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玲
(信陽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河南信陽464000)
英語詞匯的概念意義、人際意義以及語篇意義
王辰玲
(信陽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河南信陽464000)
利奇、克魯斯等學(xué)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意義作了進一步的劃分。根據(jù)韓禮德提出的語言具有三大元語言功能,詞匯意義包含三個部分: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概念意義體現(xiàn)符號的外在含義,從義素的角度進行分析;人際意義體現(xiàn)詞匯的語體意義和情態(tài)意義,具有表達講話者的身份、地位、態(tài)度、動機和他對事物的推斷、判斷和評價等意義;語篇意義體現(xiàn)詞匯在語篇中形成的前后連貫意義。
概念意義;人際意義;語篇意義
利奇在1974年出版的《語義學(xué)》中提出了七種意義類型:通過語言所指所傳達的外延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傳達關(guān)于語言使用的社會環(huán)境的社會意義(social meaning)、傳達的關(guān)于說話者/作者感情、態(tài)度方面的情感意義(affective meaning)、通過同一表達式的其他意思所傳達的反射意義(reflective meaning)、通過詞語的常用搭配而傳達的搭配意義(collocative meaning)以及通過順序和重音這種組織信息的方式所傳達的主位意義(thematic meaning)[1]??唆斔乖?986年提出詞的四種意義,即:詞在實際生活中具有指示事物的命題意義、表明說話者/作者的情緒和態(tài)度的表情意義、詞的先設(shè)意義(詞與詞之間共同存在的限制條件)以及來源于方言與語域的詞的呼語意義[2]。不同的學(xué)者對意義進行不同的劃分。筆者從功能語法的視角將詞義劃分為三個部分,即: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
在韓禮德提出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3],他認為語言具有三大元語言功能,即:反映話語范圍的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反映話語基調(diào)的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把這兩種功能的各種信息組合成連貫的語篇的語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4]。詞是語言符號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由此,筆者從韓禮德的功能語法視角將詞的語義分為: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
概念功能指語言對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包括內(nèi)心世界)中各種經(jīng)歷加以表達的功能[5]。詞的概念意義指的是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賦予符號的外在含義,與利奇提出的外延意義對等,即詞匯在詞典中的詞義項,體現(xiàn)詞的外延意義。詞的概念意義體現(xiàn)的是客觀事物在人們心智中的概念,如“dog”一詞本身用作符號的載體,代表由感覺所感知的“長毛的,四條腿的,有時會咬人的動物”。所以概念意義具有可在分性,我們可以從義素的角度對詞的概念意義作進一步的劃分,如:
【哥哥】=【男性】+【年長】+【同胞】+【親屬】
【姐姐】=【女性】+【年長】+【同胞】+【親屬】
詞的概念意義是由同一系統(tǒng)內(nèi)其他成分的共同存在決定的,也就是說,識別某一個詞的概念意義就是將它與其他同一系統(tǒng)內(nèi)的概念意義區(qū)別開來。概念的自我肯定源于它對系統(tǒng)內(nèi)所有其他概念的否定。因此,“哥哥”的概念意義我們還可以表現(xiàn)為:
【哥哥】=【-女性】+【+年長】+【+同胞】+【+親屬】
“哥哥”的概念意義中,【男性】含義的肯定源于對【女性】概念的否定,同樣,【年長】含義的肯定來自于對【年幼】概念意義的否定。我們通過這種可再分性,比較分析一組組相關(guān)詞語的義位并得到詞語的區(qū)別性特征,從而了解詞語之間概念意義的差異[6]。
在英語語言中,所有的語言符號都具有一定的概念意義,但是每個符號所蘊涵的概念意義強弱不同。有的詞具有較強的概念功能,如stop,nation等實義詞,在詞典中擁有一個或多個概念意義,符號本身已經(jīng)完全體現(xiàn)了其概念意義,即概念意義不會受語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有些詞的概念意義較弱,如a,the,of等功能詞,其概念意義的體現(xiàn)需要依附于其他詞來體現(xiàn)。
語言使用者在運用語言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在進行一種社會活動。通過特定含義的詞匯來表露自己的觀點或態(tài)度。在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中,人際功能指語言除了具有表達講話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內(nèi)心活動的功能外,還具有表達講話者的身份、地位、態(tài)度、動機和他對事物的推斷、判斷和評價等功能[7]。詞的人際意義包含詞的語體意義(stylistic meaning)以及詞的情態(tài)意義(modality),涵蓋了利奇的社會意義和情感意義。詞的語體意義指的是體現(xiàn)語言使用的社會環(huán)境的那部分意義,可將語體意義分為三種:一般語、正式語和非正式語[8]。比如英語語言中對“死亡”的描述有:join the great majority;pass away;die;kick off等。它們體現(xiàn)的概念意義都是一樣的,表示“沒有生命特征”,但這些表達式在人際意義中的語體意義卻各有不同:join the great majority是正式語,是一種文學(xué)用語;pass away是委婉語;die是一般語;英語中的非正式語包含口語、俚語、下流話、術(shù)語以及黑話,而kick off是口語的表達方式。詞的情態(tài)意義體現(xiàn)說話者/作者的情感以及他對事物的推斷、判斷和評價等。如同義詞Negro;nigger;black,盡管它們的概念意義是一致的,但在人際意義中的情態(tài)意義卻不一樣:Negro在情態(tài)上趨于中性,略帶貶義;nigger體現(xiàn)貶義,是一種不禮貌的表達方式;而black體現(xiàn)褒義。
人們在語言系統(tǒng)中進行選擇時受多種語境因素的制約,選擇過程必然會呈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不同,這決定了對語言系統(tǒng)只能作概然率的描寫[1]。韓禮德認為概然率(Probability)是語言固有的特征之一,指的是一個具體的單詞、詞組或短語的使用頻率[3],如在詞匯中g(shù)o>walk>stroll的概率反映為由大而小的趨向。人們在不同的語境下對詞匯的選擇也必然會有所不同。在詞匯的選擇過程中也體現(xiàn)了說話者/作者的態(tài)度,如:
I want to go out with my sister.
My sister and I walk slowly in the park.
My sister and I stroll around in the park.
單詞go體現(xiàn)說話者/作者客觀的表達某項動作;walk除了表達動作外,還體現(xiàn)說話者/作者主觀的情緒;而stroll更突出地體現(xiàn)了說話者/作者輕松愉悅的心情。從語體意義上分析,go和walk是一般語體,使用的范圍廣,概然率高;而stroll是正式語體,不用于一般場合,使用的概然率相對較低,因而也體現(xiàn)了說話者/作者的身份、地位等個人信息。
在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中,語篇功能指的是語言前后的連貫性。韓禮德(1994)曾指出語篇功能指的是語篇的完整性、一致性和銜接性;詞的語篇意義則指的是詞在語篇中體現(xiàn)的銜接意義。詞典賦予詞義權(quán)威性,使詞的意義固定下來,這給人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認為詞的意義是固定不變的。然而,在不同的語境中,詞的意義會發(fā)生變化,正如柏瑟[9]指出的那樣,詞的意義“取決于詞、短語和命題產(chǎn)生的歷史過程中意識形態(tài)立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詞義會隨著使用者立場的改變而改變。眾所周知,一個詞的意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于系統(tǒng)之中。柏瑟和巴赫金都強調(diào),詞并不是像詞典那樣展示給人們某種固定意義,詞義會隨著語境和說話人的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10]。如:
1.Three passions,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have governed my life:the longing for love,the search for knowledge,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These passions,like great winds,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in a wayward course,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2.The mindset of this generation is all too evident in the way it handles its personal life.There are more relationships being distorted under the pressures of lust than ever before.There is more focus on physical beauty than on inner charm.There is more of closeness and less of intimacy.There is more of passion and less of emotion.There is more of acquiring and less of sharing.There is more of opportunism and less of selflessness.In short,there is more of ME and less of US.
節(jié)選1選自羅素散文What I have Lived for,節(jié)選2選自《新實際大學(xué)英語3》的一篇文章。我們發(fā)現(xiàn),在兩篇節(jié)選中都出現(xiàn)passion一詞,然而含義卻有相當(dāng)大的差異。節(jié)選1中passion體現(xiàn)褒義,表達“熱情”之意;節(jié)選2中passion則略帶貶義,表“沖動”之意。正如沃洛西諾夫所說的,“一個詞的意義完全取決于它的語境,一個詞有多少使用語境,它就有多少意思”[10]。
本文以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法理論為基礎(chǔ),將詞義劃分為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并分別進行說明描述。英語所有的詞匯都包含一定的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只是其比重不同而已。詞的概念意義描述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賦予符號的外在含義;詞的人際意義表露說話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包含詞的語體意義和情態(tài)意義;詞的語篇意義則體現(xiàn)的是詞在語篇中的銜接意義,與語境密切相關(guān)。
[1]胡壯麟.功能主義縱橫談[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0.
[2]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5.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4]張春莉.奧巴馬獲勝演說的語言特色分析:系統(tǒng)功能視角[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10,(3).
[5]朱永生,嚴世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6]張萬有.義素分析略說[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2001,(1).
[7]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8]林承璋,劉世平.英語詞匯學(xué)引論[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5.
[9]Barthes R..Untying the Text:A Post-structuralist Reader[M].London:Routledge,1982.
[10]辛斌.批評語言學(xué):理論與應(yīng)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Ideational,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Meaning in English Words
WANG Chen-ling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Many scholars such as Leech,Cross,etc.subdivided word meaning from different aspects.In this thesis,word meaning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rom the Functional Grammar by Halliday:ideational meaning,interpersonal meaning and textual meaning.Ideational meaning embodies denotative meaning of the words;interpersonal meaning represents stylistic meaning and modality,implying the speaker's status,attitude,motivation,judgment etc,and textual meaning refers to the cohesive meaning in the texture.
ideational meaning;interpersonal meaning;textual meaning
H313
A
1001-7836(2012)05-0143-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5.058
2011-10-20
王辰玲(1978-),女,湖北荊州人,講師,從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