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蠼處煾叨戎匾晫W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教師與學生是平等對話關系,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學生對閱讀客體的不同感受,并為之營造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又要在教學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個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
一、讓學生有所創(chuàng)造的閱讀
閱讀要有創(chuàng)新,必須學會質疑,樹立批判意識。在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踐中,筆者嘗試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質疑能力的訓練。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學生質疑的層次也會深淺不同。筆者的辦法是讓學生在課文預習時提出問題,然后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篇章結構或是字句理解方面,情感表達抑或是表現(xiàn)形式方面,以梳理后的問題為線索組織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共同來解答問題、探討文本。閱讀教學完成之后不忘回過頭來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評點打分,而評點的過程也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對于不同類型的文章該如何提出問題的方法。實踐證明,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鍛煉了思維,提高了質疑能力,又讓學生在閱讀中展示了個性,大家更愿意相互解答周圍同學所提出的問題,不再人云亦云,在閱讀中變被動為主動。通過相互之間的爭論、答辯,更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課外閱讀可以帶領學生穿越歷史、遨游宇宙;可以讓學生積淀語感,超越自我;可以形成學生謀求自我發(fā)展的主動與自覺,從而讀出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實現(xiàn)閱讀的個性化。一句話,就是要想讓學生有所創(chuàng)造的閱讀,就必須讓閱讀成為學生自己的事,將“老師要”變成“學生要”,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完成閱讀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
二、讓自主性和激勵性原則結合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讓學生充分自讀,親歷閱讀過程。自主的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深入探究、自主思考、自主體驗、相互合作。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讀書思路,主動設疑,明確讀書指向。我們不強求教師必須按順序從第一課教到最后一課,而是由實驗教師和學生任意選擇課文進行研究教學,教師起調控和指導作用。課內是個性閱讀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但課外的閱讀對課內的閱讀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課內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復述,學會精讀、略讀、瀏覽的閱讀方法,倡導學生在課外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wǎng)絡等查閱資料和學習,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興趣,自主選擇內容、方法,自主閱讀,鞏固和實踐課內知識,提高課內閱讀的水平,發(fā)展學生持續(xù)閱讀能力。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營造出積極思維,馳騁想象,敢于打破陳規(guī),敢于標新立異的課堂氛圍環(huán)境。
我們進行個性閱讀教學就是要在充分調動學生主體能動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或由學生自己制定閱讀要求,利用特定的文化語境,現(xiàn)實語境和“閱讀期待”去感悟閱讀對象的新的意義,并由此產生自己獨特的不同于他人的體驗、見解、感悟。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尊重學生的發(fā)言權,尊重學生的見解,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自覺地探索新事物,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問題。讓學生質疑解難,并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新觀點、新想法,充分體現(xiàn)課堂上的民主氣氛。個性閱讀讓學生暢所欲言地抒發(fā)個人的見解、感悟、體驗,必然會有不合理、偏激甚至錯誤的見解,教師不能任其自然,要進行必要的引導,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表揚其積極大膽思考問題、發(fā)表見解的優(yōu)點。讓學生體會到課堂閱讀以后確使自己在課堂上有收獲,體驗到閱讀后的喜悅,感受到積極答問的榮耀,這樣才會讓學生揚長避短,不斷進步,才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
三、重視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
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貫注著人文精神。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教師與作品在人文意義上的對話,教師是“導演”,他要使三者的感情相互交流、碰撞、激發(fā),從而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妙的境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的意義絕非是學生學點語文知識,甚至也不全是訓練某項能力。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閱讀中自覺探究、發(fā)現(xiàn),能給主體帶來全部真實的原生心理感受,尤其是閱讀情感上的潛在感受,這種樸素的感受對于主體的個體經驗而言是非常深刻和有效的。閱讀教學過程基本上由如下幾個步驟構成:學生自讀—學生質疑—師生解疑—學生發(fā)現(xiàn)—師生評析。語文閱讀教學,不應滿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課本知識上,而應自覺地進行力所能及的涉獵,向課外擴展,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進行閱讀積累。課堂閱讀教學要與課外閱讀活動構成有機的語文閱讀教學整體,學生的知識、能力在整體性的閱讀教學中得到整合。
總之,閱讀教學中師生對話,教師對學生應起到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效果,面對學生的各種疑問,教師要大膽做出評價,并引導給學生有共性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體,實現(xiàn)語文閱讀的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