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霞
摘要: 按照新課程的具體要求,并結合實際,我們將傳統(tǒng)模式與新課程改革模式結合起來,依地方、學校的特點,加大田徑類、球類、體操類、素質類的課時比例,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課程標準體育教育改革教育模式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遍地開花,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以體育教師為中心,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要教學內容,這種傳統(tǒng)模式其實是視學生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扼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自新課程標準頒布推廣以來,體育教師通過各種培訓途徑,理解了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了解了《新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充分認識到體育改革的方向,并積極投入到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但各學校初步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樹立體育課程改革的信心,不斷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然而,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準確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因而教學實踐中難免走彎路,甚至出現(xiàn)“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一些教師對如何按照《課程標準》的精神進行體育教育感到茫然。任何領域的改革,在初期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不理解、做不好等現(xiàn)象都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會積累經驗,取得成績。
在《課程標準》的實施中,體育教學會碰到一些新問題、新困難,但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模塊教學是我們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因為它有助于學生較為系統(tǒng)地掌握某一運動項目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避免過去那種“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模式,以致學生樣樣都學,樣樣都不精,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模塊教學是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因為過去我們很少進行這樣的模塊教學,現(xiàn)在實施這樣的教學十分困難。模塊教學還是我們解決體育課程改革中實踐問題的一個切入點,因為模塊教學涉及如制定學習目標、如何選擇學習內容、如何采用教學方法、如何實施學習評價等一系列實踐性問題。解決模塊中的這些問題,不但其他的實踐性問題能夠得到相應的解決,而且會使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和理念。在為期一年多的高中新課程改革中,體育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利弊。
一、對“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課評價的片面性,體育匯報出現(xiàn)“浮夸風”的現(xiàn)象。
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學校的電教設施越來越完備,這就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毋庸置疑,多媒體可以增強動作直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很多示范課中,經常會發(fā)生與日常體育課教學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個別學校和教師為了體現(xiàn)教學中的新技術應用或是教學的新形式,把電腦搬到操場上,配合體育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現(xiàn)在幾乎所有大型的體育匯報課都是如此;一節(jié)匯報課象文藝節(jié)目一樣,穿上戲服,經過無數(shù)次的演練,到搬上“舞臺”的時候,體育教師便變成了觀眾,什么都不用講解,什么也不用示范。試問人人上課真能做到這樣了嗎?體育成績的測定、評價、匯報也不夠真實。有很多學校的體育負責人為了討好上級領導,換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而不換測試成績,往往虛報、隱瞞真實成績。
二、體育場地、器材的不足,直接影響體育課的效果。
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中,場地、器材是選修課的關鍵,選修的項目、選修的人數(shù)都受到場地、器材的制約。目前全國各地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參差不齊,貧富懸殊,有的學校的場地、器材也非常短缺,就連基本的體育器材都沒有,體育課的選修教學的開展仍存在很大的困難。另外,項目的冷熱度也影響選修課的教學,例如球類運動,在選修當中面是最廣的,而體操類、水上運動、武術等往往被學生忽視,這就對場地、器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時對選修的學生作適當調整,而被調整的學生又感到極不愿意,上課時也只好得過且過,這就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年齡、性別也影響著“新課標”的教學。
目前,“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對體育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技術水平等等;在選修的教學中,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年齡、性別都是學生選擇的對象,教育、教學能力差的,當然會受學生的嫌棄,這也無形中給學校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造成一些不和諧的現(xiàn)象。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在執(zhí)行“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的同時,體育課與普通文化課應該有區(qū)別,要根據地方、本校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要認真讀懂“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對體育課進行全面、合理、公正的評價,讓體育教學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要將“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要加大田徑類、體操類、素質訓練等課時比例,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快樂體育”、“陽光體育”而忽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而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健康教學研究與教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