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疑,思之始,學之端?!睂W生在讀書學習中產(chǎn)生了疑問,才能主動探索研究,這個探究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古語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闭Z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問,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1.圍繞文題質疑問難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導學生從文題入手,抓住文題中的關鍵詞提問,捕捉文章的中心,提高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一文題交代了許多內(nèi)容,文章是寫爸爸與花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爸爸的花兒落了”而“花兒落了”除本意凋謝之外,是否在此文中又有隱含意義呢?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疑問,能引起閱讀興趣,在讀文前一定要思考作者為什么用這個題目,文題有何意義呢?
2.于文章關鍵處質疑問難
關鍵句即中心句、過渡句、議論句。想一想:這些句子都寫了什么?讀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點句子、關鍵句子,邊讀邊想才能讀懂課文。抓住文中議論句提問,能深化中心主題。
3.于課文矛盾處質疑問難
有些課文描寫看似不合理,實則別具匠心,另有深意。
對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無論是文章的主旨,還是結構安排,或是細節(jié)描寫,只要抓住課文本身的矛盾,就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經(jīng)過探究,學生不僅理解了作品,也學會了一種質疑方法——于矛盾處生疑、探疑。
二、要在課堂上多啟發(fā),多引導
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責任,便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善于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進一步探索事物本質,掌握事物間的規(guī)律性。
啟發(fā)學生提問的幾種方法:
1.教師要設計好有目的的問題
教師的問題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考,是有目的問,不能隨便問,否則問題不是太難便是無味,達不到問的目的。
2.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常聽有的老師對學生說:“今后用點功,有問題就來問?!钡枰處熡小凹ぐl(fā)”問題的藝術,同時要教育學生懂得知識就是通過學和問獲得的。學問、學問,就得邊學邊問。
3.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評價
一階段時間后,我們要評價一下,誰最肯動腦筋,誰既能提出問題又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此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及時對學生提問的數(shù)量給予評價,鼓勵學生敢問,逐步過渡到對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進行評估,尤其表揚肯定那些能提出難倒老師問題的學生!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切實培養(yǎng)學生會讀書,會思考,善于質疑、解疑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梅河口市牛心頂鎮(zhèn)野豬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