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華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123138)
不孕癥是婦科的常見病,且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筆者近年來采用針灸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致不孕癥8例,現(xiàn)報告如下。
8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患者,均屬痰濕體質(多形體肥胖,身重懶動,面黃而暗,喜暖怕冷,易浮腫,大便溏等),且無排卵。其中年齡最小22歲,最大32歲;有治療史6例,未經(jīng)治療2例;原發(fā)性不孕6例,繼發(fā)性不孕2例;按體重指數(shù)計算,超重2例,肥胖6例;月經(jīng)經(jīng)常推遲40~60 d 5例,月經(jīng)經(jīng)常推遲2個月以上3例;腎虛胞寒型3例,脾虛痰濕型5例。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2003年5月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會和美國生殖學會(ESHRE/ASRM)標準。具備下列3項中2項本病診斷即可成立。①排卵少或不排卵;②臨床或血測定有高雄激素表現(xiàn);③超聲顯像為多囊卵巢。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腎虛胞寒型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量少,質稀,色淡或黯,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弱。脾虛痰濕型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量少色淡,澀滯不暢,夾有血塊,胸脅脹滿,形體肥胖,白帶量多黏稠,大便不爽或稀溏,舌質胖大,邊有齒痕或瘀斑,脈滑或澀。
取穴以任脈、督脈、足三陰經(jīng)腧穴及背俞穴為主。腎虛胞寒取神闕、關元、氣海、子宮、命門、腎俞、八髎穴、三陰交;脾虛痰濕取中極、地機、三陰交、陰陵泉、脾俞、太沖、足三里等。針法以補法為主或平補平瀉,留針30 min,同時取3~5個穴位艾條懸灸,以穴位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5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3~6個療程。同時囑患者減少飲食攝入,每日增加有氧運動最好半小時以上,以減輕體重。
①每日清晨測定基礎體溫;②在基礎體溫上升期前后2 d采用排卵試紙測排卵;③月經(jīng)過期后采用HCG測定是否早孕。
經(jīng)過2~3個療程治療后月經(jīng)周期逐漸縮短,2例患者基礎體溫呈雙相,恢復排卵。經(jīng)4~5個療程治療后,4例患者恢復排卵。經(jīng)6個療程治療后,1例患者恢復排卵,1例患者因外傷骨折治療1個月后中斷治療。經(jīng)治療3個月后懷孕1例,5個月后懷孕3例,6個月后懷孕3例,總有效率為87.5%。
多囊卵巢綜合征屬中醫(yī)學“月經(jīng)不調”、“不孕”、“癥瘕”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與脾腎兩臟關系最為密切。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水谷和水濕,脾失健運,濕濁內生;腎為先天之本,腎主水,腎藏精,主生殖,腎陽不足,不能化氣行水,反聚為濕,及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故痰濕流注沖任,壅阻胞宮可致月經(jīng)稀發(fā)、閉經(jīng);痰濕壅盛,充溢肌膚可見形體肥胖,即“胖人多痰濕”;痰濕互結為癥瘕,故卵巢增大,呈多囊改變。中醫(yī)學認為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包括生殖機能,都依賴于陽氣的溫煦和推動,腎陽為一身陽氣的根本,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水不化氣,聚濕流注胞宮,則胞宮虛寒,故“宮寒不孕”是本病的病理基礎。本病的發(fā)生以脾腎陽虛為本,痰濕互結為標。治療當以補腎暖宮,健脾祛濕,化痰行瘀為治則。針灸并用,脾氣得補,腎元得壯,痰濕得去,胞宮得暖,則孕育有望。同時配合患者減少飲食攝入,適度增加運動,減輕體重,這樣就減輕了臟腑的負擔,特別是減輕了脾腎的化氣去濕的負擔,恢復脾腎的運化和生殖孕育機能,標本共治,則治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