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優(yōu)美的旋律需要動聽的前奏,一部驚心動魄的電影需要扣人心弦的開頭,一節(jié)教師精心準備的課同樣需要形式多樣的巧妙引入;知識是有“環(huán)境”的,如果教師能通過巧妙的引入而創(chuàng)造出能誘發(fā)學生真實情感的“環(huán)境”,就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迅速完成課堂角色的轉換,激發(fā)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動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幾種行之有效的引入方法。
一、要上好化學課,首先得引好緒言
此章作為高中化學的首章,是初、高中化學的合理鏈接,使學生對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燃燒等知識的學習,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重視實驗教學,可以補充幾個化學魔術。例如“滴水生火”(過氧化鈉反應),“粉筆炸彈”(強氧化劑氯酸鉀與強還原劑紅磷混合受到撞擊激烈反應,發(fā)生爆炸),“黑面包實驗”(蔗糖與濃硫酸反應)等,讓學生在詫異中感受化學的神奇,體驗化學的魅力,從喜歡化學實驗過渡到喜歡高中化學。
二、詩詞名句引入新課
新課標在三個維度上給出了化學的美學觀: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妙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化學確實是很美的。在我國古典文庫中,許多詩詞有豐富的化學知識背景,若能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引入這些詩詞,可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再因勢利導地導入新課,這樣可以水到渠成。如在講《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時可以這樣引入,古詩有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等。很多古詩與酒有關,傳言李白斗酒詩百篇,酒究竟有何魅力呢?為什么有的人“千杯萬盞皆不醉”而有人則“酒不醉人人自醉”聞酒就臉紅呢?讓我們一起來慢慢解開其“醉人的笑容”吧!如此引入,詩情畫意,效果顯著。
三、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生活即化學,化學即生活。新課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種引入所舉的例子應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經常接觸但又說不清道理的問題,這樣才能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起到啟發(fā)學生思維、強化新課學習導向性的作用;在新課學完后引導學生解決引入時的問題所造成的懸念,可增加學生“收獲”的喜悅。如講乙醇的性質時,可用交警檢查酒后駕車的裝置和“燒肉、燒魚時為何要加少量酒和醋?”等來引入新課。
四、故事引入,引人入勝
新課程注重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擇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片段,特別是科技史、化學史上的典型事例,并巧妙地引入課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鐵及其化合物”可以用“所羅門王賜給鐵匠一盅美酒”引入;“堿金屬”則可由“戴維的悲喜劇”引入,同時可有機地結合純堿知識介紹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侯德榜先生在一戰(zhàn)期間,為了打破洋人對純堿的壟斷,發(fā)展我國民族工業(yè),全身心地改進制堿工藝和設備,為祖國爭得榮譽的事跡等。這樣不僅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高尚的品德。
五、探索性實驗引入課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基本概念、原理源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并從觀察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果能把化學的教學過程還原為原始的發(fā)現過程即實驗,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引發(fā)好奇的興趣、探索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是大有好處的。如在講“金屬鈉”時可設置一個探索性實驗來引入:一個盛有水的大燒杯和一塊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屬鈉。教師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提問:
1.取用鈉時,為何要打開瓶聞一下氣味?
2.用鑷子取鈉,不用手拿,為什么?
3.大塊鈉切割時你能獲得什么結論?
4.不規(guī)則的鈉塊在水中如何運動,自身有何變化?
5.反應結束后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變紅,是何原因?
6.如何驗證反應產生的氣體?
好的引入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調節(jié)劑和催化劑,教師們應增強如何引入的意識,認真掌握引入的技能,充分認識教學互動的必要性,在“導”上多努力,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真諦。
(作者單位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湯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