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因為數(shù)字化時代的關系,如今什么都喜歡和阿拉伯數(shù)字發(fā)生關系。就敝人供職的大學這個行當來說,眼前就時不時有“211”“985”這兩組數(shù)字晃來晃去。
今年應屆畢業(yè)研究生中我?guī)Я宋鍌€,五個都是女娃,女娃也都要找工作。很快,五人中有四人有了工作,只一人還“待字閨中”。畢竟人家苦苦跟我三年,眼見她整天強作笑容的樣子,心里頗為不忍。于是四處打探幫她找到一家還算不錯的單位。就業(yè)推薦表傳過去之后,對方回復:“按人事處規(guī)定,我們只要211的!”我說是211啊,連985都是?!安?,本科畢業(yè)學校也得是211。兩個211,加起來422,一個都不能少!”不巧的是,這位女碩士生的本科學校不是211——出身不好。于是我暗下決心:以后非211出身的,一個也不帶!
可冷靜下來細想,我這決心下得對嗎?進而言之,用人單位的211規(guī)定對嗎?高考一紙定終身,考上了又一校定終身。也就是說,只要本科出身不是211,那么以后就算玩命考上碩士博士也休想翻身。以博士來說,211+211+211,非633不可!一句話,本科出身論。其后不出數(shù)日,我參加本校考研閱卷,研究生管理部門宣布,今年如果接受調劑生,該生必須本科出身211。學校不肯降格以求,這豈非又是本科出身論?招生學校如此,用人單位如此,縱有漏網(wǎng)之魚,也難有一躍龍門之望。“211”啊“211”!
(見《廣州日報》,文/林家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