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駿今年三年級,是個比較規(guī)矩的孩子,有句口頭禪叫“無所謂”。第一次看到他,我問:“媽媽讓你來見我,事先有沒有征求你的意見?。俊彬E駿如實回答:“問了,我說‘無所謂’,媽媽就帶我來了?!倍麐寢屒皝砬笾且驗椤拔壹液⒆邮裁炊己?,就是沒有主見,問他什么都說‘無所謂’,真讓人傷腦筋”。作為一位多年從事兒童心理教育的工作者,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有所謂”的,駿駿只不過用“無所謂”3個字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而已,但是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通過觀察駿駿與媽媽的互動,我心中的疑團慢慢解開。在我們3個人短短半個多小時的對話中,媽媽的語言通常是“駿駿,快和老師講話呀”“哎呀,你怎么說不清楚啊,我來講”“不是這樣的,你這孩子就是記性不好”。而駿駿也沒有對媽媽的干預表現(xiàn)出抗議或不滿,只是表達得越來越少,最后干脆不說話了??磥磉@是一位愛得有些過火的媽媽。駿駿的獨立性、主觀能動性都在媽媽自以為是的“幫助”中偃旗息鼓,只剩下一句略帶諷刺的“無所謂”。所以,第一步我決定先和媽媽作深入的溝通。
我觀察到他們親子交往的模式是——“控制與消極反抗”,我詢問駿駿媽媽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及這種情況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駿駿媽媽看上去有點難以接受“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孩子的沒有主見”,但是慢慢冷靜下來后,她開始與我一起討論問題。她說從駿駿上小學以來,由于動作比較慢,又粗心大意,老師批評得比較多。媽媽很著急,于是開始陪他做作業(yè)、整理書包,還經常跑去學校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成了名副其實的“全包媽媽”。我緊接著說:“駿駿剛入學不適應是正常的,那個時候媽媽的幫助也是恰當?shù)?。但是家長一定要牢記伸出援手的目的。就像孩子學騎自行車一樣,他剛學的時候確實需要扶一把,但慢慢就要放手,這樣他才能學會?!笨吹津E駿媽媽有所觸動,我請她認真回憶有多久沒有耐心地傾聽駿駿的心里話,媽媽想了半天,低下了頭?!斑@樣,駿駿媽媽,我們這一周里面就來練習一件事情:聽駿駿把話說完,并表示認可。”我向她布置了家庭作業(yè),約定一周后再見。
第二次見到駿駿與媽媽,感覺兩個人都挺別扭的。媽媽告訴我:“當我問駿駿今天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他說了幾句,見我還在等他說,又說了幾句,看我還是沒有說話就問我‘媽媽,你怎么怪怪的’?!蔽腋嬖V駿駿媽媽,駿駿的反應是正常的,他還沒有適應新的互動模式,需要一個過程。我要求駿駿媽媽堅持傾聽,并且把檢查作業(yè)、整理書包等事情完全交給駿駿自己處理。她答應了。
我又問駿駿這周過得怎么樣,有沒有什么不尋常的事情發(fā)生。駿駿一開始說沒有,后來又說:“學校要舉行一次繪畫比賽,每位同學都有資格報名參加,我沒有報名?!蔽覇査粎⒓拥脑颍昧晳T性的口吻說:“我對獲不獲獎無所謂,就不參加了。”我馬上反問他:“既然你覺得無所謂,那也可以參加啊,反正結果不重要。”他愣了一下,想了想說:“我繪畫不好,不可能獲獎的,干脆不參加了。”我再一次反問:“你不參加是因為沒有把握獲獎,獲不了獎你會覺得沒有面子,是不是這樣?”駿駿很詫異地看著我,臉都漲紅了。我拉了一下他的手,溫和地說:“駿駿,老師只是想讓你明白,其實你是‘有所謂’的,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對榮譽是有期待的。你喜歡說‘無所謂’只是一種習慣?!彬E駿沉默了。我對他說:“你回家好好想一想,下周再來找我。另外,老師希望繪畫比賽你能夠報名參加。獲不獲獎真的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p>
第三次見面,駿駿和媽媽之間的互動明顯改善:媽媽給了駿駿更多的尊重和信任,駿駿的話多了起來,顯得輕松自信??墒牵瑡寢尶雌饋碛行?,她說駿駿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區(qū)活動時表現(xiàn)不好,滿場亂跑,和同學打鬧嬉戲,學校老師很惱火。我相信駿駿這樣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請駿駿自己澄清一下。駿駿很不滿地說:“這個活動事先是要畫宣傳畫的,別的同學都畫了,我那天因為生病沒有去學校。到了社區(qū),我看到其他同學的畫都布置好了,可沒有我的。我就覺得這個活動對自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不想?yún)⒓印!?/p>
看來這個孩子真的非?!兴^’,首先我肯定他對自己參與權和知情權的重視,這是非常積極向上的。然后我和他討論了具體做法。我說:“駿駿是個很聰明的孩子。老師想考考你,在社區(qū)活動現(xiàn)場,你可以有幾種選擇?”駿駿說:“第一、站在旁邊;第二、一個人回學校去。”我說:“這是兩種選擇,你可以想得更多一點?!彬E駿思考了片刻說:“也許我可以現(xiàn)場畫一幅宣傳畫?!蔽艺f:“很好啊!還有嗎?”駿駿又說:“我可以問一下要好的同學,他畫的是什么內容,然后我們組成小組去活動。”我說:“對!駿駿,當我們遇到不公平或者不樂意的事情時,要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但是也要想到用好方法去解決。你想到的后面兩個方法都很棒,假如你當時這樣做了,自己會很開心,媽媽也會少一些煩惱,你說呢?”駿駿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答應我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多動腦筋想想“是不是還有更聰明的做法”。
第四周,我接到了駿駿媽媽的電話,她說:“謝謝老師,駿駿進步非常大,我也學到很多。駿駿說,等他表現(xiàn)得更好一點,他再來見你?!?/p>
總結下來,我在處理駿駿案例的過程中,始終秉承了兩個重要的理念:第一、要想孩子改變,父母首先得改變;第二、相信并激勵孩子的內在動力。也許這就是此案例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
(作者系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培訓部主任、華東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學碩士。)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