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多點,我就中師畢業(yè)了,被分到老家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xué),接手了一個班級。我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剛參加工作,又正是激情燃燒的年紀,那種求上、求好的心,就特別迫切強烈。
那時,早晚還不時興上輔導(dǎo)課。但為了方便管理,住校生是必須按時上早晚自習(xí)的,通宿生愿來就來,沒有特別要求,只是并不需要老師去輔導(dǎo)。因而,學(xué)生在教室里相當自由,紀律自然比較渙散。作為班主任,我經(jīng)常到教室里去清點一下人數(shù),了解他們具體在干什么,并會叮囑他們多多溫習(xí)一下功課。
記得班上有個男孩子,家就在學(xué)校附近。他非常調(diào)皮,平??傁矚g給這個那個起綽號,上課時搞點惡作劇,搞衛(wèi)生時也喜歡偷奸?;5粋€老同事頗有經(jīng)驗地告訴我:“某某是個非常聰明的娃兒,只要把他‘押緊’(管嚴)點,那他成績保證會上升很快?!闭f實在的,剛參加工作的人,都有想做出點“成績”的虛榮心,我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聯(lián)系其家長,希望他將孩子叫到學(xué)校來上早晚自習(xí),說這樣也許有助于他孩子提高成績。家長當然非常高興,立即表示愿意配合老師喊孩子來。只是我們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沒有問孩子本人愿不愿意。反正那天晚上,在自習(xí)鈴響的前幾分鐘里,他已經(jīng)進教室了。
晚飯后,我去教室查看,他并沒有我期待的那樣在學(xué)習(xí),只是一個勁兒地鬧騰——跟人說話、打鬧,甚至在跑動。見我去了,一臉埋怨又不方便發(fā)作的表情。我有些生氣,走過去批評了他幾句,叫他把書拿出來看,他慢騰騰地從課桌里翻出一本書來,裝作看書的樣子。于是,我放了心,出了教室,轉(zhuǎn)悠了一會兒,再朝教室走去。老遠,我就聽見他在教室里高聲叫嚷,惹得其他人跟著呼應(yīng),教室里一片喧嘩。聽見我的腳步聲,有人就報信:“噓,老王來了!”接著,就聽見教室中稀里嘩啦一陣子,一下子歸于安寧。
我氣呼呼地走進教室,大聲喊了他的名字,叫他站到教室外邊去。等他出來站定,我便對他劈頭蓋臉一陣數(shù)落,并嚴令他不準再搗亂,要安分守己地上好自習(xí)課。說完,就喝令他回到教室去。見我發(fā)火了,教室里特別安靜,大家又開始讀書寫作業(yè),我再次離開,回了趟寢室。等我第三次走進教室時,他前面的女生正在哭泣。我一問才知道,是他扯了人家頭發(fā),女生跟他理論,他還驕橫無理要打人家。見我去了,女生就在我面前哭訴他的“惡行”。我一聽,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氣,不容解釋,“啪”的一耳光就搧了過去,并厲聲呵斥道:“滾回去,再也不要來上晚自習(xí)了!”他哭了,像小孩子失去了媽媽一樣的撕心裂肺,還大聲嚷嚷著:“我不上晚自習(xí)呢,你硬要我上,我上來了呢,你又打我!”邊哭邊收拾課桌內(nèi)的書本,準備回去。我氣得呆立在那里,半天說不出話來。他一邊大聲地哭泣,一邊整理著書本,聲音卻逐漸低了下去,低了下去。隨后,只見他腦袋慢慢地向課桌挨下去,眼皮也慢慢合在了一起,但嘴巴還微微張著——天啦,他居然睡著了!
看著他睡著的那副憨態(tài),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一時間,憤怒、委屈、傷心,全都涌上了心頭。想著自己費煞苦心地為他好,到他那里也不過是驢肝肺而已,真是太沒有意思了。于是我回到寢室,坐在那里越想越傷心,眼淚就像小河的水一樣,嘩啦嘩啦地流個不停。眼淚淌啊淌,心中的郁悶就順著淚水逐漸散盡。慢慢意識到,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想上晚自習(xí)。他所有的搗蛋表現(xiàn),純粹是帶著故意的挑釁。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表達對我的不滿和抗議。因為他的到來,只是我與他家長達成的協(xié)定,而他本人并不愿意。
苦于家長與老師的威嚴,他也不敢公然對抗,只得來應(yīng)付。來應(yīng)付了,又有很大的情緒,情溢于表,就表現(xiàn)在破壞紀律的言行上。也許,他內(nèi)心正牽掛著某集精彩的電視劇,或者某種有趣的游戲活動呢。他前一兩次不守紀律,我只是一味地呵斥他,態(tài)度不夠和藹,語氣也過于凌厲,沒有挖掘到問題的實質(zhì),他自然不服氣。這次我還動手打了他,真是太性急了,多傷他面子?。‰m然出手力度不大,但畢竟動了粗,也許他會記恨我一輩子的。不行,我得找他道歉,告訴他我生氣的原因,也告訴他做得不對的地方才行。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找到他,主動向他道了歉,承認自己不該沒有征求他的意見,就讓他來上晚自習(xí),實在是過于獨斷了點。并表示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做得很不對,希望他不要介意,原諒自己。最后告訴他,如果他實在不愿意來上晚自習(xí),完全可以不來。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確,他冒犯了的那個女生,今天一定要給人家認個錯,這是做人起碼的常識之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聽了我的話,點了點頭,回教室找到那個女生,態(tài)度誠懇地給人家道了歉。只是令我驚奇的是,當天晚上,他依然來了,拿著書本比劃著,看起來是在專心讀書。
這件事過了很多年,每當回憶起,我依然心懷歉意。雖然他并沒有如我期望的那樣,通過讀書求學(xué)的途徑找到人生的幸福,但畢業(yè)后幾年,就聽人說,他在社會上“混”得還不錯,學(xué)了手藝,掙了許多錢,修了好大一院房子。聽說他出息了,我自然也為他高興。但我心里的這份愧疚卻時時提醒我:作為教師,我們并不能一廂情愿地打著為學(xué)生好的旗號,去強行要求孩子按我們的意愿行事。對于調(diào)皮的學(xué)生,要多一份耐心,不能因為老師自己心情的迫切,而武斷地要求他們?nèi)プ鏊^的“努力”。即便是對學(xué)生有所要求,也要先尊重他們的意見,真誠地交流與溝通后,盡量達成一致的愿望,再引導(dǎo)其發(fā)現(xiàn)自己,挖掘自己,拓展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對于學(xué)生的成長期待,總是過于急切,還用統(tǒng)一的尺度去要求個性千差萬別的學(xué)生,這是很不科學(xué)的。就如要求個子只有一米二的孩子,努力去完成他不喜歡的跳高項目,還要強迫他必須跳到一米五,并且限定了時間完成,這怎么可能呢?
記得龍應(yīng)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文中寫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边@些語句,任何時候讀來都讓人心中柔軟,滿懷感動。父母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孩子慢慢來長大,再目送他(她)在視線里漸行漸遠。師者父母心啊,雖然我們陪他們走不了一輩子那么遠,頂多也就是幾年。而就是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卻是他們生命中成長的關(guān)鍵階段。他們的身心正經(jīng)歷飛躍般的成長,自我開始覺醒,獨立意識增強,渴求被尊重,不再完全盲從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他們需要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我自己也是從學(xué)生時代過來的,深深懂得一個老師的好壞,對學(xué)生的影響有多長遠??上?,當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那個被我打過的學(xué)生早已成年。我不知道他心中是否還記恨著我,對此我只能心懷抱歉了。
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總是按照既有的標桿去衡量學(xué)生的優(yōu)劣。我們徒勞地消耗著彼此的精力與時間,急功近利地追求所謂的高效,在忙忙碌碌中日漸麻木,心生厭倦。有時,我會問自己:“孩子年紀小小,有這么多的學(xué)習(xí)真的有用嗎?”孩子的成長,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拔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可現(xiàn)代版的“拔苗助長”還繼續(xù)每天每夜地在每個學(xué)校或每個家庭中發(fā)生。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
責(zé)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