這些學習方法;或者不知道根據(jù)學習情境特點的變化而靈活地選用合適的學習方法,而是教條地套用所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一種學習方法還有一個適應性的問題。不同的方法可能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和材料。因此,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慢慢摸索。
參考文獻:
[1]劉電芝,黃希庭.學習策略研究概述.
[2]史耀芳.二十世紀國內(nèi)外學習策略研究概述.
[3]丁曉君.新課程背景下學習策略的結(jié)構與特征分析.
[4]鄧鑄.學習策略分析與學法指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