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奮
李白再狂也沒有想過吃鯨魚。盡管前人的詩文,給人的印象似乎他是騎鯨的???。但事實上,權威的工具書也常常出錯。如1997年3月版《辭源》“騎鯨客”詞條:“騎鯨背以游海上。喻仙家、豪客。唐李白自署曰‘海上騎鯨客?!?/p>
筆者因此查閱了《李太白集》,并未發(fā)現李白自署過“海上騎鯨客”。倒是宋趙令畤《侯鯖錄》記載李白曾自題“海上釣鰲客”。有關李白騎鯨的瑰麗傳說,明馮夢龍《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有這樣的敘述:“李白在江頭暢飲……忽然江中風浪大作,有鯨魚數丈奮鬣而起……只見李學士坐于鯨背,音樂前導,騰空而去?!庇?,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末句:“若逢李白騎鯨魚,道甫問訊今何如?”凡此種種說明,稱李白為“海上騎鯨客”均系朋友或后世文人所為,而“吃鯨魚”,不要說李白不敢想象,就連當年命力士“射鯨”的始皇也不曾想過。是以做一個現代人,自有現代人的“幸?!?,比如可以輕易地吃到帝王也沒吃過的鯨魚肉。
第一次嘗到鯨魚肉是2001年的8月,在挪威一個畫家朋友的家里。
畫家是中國人,請我吃晚飯,詭秘地說:請你吃從來沒有吃過的美味!
然后只聽得他廚房里“嗤啦啦”地響,俄頃,一盤似牛肉又不像牛肉的東西端了上來,冒著熱氣,肉面已都是胡椒,朋友還“心虛”似地一個勁往上撒胡椒,我問,啥美味???答曰:鯨魚肉!
趕緊嘗一口,那肉絳紅色,其味似麝非麝,似兕非兕,反正不像牛肉,也不像魚肉,騷得很,腥得緊,古人所謂“一團腥膻”,怪不得畫家“心虛”地大撒胡椒!問題是,口感也不好,枯老柴瘠,如嚼敗革。畫家殷切地看著我,顯見得要幾句表揚,我只好含混地說,蠻好蠻好,蠻有特點的……
心里卻說,天哪,這就是鯨魚肉?!
畫家后來和我繼續(xù)來往,但從此閉口不談鯨魚肉。
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他再次出現,手擎一塊絳紅色的肉塊,臉上放著光:鯨魚肉又來了,這次一定讓你吃得趴下!說完不由分說,系好圍裙,當即下廚。
我不知這塊肉是灰鯨的還是藍鯨的、虎鯨的,抑或座頭鯨的,反正看上去很嫩,他把它切成薄片,拿來平底鍋,放入自已帶來的黃油,待油升溫便放入肉片,轉過頭來說,我上次的失誤就是放入中國的豆油,然后烹上黃酒,此舉大錯,西洋食材很怪,只配西方燒法,中式烹調,味道極怪。
他嘟嘟囔囔地把肉片兩面都“封”了油,便拿過紅葡萄酒直接淋了下去,翻個身,投入從挪威帶來的專供調料,最后撒洋蔥絲,出鍋。
奇香撲鼻。一口下去,鮮嫩滑爽,略帶血水,小牛肉一般,但鮮美過之。我大奇,這也是鯨魚肉嗎?雖然還有點腥味,但和十年前相比,不啻霄壤,為什么區(qū)別那么大呢?
畫家笑了。說,十年了,十年一肉??!十年前,你吃過我煎燒的鯨魚肉,我永遠忘不了你當時哭笑不得的表情,那東西一定非常難吃,但你卻不好意思直說,我為此一直耿耿于懷。聽說日本是食鯨之天堂,便去考察。
日本人說,吃鯨是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烹飪古籍舉鯨第一,鯉魚第二。到專門的鯨魚菜館觀摩,鯨菜繁多,炸鯨排、清蒸鯨肉、煙熏鯨肉、鯨魚刺身、壽喜燒鯨肉、咖喱烤鯨魚、芝士焗鯨魚、腌制鯨魚皮等等,有的店家還用鯨魚肉來做漢堡包。
問題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會泄漏烹鯨的秘密,亦即怎樣把鯨肉做得既嫩又香,我苦苦琢磨了多年,才找到竅門……
畫家敏感而執(zhí)著。因為一次烹飪的失敗而耿耿于懷十年,似乎為常人所不能理解,其實,對一個微末小節(jié)的“耿耿于懷”,有時足可影響人生甚至人類歷史進程,牛頓因為一個蘋果而頓悟,弗萊明如果不對青霉菌周圍的葡萄球菌忽然消失而“耿耿于懷”,又哪里會有青霉素的發(fā)明呢?
十年一肉,可代圣賢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