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夏秋時節(jié),下過幾場雨之后,草地上、大樹下就有好多圓頭圓腦的蘑菇悄悄地冒出頭來啦。如果這時你到山區(qū)、林區(qū)去郊游,順便自己動手采上一籃蘑菇,燉一鍋鮮美的野味湯,那該多棒!
可惜,看上去很可愛的蘑菇們卻不都是那么友好,愿意乖乖地做人類的盤中美食。它們中有些家伙可不好惹呢!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會發(fā)生很多起蘑菇中毒事件。以我國為例,2010年就有一百多人因誤吃了毒蘑菇而死亡。有些蘑菇的毒性,一點兒都不比毒蛇和農(nóng)藥差!因此,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在野外游玩的時候都會被提醒,千萬不要隨便采蘑菇來吃,以免發(fā)生危險。
那,難道就沒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分辨出蘑菇有沒有毒嗎?嗯,從小到大,你一定也聽說過不少辨別毒蘑菇的方法。然而,這些方法真能幫我們準(zhǔn)確地找出毒蘑菇嗎?
一、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不能吃,不好看的蘑菇?jīng)]有毒
在鑒別蘑菇的方法中,這個說法流傳得最廣。在我們小時候讀過的很多童話故事里,松鼠媽媽、兔子媽媽都是這樣告訴小松鼠、小白兔的。可是,科學(xué)家們早已發(fā)現(xiàn),要是小松鼠、小白兔按這個說法來采蘑菇的話,那可就危險了。
首先,毒蘑菇們并不是都喜歡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的。有些毒蘑菇也很“低調(diào)”,看上去其貌不揚,顏色也很普通。比如,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蘑菇之一--“白毒傘”就顏色既不鮮艷,模樣也不怪異。它看上去就是一把白色的小傘,還散發(fā)著微微的清香。結(jié)果,它成了最容易被人們誤食的毒蘑菇之一。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人們干脆給這種蘑菇起了個綽號:“愚人菇”,以此來諷刺這種不科學(xué)的辨別方法。
反過來說,好看的蘑菇也不都是有毒的。這個道理倒有點像昆蟲的保護色。有些蟲蟲用身上鮮艷的顏色來恐嚇天敵,以保證自己的安全。蘑菇們也是如此。你想象一下,如果幾千年乃至上萬年來,人們都是按蘑菇的顏色來辨別哪種能吃、哪種不能吃的話,必然造成那些模樣樸素的蘑菇都被吃掉了,而顏色鮮艷的卻大多留存下來。那么,無毒的蘑菇們?yōu)槭裁床荒軄硪淮巍斑M化”,學(xué)會用鮮艷的顏色來保護自己呢?在我國川藏地區(qū),夏天生長出的一種蘑菇“雞蛋菌”就是如此。雖然它有著桔黃色的外表,很想警告大家“我有毒,別吃我”,可惜,大家早就知道你是一道美味啦。類似的無毒蘑菇還有很多。所以,下次采蘑菇的時候,千萬不要簡單地“以貌取蘑菇”。否則,錯過了美麗的無毒蘑菇還是小事,碰上了“相貌平平”的有毒蘑菇可就糟糕啦!
二、無毒的蘑菇生長在草地和樹上,有毒的蘑菇都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生長的環(huán)境很重要?;▋合胍】档爻砷L,就需要陽光和雨露……可是,蘑菇根本就不是花兒。在科學(xué)課上,老師給我們講過,蘑菇是一種真菌。它們的體內(nèi)不含葉綠素,無法像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為自己提供成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所以,它只能寄生在其他植物的身上,或者從一些腐爛的生物體中吸取營養(yǎng)。同時還需要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所以,無論是有毒的蘑菇還是無毒的蘑菇,都很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至于這些地方是“干凈”還是“骯臟”,對不起,蘑菇們好像沒有這么多的講究。而這個跟它們有沒有毒,就更沒什么關(guān)系了。例如,一種著名的食用菌雞腿菇就喜歡生長在動物的糞便上,甚至在人工栽培時,人們也經(jīng)常用牛糞、馬糞作為它的肥料(“莊稼一支花,全靠糞當(dāng)家”嘛)。反之,很多毒蘑菇倒是喜歡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中地上。嗯,它們真是太了解人類“以貌取人”的心理啦……
最需要注意的是,科學(xué)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些蘑菇本來是無毒的,但由于生長在有毒的樹木上,結(jié)果也會沾染上毒素。所以,長在樹上的蘑菇反而屬于“高風(fēng)險”的群體。最好不要隨便采來吃哦!
三、蟲子咬過的蘑菇是無毒的
這個辦法看起來很可靠:有蟲洞的蘋果、大白菜一度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因為這說明它們沒有打農(nóng)藥;再說了,“蟲子都不吃”的東西,人還能吃嗎?可是,道理不是這么講的。農(nóng)藥就是為了滅蟲而配制出來的,所以蟲蟲們肯定不敢碰。但所謂的毒蘑菇身上的毒素是天然生成的一些化學(xué)成分,它們的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法國的一些科學(xué)家按照這個思路,想要從毒蘑菇里提取出一種可以殺蟲的“純天然農(nóng)藥”。結(jié)果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蟲蟲的“口味”跟人類的完全不同。他們用于實驗的果蠅“品嘗”了一百多種野生的蘑菇,最后的結(jié)論卻是:大多數(shù)人類餐桌上可吃的蘑菇對它們是致命的!而與此同時,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卻是其他動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鵝膏就是蝸牛、蛞(kuò)蝓(yú)等蟲類的美味,前面說過的白毒傘也有被蟲子咬食的記錄。因此,讓蟲蟲們來替人類“鑒定”毒蘑菇,實在是太靠不住啦!
既然辨別毒蘑菇有困難,那么,有沒有辦法在把毒蘑菇吃到嘴里之前,做一些預(yù)防措施呢?例如,在吃野外采來的蘑菇之前,用高溫長時間蒸煮,或者與大蒜在一起吃,萬一里面有毒蘑菇,是不是也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呢?如果你有這種想法的話,可就太危險啦!首先,毒蘑菇里的毒素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化學(xué)物質(zhì),即使在高溫下也很難被分解。有的毒蘑菇即使經(jīng)過晾曬、腌制等加工,也還是有毒的。而平時我們聽說的“大蒜可以消毒”的說法,主要是指大蒜中的一些化學(xué)成分可以殺死細菌和微生物,對毒蘑菇身上的這種“化學(xué)武器”,大蒜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而且,即便是無毒的蘑菇,也要多加注意,要完全煮熟、煮透之后再吃。
歸根到底,世界上的蘑菇種類實在是太多了。今天我們?nèi)祟惤y(tǒng)計的結(jié)果,是有14000多種!有些品種的毒蘑菇和沒有毒的蘑菇長得十分相似,非常容易被認錯;而有些蘑菇可能連植物學(xué)家們都沒怎么見過,有沒有毒就更沒人知道了。所以,至今還沒有一種辦法可以絕對準(zhǔn)確地鑒別出有毒的蘑菇來。要保證安全,唯一的辦法就是管住我們的嘴,不亂吃野生的蘑菇。所以,到野外采蘑菇的樂趣是可以體驗一下的,但采來之后,就盡量不要入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