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是一篇配圖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只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tài)度:一只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只卻認為憑著父母的地位和本領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通過一勤一懶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一味地依靠父母,這樣長大了才能獨立生活。這篇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講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變換方式朗讀課文,結(jié)合圖畫,理解勤獅子學習的刻苦,以及懶獅子的享樂意識。孩子們感興趣了,讀得津津有味,說得頭頭是道,好多孩子都能繪聲繪色地把故事講出來。當時我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感到很滿意。
課后,感覺自己在教學《兩只小獅子》時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內(nèi)涵并沒有真正地挖掘到位。兩只小獅子,一勤一懶,在做著不同的事,他們或許都感到了幸福。勤獅子在辛勤的汗水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而懶獅子卻在陽光的懷抱里感受到了生活無憂的愜意。教學中,若能把這部分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實際談一談,讓學生感受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得與失,那教學的意義就不僅僅是停留于紙上了。
勤獅子在練習本領時,頭頂烈日,而懶獅子曬著太陽稱“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練習本領是在吃苦頭嗎?”這個問題可是一個挖掘思想教育內(nèi)涵的關鍵,在課堂上,若能把這個問題亮于紙上,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進行討論,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受益匪淺。
對懶獅子將來的命運還應該進一步挖掘,應該讓孩子大膽想象。好多孩子會說:經(jīng)過媽媽的教育,這只懶獅子會像勤獅子一樣練習本領,成為真正的獅子??墒聦嵣蠎歇{子真能如孩子們說的那樣嗎?就拿我的學生來說吧,班里三十幾名孩子,能如勤獅子般努力學習的又有幾個呢?若問孩子們:你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了嗎?相信會得到許多否定的答案。好多孩子自從踏入小學的大門,在他們看來幸福就已經(jīng)離他們而去,學習已經(jīng)異化成了一場心力交瘁的苦役。他們多么希望也如懶獅子一樣,每天都能輕輕松松地曬太陽呀!
“教育,從根本意義上說,就是培養(yǎng)人的生活能力,換言之,就是培養(yǎng)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蹦敲?,學習的過程本身也應該是幸福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才是快樂的,才是幸福的。只有讓“懶獅子”從心里理解“獅子媽媽”的話,感受到作為“勤獅子”的快樂,那么他才能成為一只真正的“獅子”。
(作者單位 吉林省柳河縣駝腰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