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和我說,你有那么一點點“寂寞”。首先,我得恭喜你,學到了“寂寞”這個詞,雖然我以為,你還沒有學會“寂寞”這個詞。
這么和你說吧,我以為你那所謂的“寂寞”可能不是寂寞,而是無聊。你只是和許多人一樣,一旦不“工作”,“就十分懶散,無所事事”,就想要尋求消遣,輕松一下。
說真的,這個世界上,四處都是讓人沉迷的偉大事物。小時候,爸爸也沒什么東西可玩的。但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沒有玩具,就創(chuàng)造玩具——我是說,你當然可以生活在玩具和游戲之中,游戲是你們“最正當?shù)男袨椤?,玩具則是你們的天使嘛。
小時候,我最喜歡玩“麥哨”。麥穗還沒長出來時,你抽出一節(jié)麥稈,把它的一頭輕輕咬扁,含在口里,拿它當哨子,就可以吹出美妙的聲音來——其實,哪怕一片樹葉,拿在手里一卷,也可以吹奏出一段動聽的音樂。不信,那么你試試?如果你精神貫注于某個事物,那個事物令人眩暈的偉大的美就一定會擊中你。你不“聚精”,當然就不能“會神”了。對,我忘了,你們才學過《夜鶯的歌聲》,“小夜鶯”的“歌聲”,其實也正是白樺樹皮削出來的口哨,放在嘴里吹出來的——會玩,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事呢。
所以,我希望,閑暇時,你應該生活在美、游戲、童話、音樂、圖畫、幻想、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生活在“為所欲為的自由”中,而不是一事不做,無聊偷懶,更不要讓電視和電腦玩你,控制你、奴役你。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寂寞呢?大抵是因為同伴的缺席——有的人簡直無法忍受離群索居,他們更無從享受獨處,因此,他們的心門隨時敞開,準備迎候喧囂;一旦自己不能與他人同在,他們就會感慨寂寞萬分了。
和我們當年相比,你們確實缺少了很多同伴——這真是一件沒有法子的事情。不過,我注意到你并不缺乏玩伴。遺憾的是,你的玩伴老是那么幾個。我當然希望你能和更多優(yōu)秀的人交往,和各色各樣的人來往。不不不,我并不是說,你不能和那些有缺點的人交往。誰能沒有缺點?完美無缺的那是神,而不是人。
沒有誰很完美,但是沒關系,關鍵是承認自己不完美,也接受別人不完美,在這樣的基礎上與人相處?!叭诉@一生總要解決三個關系,而且順序是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系,然后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最后一定要解決人和內(nèi)心之間的關系?!币虼?,我說的只不過是,希望你能妥善地處理好你和伙伴的關系,“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人還要解決和自己內(nèi)心的關系?沒錯。這樣吧,我舉個例子。每晚,你都會看到很多爺爺奶奶去跳廣場舞,其中也有一些叔叔和阿姨。他們是在健身,對。但健身為什么非得和一群人在一起“狂歡”呢?我們也許只能說,他們的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那么人們,為啥會孤單呢?我猜是因為他們沒有愛的能力,沒有解決好和自己內(nèi)心的關系,沒有學會過一種富裕的精神生活,因此內(nèi)心空虛,只得通過集體狂歡來排遣寂寞。
愛這個詞太宏大,你一時半會理解不了。我還是舉個例子好了。你知道,現(xiàn)在我正四處募捐,請求熱心網(wǎng)友為你們學校捐書。好多人,源源不斷地為你們捐獻了圖書,是吧?這些人,懷大愛心,做小事情,就是在愛。他們通過給予,讓愛變得看得見,當然就可以體驗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富裕,自己的活力,也因此成為了內(nèi)心強大到足以抵抗寂寞的人。而你爸爸呢,其實也是在愛著,不是嗎?這個社會并不缺乏善意,缺乏的是讓善意流向弱勢群體的中間人。爸爸就是這中間人。爸爸做了這中間人,做得很好,內(nèi)心很安頓,一點都不再覺得寂寞了,這其實也就是愛的能力啊。
是有人對爸爸冷嘲熱諷。你學過《獨坐敬亭山》吧?李白那時的心境,其實并不見得是你們老師所說的寂寞,而是孤獨。寂寞產(chǎn)生于同伴的缺席,孤獨產(chǎn)生于不被同伴理解。李白就很不為他的同僚理解,因此“只有敬亭山”和他“相看兩不厭”了。同樣的,爸爸過著富足的精神生活,在內(nèi)心枯竭的人看來,自然就覺得不可理喻了,于是爸爸有時候也免不了很孤獨。但是,我以為,你有時候不妨“孤獨”一下子——孤獨源于愛,無愛的人還沒資格孤獨呢。
好了,明明要談論寂寞,卻說了不少題外話——你那有吸收力的心靈,又是如何認為的呢?
(作者單位:湖北松滋市麻水小學)
本欄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