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奇曾說過:“教學的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fā)展思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們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近幾年來,我在作文教學中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做了一些嘗試,做法如下:
一、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立意可分為題材上的多角度和主題上的多角度。題材上的多角度就是引導學生用同一題材寫出不同文體的作文,在作文指導中,我引導學生發(fā)展求異思維,打破思維定勢,拓展思路,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班級里的幾盆月季花開了,我讓學生細心觀察,然后匯報觀察到的結果,很多學生只注重了花的美麗。在此基礎上,我鼓勵學生轉換角度,發(fā)散思維,從正反兩方面總結花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特點展開聯(lián)想:如月季花花朵大,顏色鮮艷,帶給人美的感受;月季花有刺,不小心會扎手,仿佛是仙女穿上的保護衣,保護自己不受侵犯;月季花只開一朵不好看,花團錦簇才動人,寄寓著“萬紫千紅才是春”;月季花不能經(jīng)風雨,剛開的月季花,一場雨后,黯淡了顏色,凋落了花瓣,不如默默無聞的小草生命力頑強……這些多角度立意,打破了思維定勢,豐富了作文內(nèi)容。
二、擴展性描述
擴展性描述,就是引導學生把課文中某些精煉的文字或一筆帶過的略寫的內(nèi)容展開,詳盡、細致地描述其具體情形。這樣的描述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yǎng)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寫一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會怎么樣。結果學生的作文既聯(lián)系了課文的內(nèi)容,又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效果較好。
三、推測性填補
推測性填補就是在已有故事結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推測填補可能產(chǎn)生的新結局。通俗地說,就是給故事加新的結尾。如讀了《快樂王子》之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如果再讓快樂王子奉獻一次,他會急切地幫助誰?”學生各抒己見,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想象他會幫助無家可歸的小孩,有的想象他會幫助雙目失明的老大爺……然后我讓學生把這些想象寫下來。學生互相啟發(fā),思維活躍,因此能較快地完成習作。
四、組合性編寫
組合性編寫就是引導學生把兩份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材料,用一定的手段巧妙安排,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如學完《桂林山水甲天下》后,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哪些是描寫山水的,然后把它們的內(nèi)容和《桂林山水甲天下》進行重新組合。這樣的練習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五、延遲評價
我在作文教學中進行了延遲評價的嘗試,如讀了《快樂王子》之后,我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是作者王爾德,如果再讓快樂王子奉獻一次,他會急切地幫助誰?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不合理的想象,如果此時進行評價,就會阻礙學生思維的展開。因此我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讓他們各抒己見,在共同探究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fā),在活動中求得互動,在互動中達到互補。
六、淡化跑題要求
有的學生寫出的習作內(nèi)容具體,情感真實,語句通順,充滿童真童趣??墒怯捎谂茴}被教師判為不及格,迫使他們不得不依賴手中的作文書,作文時實行“對號入座”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能否在作文時淡化跑題要求,只要學生有感而發(fā),內(nèi)容真實,就先給予肯定,然后在總批中指出跑題的毛病。這樣,學生作文就會消除顧慮,寫真事,抒真情,習作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如果我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出一些新內(nèi)容、新思想、新見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yǎng),學生就有可能走上創(chuàng)新之路。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qū)自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