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惠蘭
11月話題:教學反思是教師迅速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請結合教育教學案例把您的想法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截稿日期:9月15日。
12月話題:作為教師,該如何進行恰當?shù)谋頁P和批評?截稿日期:10月15日。
2013年1月話題:關于名師的上課方法、教學設計、教學理念或教學藝術等,您學習到了什么?請聯(lián)系名師的課例來談您學習名師所得到的收獲。截稿日期:11月15日。
投稿郵箱:gxjydd@126.com。來稿請在文件主題中注明“教學沙龍”字樣。
事件回放:2007年秋季期,我調入北流市南園明德小學任教,擔任新組建的四年級04(1)班的班主任工作。在開學一個月的摸底調查中,我發(fā)現(xiàn)這群孩子可謂“精英”云集、“英雄”齊聚,“天王”級人物不在少數(shù)。學生學習、生活、行為習慣差,“目中無師”的現(xiàn)狀令人頭痛。上課時有跑出座位聊天的,也有偷跑出去打球的,而冷眼旁觀、笑看熱鬧則是大部分學生的常態(tài),學生集體榮譽感嚴重缺失。更甚者班上有一個男孩,天天有十幾個校外少年來找他,是市內多所學校的“過客”。面對如此狀況,我陷入深思:如何在短短時間內,迅速融合這群來自不同環(huán)境的孩子,把“一盤散沙”聚攏成“龍虎之才”,從而實現(xiàn)“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教育理念?冥思苦想之后我得出結論:必然還得從班級建設上入手,出新招、奇招,方可奏效。
理念源頭:班級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班級,班風的形成是導向,而班風的好壞取決于團隊精神的形成。然而集體觀念對小學生而言,畢竟是太空泛的概念,因此培養(yǎng)起來甚為困難。但如果能在班級內實現(xiàn)“小團隊管理”,先組建班級小團隊,從培養(yǎng)小團隊精神入手,逐漸擴大團隊的面,以潛移默化的形式進行班級榮譽感與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最終也必將形成班級團隊文化。
具體策略:1.創(chuàng)設美好愿景激發(fā)斗志是班級建設成功的起點。向心力是促進班級轉化的原動力。開學第一天,班主任如果能緊抓時機引導學生描繪班級建設的美好愿景,往往能使班級建設工作事半功倍。比如,利用開學第一課在孩子心中播下班級建設的美好憧憬:我們可愛的班集體就像一個大家庭,老師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家長,全班同學就是這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放、力往一處使,就能形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
2.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分析是班級建設成功的前提。無論哪一個班級群體,都可以把學生分為四類:A類學生自覺性強、做事認真,能保持平靜心態(tài)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學習任務;B類學生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主要任務,接著就會左右觀望,說說小話、搞搞小動作,才繼續(xù)進行第二項任務;C類學生也能比較認真地完成主要任務,但完成了之后,也失去了學習的熱情,于是就動起歪腦筋,說小話、玩東西,“花樣”陸續(xù)登場;D類學生從頭到尾無法保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總是玩一會寫一會,甚至邊玩邊寫。這類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也完成不了別人10分鐘就能完成的任務。然而,“身在此山中”的孩子們卻是“無緣”在此時就能感悟自己的“廬山真面目”的,因而需要班主任發(fā)揮“點撥”之力,充分利用班會課向學生分析班級“常態(tài)”:
然后把問題拋給孩子:作為班級的一員,應該追求怎樣的班集體?從而讓學生在深深的反思中自省自悟,產生自主管理的意識與動力。
3.全體參與,制訂行動目標是班級建設成功的關鍵。反思之后,學生心中有了較清晰的自我認識。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召開班級交流會,制訂班級各種規(guī)章制度了。學生群策群力,制訂班級條約如下:(班訓)團結守紀,集體至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超越自我。(班規(guī))團結友愛,文明禮貌。遵守校紀,爭作楷模。努力學習,力爭上游。尊重他人,學會傾聽。積極主動,完善自我。(班級公約)早午來校準時到,見到老師問聲好;早到快速搞衛(wèi)生,交完作業(yè)書聲起;午來打掃再午練,天天堅持差不了;預備鈴響快坐好,學習用具不可少;朗朗書(歌)聲迎師到,習慣養(yǎng)成人人夸;課堂專心勤思考,積極舉手能耐高;課內課外不喧嘩,輕聲慢行樹文明;人一離,桌椅齊,教室整潔靠堅持。(課堂約定)聽:目視說者,安靜傾聽;說:面向全體,落落大方;讀:手捧課本,整齊響亮;寫:整潔美觀,力求快速;思:大膽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坐:頭正肩平,腳踏實地。
4.自愿組合,組建默契小團隊是班級建設的“重頭戲”。有了明確的行動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接下來,就是小團隊管理的重頭戲——組建小團隊了。為使小團隊管理達到自治自理的目標,在小團隊成立之始,就必須讓孩子自立團隊條例。如讓孩子自主商定:小團隊組合每半學期選舉一次,全班按人數(shù)分成6個小團隊,小團隊內實行組長負責制,班級管理則實行小團隊負責制。每個小團隊輪流負責班務,一個星期內有3個小團隊輪值,分別負責勞動服務、自覺學習、行為規(guī)范方面的管理,值周小團隊對輪值任務負全責。為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向心力,還可以讓學生投票選出小團隊管理者若干人,然后按自愿組合的形式把選出的管理者分配成6個小團隊的正副組長,再以抽簽形式?jīng)Q定組長的組別,最后讓組長以輪選的方式選出自己的組員。這樣的小團隊搭配合理,男女比例、各層次學生兼顧到位,既體現(xiàn)了自愿組合,又讓組長有適當?shù)倪x擇權以體現(xiàn)威信,還兼顧了“培優(yōu)扶弱”的原則。
5.獎罰分明是提高小團隊戰(zhàn)斗力、保障小團隊管理的有效手段。對于小團隊的獎勵可以體現(xiàn)在座位的選擇權或合理范圍的要求上;而罰則體現(xiàn)在表演節(jié)目上。關于座位的選擇,除了第一周的座位由各小團隊抽簽決定,以后就可以每兩周評比一次,讓積分高的小團隊擁有優(yōu)先擇位權,從而激發(fā)各團隊的競爭意識,在班級內形成良性競爭態(tài)勢。當然,這時的小團隊內部座位讓孩子自行調配便可,老師不介入干預。如果哪個小團隊在一周評比時的積分為負數(shù),也應“領罰”:為全班表演一個精彩的文體節(jié)目等。這樣,自立成文卻又賞罰分明的制度,使各小團隊在自治自理時既思路明晰又心服口服。在此過程中,班主任雖作為班級建設的引領者與促成者,卻沒有直接橫加干涉,這樣的“無為而治”,往往會促使學生產生主人翁意識,讓小團隊管理更顯成效。
當然,在實施小團隊建設時,班主任絕非可以袖手旁觀,而應該擇機適時“露面”,發(fā)揮“領袖效應”。如為使評定公正合理,老師需“點醒”孩子:評分時可發(fā)揮集體力量,實行師生共評。具體如下:班委與全體科任老師分別以小團隊為單位給學生打分,其中常規(guī)類(聽課、作業(yè)考試、紀律)由各任課老師評分;值周類(勞動服務、行為規(guī)范與自覺學習)則由班干部及班級值日檢查評分。為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適時開展班級獎章征集活動,讓學生自己設計,形成班級四大獎章:“紀律獎章”“學習獎章”“行為獎章”“特別獎章”。除了“特別獎章”是參加集體活動或比賽奪得之外,其他獎章可以每積10分換一個對應的獎章,積滿10個獎章的小團隊評為班級優(yōu)秀小團隊,享有向班級申請主持一項活動或提出一項要求的特權。此“建議”一出,各小團隊自然紛紛互相督促,人人使出渾身解數(shù),力爭自己團隊能評上優(yōu)秀小團隊。無形中也就影響帶動了整個班集體積極爭先的風氣。
取得成效:小團隊管理的實施,使責任落實、獎罰分明,學生團隊意識悄然形成:剛接手時班級里行為問題最嚴重、“游歷”多所學校的“老江湖”慢慢學會約束自己。自覺的同學也開始學會帶領后進同學、督促提醒團隊同學齊頭并進。學生逐漸學會自理、自立、自治,班級的凝聚力加強了。學生慢慢在各項活動中嶄露頭角:鄭茗升同學在玉林市主持人大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黨裕威、丘尚東書藝聲名遠揚,戴琳麗、李欣燁、蘇珊珊等一批女同學快速成長為學校大隊部的得力隊委,男生籃球隊在校內逐漸有影響力,班級文藝逐漸形成自己特色,優(yōu)良班風逐漸形成……
(責編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