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河,金玉琴
(溫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 溫州 325027)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F(xiàn)代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茯苓在生藥學、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和臨床應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是常用中藥,俗稱云苓、松苓、茯靈,主產(chǎn)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1],多于7~9月采挖,按加工方法和部位常分為個苓、白苓片、白苓塊、赤苓塊、茯神塊、骰方、白碎苓、赤碎苓、茯神木等多種規(guī)格。目前市場上以茯苓塊供貨居多,其次是茯苓粉和茯苓片。由于茯苓塊按常規(guī)方法煎煮后,發(fā)現(xiàn)外糊內(nèi)干,有效成分沒有完全溶出,現(xiàn)針對上述情況,分別選取茯苓塊、茯苓片、茯苓粗粉(由茯苓塊和茯苓片分別打碎制得)進行浸出物試驗研究?,F(xiàn)報道如下。
1.1 材料
茯苓塊由溫州醫(yī)學院附屬二院中藥房提供。茯苓片購買于溫州愛心大藥房。茯苓粉由茯苓塊和片分別打碎制成[2]。
1.2 試驗方法
分組:共分4組,其中第1組為茯苓塊組,第2組為茯苓塊制粉組,第3組為茯苓片組,第4組為茯苓片制粉組。根據(jù)煎煮前中藥飲片浸泡時間,將每一組材料又分成3小組,設第1小組浸泡0.5 h,第 2 小組浸泡 1 h,第 3 小組浸泡 1.5 h[3]。
方法:取干燥至恒重的潔凈燒杯備用,分別稱取每一小組飲片100 g,置砂鍋中,加300 mL水浸泡相應設置的時間(0.5,1,1.5 h),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 min,倒出煎液,再加水用相同方法煎煮20 min,倒出煎液,再合并兩次煎液,過濾,然后將濾液置于已經(jīng)過干燥至恒重的潔凈燒杯中,水浴加熱蒸干水份,可見燒杯底部覆蓋一層薄薄的固體[4]。將燒杯置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分析天平稱重。根據(jù)增重,得出提取物的重量[5]。
同一規(guī)格的不同浸泡時間和不同規(guī)格的同一浸泡時間進行試驗,經(jīng)過3次試驗后求出平均值。結(jié)果見表1。
表1顯示,任意規(guī)格的茯苓隨著浸泡時間的增加,浸出物含量都呈上升趨勢。茯苓片>茯苓塊>茯苓粉,其中以茯苓片浸泡1.5 h的浸出物含量最高,茯苓粉浸泡0.5 h的最少。這與試驗前的推測有所出入,試驗前推測粉末的浸出量將會最高,但試驗中對此有較大影響的一個因素就是茯苓粉末煎煮之后需要趁熱過濾,否則容易結(jié)塊,過濾困難,并且煎煮不易控制[6]。由此可見,茯苓粉不宜選用。中藥材的浸泡時間往往取決于有效成分以及藥材的性質(zhì)和用藥部位,以花、葉、莖等為主的藥材一般浸泡20~30 min為宜,而根、根莖、種子、果實為主的藥材建議浸泡1 h左右,其中含淀粉豐富的中藥材需延長浸泡時間,使其充分濕潤。但不是所有的藥材浸泡時間越久越好,部分藥材浸泡時間太過長久,會引起酶解,降低藥效[7]。因此,建議在臨床中使用茯苓片來取代茯苓塊。
表1 不同規(guī)格、不同浸泡時間水溶性煎出物含量(g)
[1]胡 珂.茯苓的采收及產(chǎn)地加工方法[J].基層中藥雜志,2000,12(1):41-42.
[2]許臘英,付文強,萬 芳,等.茯苓炮制工藝的研究[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9(1):44 -45.
[3]宋曉琳.中藥牛膝飲片炮制規(guī)格的探討[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2,13(11):659-660.
[4]童巧珍,趙四清,周日寶,等.對不同種植方法白扁豆中浸出物含量測定的研究[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5(2):19-20.
[5]楊武德,李高剛.茯苓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總糖及多糖的含量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7,27(7):916 -918.
[6]石延榜,趙 娟,賀?;?,等.茯苓飲片規(guī)格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12):200 -201.
[7]閔云山.中藥煎煮前浸泡時間長短之我見[J].甘肅中醫(yī),1995,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