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開設特殊教育是為殘疾人提供人道主義幫助,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fā)展,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筆者在培智教育工作中體會到,必須注重學生的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fā),培養(yǎng)智障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生活技巧,進而使他們能更全面地認識自己和社會,讓智障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文化,增強生活能力。
一、根據學生智力特點,設立學生檔案
每位智障生都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認識情況,逐一摸查并建立學生檔案,能及時記錄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和認知情況,也便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唯有如此,才可以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比如,在教學《秋天》一文時,針對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筆者讓他們在熟練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默寫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自己所喜歡的秋天;而多數(shù)理解層次中等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在熟練閱讀的基礎上背誦經典內容;針對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能閱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所喜歡的秋天。這樣分層教學,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體驗,然后在他們完成預定學習任務以后再酌情拔高能力。
二、開展教學活動,牽引學生注意力
智障學生的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這就需要我們借助大家都喜歡的游戲活動來牽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互動中,學生是游戲的主體,爭取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筆者在教學“練習7”板塊中的內容時,就在每人的課桌上擺開了一副象棋,然后誘導學生學習象棋的游戲規(guī)則:馬走日,相飛田,炮用車拉走直線,士走斜,兵往前,大帥坐在宮里面……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實際對陣,慢慢地學生就掌握了游戲規(guī)則。如果只是照著書本讓大家念順口溜,必然達不到這樣的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設情境,關愛學生
培智教育需要在生活和學習中處處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要想讓學生認真地學,首先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關愛和快樂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己順著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認知經驗來學習知識,這樣才能克服厭學的不良心理。如,筆者在教學《番茄太陽》內容時,就將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拿上課堂,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再讓學生閉上眼睛,用手來觸摸和認識各種蔬菜。這樣的情境教學,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切實感受到了盲人的生活狀態(tài),認識到生活中還有許多生活存在障礙的人,讓學生受到啟發(fā),樂觀面對生活。
四、積極的評價和鼓勵
老人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實際上,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智障生也不例外,他們也希望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盡量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學習《三顧茅廬》時,筆者就引導學生講解自己在電視中看到的三國演義的片段,針對學生們的講解,筆者及時肯定他們觀察認真,鼓勵他們以后就應該這樣通過多渠道學習文化知識,學生們熱情比較高漲,后來還真從電視中學了不少知識。
五、設置趣味生活作業(yè)
作業(yè)是學生鞏固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設計作業(yè)時,要努力讓作業(yè)形式和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學情,而且精彩有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才能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和學習。另外,還要注意設計生活作業(yè)時盡可能形象具體,要注意根據智力落后學生抽象概括水平低的思維特點,從實際出發(fā),使智力落后學生在具體形象的作業(yè)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
以上是筆者在培智教育中的幾點心得。總之,面向智障學生實施快樂教學,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智障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另外,還要積極配合家長,以保障及時跟進學生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教學調整,以期讓每位學生都能學習和進步。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zhèn)江市特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