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做到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用英語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它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小學階段,教師就應(yīng)當重視對小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學生一生的英語學習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guān)鍵詞:英語思維;模仿;語言氛圍;語言實踐;語感
很多次碰到這樣的情形:焦急的家長找到我,用半咨詢半質(zhì)疑的口氣問:“為什么我的孩子上了英語課連課文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我說:“您是怎么考他的?”家長答:“指著單詞一個個問,沒幾個單詞是孩子知道意思的。比如what time is it?”我無語,因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這位家長的問題。中英文行文習慣大相徑庭。學生可能會在正確的場合恰當?shù)剡\用卻無法應(yīng)付這樣的考問。有些教師建議英語教材都改成即時翻譯的,即一句英文一句中文。他們認為,多方便?。《疾挥媒處熃忉屃?。我亦無語,總覺得這樣的教材應(yīng)該適合于英語速成班。使用這樣的教材,在母語的干擾下學外語,如何學會流利的英語表達?在英語學習中,你是選擇用中文的思維方式還是用英語的思維方式去學呢?我相信,只要是稍有英語學習經(jīng)歷的人都會選擇后者,而英語思維的養(yǎng)成始于啟蒙階段。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yīng)當重視小學生用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英語思維始于模仿
學習語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這種模仿是從聽覺定向活動開始的,經(jīng)過大腦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動器官的操練而完成的。心理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從聽開始的,當一個嬰兒生下來就學說話時,完全是聽,模仿(imitate)母親的聲音。如果一個嬰兒生下來就是聾子,他就聽不到聲音,也談不上是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個不足10歲的兒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語言環(huán)境中,就能學到一種漂亮的母語。如果想學好英語,必須努力模仿,采取多種方式,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模仿。??怂估‥ckersley,C.E.1974)說過,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認為模仿很簡單,其實不然。養(yǎng)成一個好的模仿習慣并不容易,這種模仿只有像學母語那樣方可學好。如果不努力,以為輕而易舉就能模仿好英語是不可能的。
因此,想學好英語就要好好努力,因為英語語言能否學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聽準教師發(fā)音的能力和學習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復(fù)模仿的耐心。如果跟著英語教師念一遍,過后一勞永逸,那是學不好英語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復(fù)、練習。這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
二、營造生動真實的語言氛圍
1.盡量用英語授課
在各種公開課中我們經(jīng)常欣賞到純英語地授課和師生交流。大多數(shù)情況下課程都能流暢下來,學生能接受甚至能和教師互動。有些教師認為,公開課有別于“家常課”。公開課上用純英文,平時上課還是母語英語結(jié)合好操作。筆者認為,我們不妨把公開課看成是藝術(shù)化的平常課,是平常課的升華。至少說明有些平時看似很難操作的東西還是可以做到的。純英語教學的目的恰恰就是最大化地制造目標語言的信息量。當然,這對教師備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但為了學生能早日達到“英語思維”這樣的境界,這一挑戰(zhàn)我們得接受。
英語課堂用語的運用有低、中、高年級之分。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英語這門學科,所掌握的詞匯很少。要是英語課堂語言的難度過大,數(shù)量過多肯定不合適,但低年級是培養(yǎng)用英語思考問題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三年級及其以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應(yīng)當在教學中多設(shè)計肢體語言來配合。例如:在教學“expression”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借助體態(tài)(“捂著肚子”表示hungry,“用手做扇扇子的動作”表示hot)和表情(“笑”表示happy,“哭”表示sad等),使學生很快就明白相關(guān)詞句的意思。中、高年級時,由于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chǔ),可以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了。有些教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班里的學生水平參次不齊,純英語的授課會讓基礎(chǔ)不好的學生更難接受。我們不妨把一周三課時這樣安排:第一課時,純英語授課。讓班級里的所有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盡量吸收,授課目標主要鎖定班級中的“精英”。第二課時,安排時間復(fù)習第一課時內(nèi)容,適當結(jié)合中文教學。發(fā)動“精英”學生展示,帶動其他學生。第三課時,滾動復(fù)習及拓展第一、二課時所學內(nèi)容。這樣的安排既滿足了精英學生的需求,也兼顧了學困生的學習。同時盡可能地使純英語授課在平時能實施,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
2.直接拼讀法的運用和推廣
自然拼讀法(我們稱之為直接拼讀法)是英語Phonics的中文譯名,它是西方國家兒童母語閱讀的一種最為古老、傳統(tǒng)的方法,是引領(lǐng)兒童進入英語閱讀世界的門檻。在美國,教師們始終認為,自然拼讀法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佳途徑。自然拼讀法的基本原理是要求學生掌握代表英語44個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組合(即這些字母和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而不是它們的名稱音,如在自然拼讀法中,輔音字母b代表/b/,而不是讀/bi:/;元音字母組合ai,ay等代表/ei/)以及一些英語拼寫和讀音關(guān)系的基本規(guī)律。如果一個單詞或一個音節(jié)中只有一個元音字母,而且它位于開頭或在兩個輔音之間,這個元音字母通常發(fā)它的短音;如果一個單詞或一個音節(jié)中有兩個元音字母,第一個字母發(fā)長音,第二個字母不發(fā)音,如ai,ay在單詞中通常發(fā)/ei/等。通過這種方法,幫助學生系統(tǒng)、直接地學習和掌握字母以及字母組合與發(fā)音之間的關(guān)系,讓學生可以看到一個英語單詞,就能讀出來;或者想到一個單詞,就能按照規(guī)律拼寫出來。因此,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通過學習和掌握自然拼讀法,可以使學生認讀單詞、記憶單詞和拼寫單詞的能力得到提高。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考習慣的一個基礎(chǔ)。
3.語言實踐
學英語需要的是什么?中國人學英語最缺乏的是什么?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恐怕相同,那就是語言環(huán)境。雖然當代的媒體發(fā)達,音像制品豐富多彩,但是語言環(huán)境仍然匱乏。試想,在不刻意的情況下我們一天之中接觸到的英語有多少?在國內(nèi)這種語言環(huán)境下,用英語思考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英語教師就得使出渾身解數(shù),在進課堂的那一瞬間開始就要盡力營造出一個英語小環(huán)境。教師可利用實物、卡片、掛圖、錄音機、投影儀及多媒體等多種視聽手段,把真實的方式帶進課堂,豐富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各種練習英語的環(huán)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減少漢語媒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認識,提高自覺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如果教師能把英語的小環(huán)境向課后延伸,向課外拓展,那就再好不過了。如:
(1)每個班級應(yīng)定期出英語墻報。
(2)設(shè)立英語圖書角。引導學生大面積接觸英語書刊。
(3)在校園電臺中,創(chuàng)設(shè)英文歌曲欣賞、英語兒歌誦讀等欄目。
(4)設(shè)立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晚會、收看英語影視、英語學習作業(yè)展覽、英語短劇表演等。
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并非易事。因為你是在母語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來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你就要營造一個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在好的英語環(huán)境中,英語思考就容易實現(xiàn)。
三、英語語感促成英語思維的形成
語感(Speech feeling)是人們對語言的直接感覺,是系統(tǒng)綜合的語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銳的語言領(lǐng)悟力。在小學階段,語感最重要的形成手段便是大量閱讀。語感很抽象,大量閱讀就容易理解了。只有當你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后,才能產(chǎn)生語感,你才知道哪個詞該重讀,哪個詞該輕讀,哪幾個詞為一個意群。語感的產(chǎn)生是英語思維方式的開始。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就是引導他們多聽、多讀、多背誦,在大量的誦讀中習慣英美人的行文習慣。
多聽,就是要認真聽教師的講述和多媒體材料的播放。教師盡量選擇原汁原味的英語有聲資料,這些資料應(yīng)該是在真實的情境下,而且最好是有明顯的口語發(fā)音特征,如連續(xù)、弱讀、略讀等。如果是社會交際中的語言,常常是自然而然地抑揚頓挫,富有情感。在教授PEP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4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時,教師出示一些真實的英美國家天氣預(yù)報。雖然可能大大超出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我們可以整合課文的內(nèi)容,去模仿真實的英美國家天氣預(yù)報的語音語調(diào)。這種跟說模仿可以縮短自身的語言與所聽到的地道英語之間的距離,從而有利于講出自然、流暢的英語。
多讀,就是多讀英美人寫的文章,特別要注意那些句子中所有的單詞都認識,但就是理解不了意思的句子。在PEP教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句子如: watch out. Not much. What for ?Etc. 這些句子原汁原味,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彌足珍貴。經(jīng)常讀,反復(fù)讀,語感就來了。
多背誦,是強化與集中的語言信息的刺激行為,它通過對語言材料進行反復(fù)朗讀、理解到思維加工形成記憶獲得大量的語言、詞語、語法和語用等信息的輸入,使學生逐漸提高對英語思維形式的感受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有效克服來自母語的干擾。對于小學生來說沒有必要背誦長篇文章。PEP教材中有很多朗朗上口的chant,學生易于接受。這些chant是非常適合于背誦的,四年級下冊 Unit 5 How much is it? 中就有這樣的一個 chant:
How much is that colourful dress?
Very expensive, very expensive.
How much is that pretty skirt?
Very expensive, very expensive.
How much is that yellow shirt?
Very cheap, very cheap.
Good ! I want this one.
實用的生活用語蘊涵在節(jié)奏鮮明的chant中,學生背誦之后很快就能應(yīng)用到實際中去。
培養(yǎng)小學生用英語思維、用英語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語進行表達和理解時,沒有本族語思考的介入,沒有“心譯”的介入,或者說本族語思考的介入被壓縮到了極不明顯的程度,自己也感覺不到“心譯”的負擔。這才是真正流利、熟練的境界和標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顯然非常重要,一線英語教師在起步階段就應(yīng)重視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無疑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司,2001.
[2]張鶯.小學英語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吳樂佳:浙江省黃巖實驗小學 洪麗萍:浙江省黃巖東城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