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君,王富春,張 婷
(1.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松花湖療養(yǎng)院,吉林 吉林 132108;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落枕是指患者頸項部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癥,系頸部傷筋,又稱“失枕”“失頸”。輕者幾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數(shù)周不愈,本病多見于成年人、中老年患者。近年來,筆者等用青龍擺尾針刺手法治療落枕48例,取得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48例落枕患者均來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間來療養(yǎng)人員。按抽簽法隨機分為2組:一般針刺組(對照組)20例,青龍擺尾法針刺組(治療組)28例。對照組:男6例,女14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7歲,平均36.75歲:病程最短3 d,最長13周,瘀滯型8例,風寒型12例;治療組:男10例,女18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1歲,平均35.12歲;病程最短3 d,最長15周,瘀滯型10例,風寒型18例。2組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意義(P>0.05)。所有病例均經(jīng)過嚴格篩選,經(jīng)過X光檢查排除頸椎病、骨折、腫瘤等器質性病變。
1.2 診斷標準[1]1)一般無外傷史,多因睡眠姿勢不良或感受風寒后所致。2)急性發(fā)病,睡眠后一側頸部出現(xiàn)疼痛,酸脹,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動不利,活動時傷側疼痛加劇,嚴重者使頭部歪向病側。3)患側常有頸肌痙攣,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處壓痛,在肌肉緊張?zhí)幙捎|及腫塊和條索狀的改變。4)壓頂試驗陰性。5)X線檢查陰性。
證候分類[2]:1)瘀滯型:晨起頸項疼痛,活動不利,活動時患側疼痛加劇,頭部歪向病側,局部有明顯壓痛點,有時可見筋結。舌紫暗,脈弦緊。2)風寒型:頸項背部強痛,拘緊麻木??杉嬗袧u漸惡風,微發(fā)熱,頭痛等表證。舌淡,苔薄白,脈弦緊。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確診為落枕的患者。2)年齡在18~75周歲之間。3)2月內未使用激素類及抗風濕類藥物者。4)自愿接受并配合針刺治療者。
2.1 治療組 1)取穴:取患側阿是穴、后溪穴。瘀滯型加肩井穴;風寒型加風池穴。2)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安定患者情緒,選用30號1寸~1.5寸華佗牌不銹鋼毫針,調整患者呼吸。用爪切式進針,隨咳下針,當進針達到一定深度,病人有酸脹麻感時,再提針到皮下,將針斜45°進針,針尖向著病所,得氣后,拇食指執(zhí)針不轉,令患者自然的鼻吸口呼,隨其呼吸,醫(yī)生將針柄向左右或前后(在45°角以內)似鐘擺式地連續(xù)緩慢撥動,往返撥針如“江中舡上舵”,使感覺放散至病所。分層進針:按天 (淺)、人 (中)、地 (深),各9次;退針時按地、人、天行針各9次。每層行針3遍,前后共54次。手法用畢,緩慢將針拔出,急捫閉針穴。然后留針30 min。每日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隨訪1個月觀察療效。
2.2 對照組 1)取穴:針刺患側阿是穴、后溪穴。瘀滯型加肩井穴;風寒型加風池穴。2)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30號1寸~1.5寸華佗牌不銹鋼毫針,進針到常規(guī)深度,得氣后瘀滯型阿是穴和肩井穴接上G6805電針儀,風寒型阿是穴和風池穴接上G6805電針儀,使用連續(xù)波,刺激強度以病人能夠承受為度,通電時間為30 min,每日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隨訪1個月觀察療效。
3.1 療效標準 治愈:頸項部疼痛、酸脹消失,壓痛點消失,頸部功能活動恢復正常;好轉:頸項部疼痛減輕,頸部活動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起效時間:當疼痛程度評分下降2分及以上者即為有效的起效時間。
3.2 治療結果
3.2.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例
3.2.2 2組起效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2組起效時間比較 (±s)
落枕屬中醫(yī)“傷筋”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多由睡眠姿勢不對,或枕頭高低不適,或因頸部過度扭轉,導致頸部氣血不和,筋脈拘急而致病。兼見惡風畏寒者,為風寒襲絡;頸部扭傷者,為氣血瘀滯[4]。
《醫(yī)學入門》作者李蓇明確提出了針芒直對病所,加強了行氣的作用?!耙詢墒职獾贯橆^,朝病,如扶船舵,執(zhí)之不轉,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九數(shù),甚三九二十七數(shù),其氣過經(jīng)交流?!盵5]筆者采用三九二十七數(shù)的針刺手法,最主要的是掌握手法要領,進針后要有酸麻脹痛的針感;提至皮下后行向左右或前后(在45°角以內)似鐘擺式地連續(xù)緩慢撥動,往返撥針如“江中舡上舵”;行針之時針尖朝向病所。選阿是穴具有宣散局部氣血之功,通而不痛。后溪穴屬小腸經(jīng)腧滎穴,亦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過督脈、督脈貫脊,入絡于腦,督脈為病、脊強反折[5],故后溪又主頭項強直疼痛,小腸經(jīng)的循行特點也使得它能夠治療風寒濕熱致使血行郁滯之頭痛項強,不能回顧,取后溪有疏通經(jīng)絡、止痛散風之效。
近年來針灸治療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針灸治療本病的臨床研究主要有單純體針治療、電針治療、蜂針治療、微針治療[6]、刮痧療法[7]、穴位注射治療等方面。現(xiàn)代研究證明針刺可以降低人體內的致痛物質[8]。同時手法具有提高人體內啡肽含量,起到鎮(zhèn)痛作用。針刺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減少炎癥滲出物的吸收,減少黏連,為針刺治療落枕提供了可靠依據(jù)。綜合相關文獻,針灸療法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本文旨在尋找對落枕的最佳治療方法。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康鎖彬.中醫(yī)針灸通釋·針法灸法學[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3]王富春.針灸臨床處方速記口袋書[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34.
[4]王富春.經(jīng)穴治療明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5]王富春,王之虹.當代微針療法大全[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222-224.
[6]王富春.刮痧治百病[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99-100.
[7]LAO Jin-xiong.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123 cases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J].世界針灸雜志,2003(5):337.
[8]龔金德,奚桂芳,潘小平,等.推拿鎮(zhèn)痛與內啡肽的關系[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