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庭 周淑芳 吳世芳 范志勇 李珊珊 成 磊
(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劑科,廣東 佛山 528200)
參苓白術散組方淺析及在脾虛濕盛證中的應用
黃凱庭 周淑芳 吳世芳1范志勇1李珊珊1成 磊1
(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劑科,廣東 佛山 528200)
參苓白術散;寒濕困脾;腹瀉;厭食;痿證
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的功效,一直以來被醫(yī)家譽為治療脾虛濕盛證的代表方,在臨床各科均獲得廣泛應用。本研究通過對參苓白術散的組方規(guī)律、現代藥理作用及其在臨床治療腹瀉、小兒厭食、痿證、化療后并發(fā)癥屬脾虛濕盛證進行分析,以對此方進行探討。
1.1 組成及功效 參苓白術散由人參、白術、茯苓、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蓮子、甘草10味藥物組成,可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質淡、苔白膩等脾虛濕盛證。
1.2 組方特點 本方藥性平和,配伍嚴謹,溫而不燥,方中人參(臨床可用黨參代替)味甘、微苦,性平,歸脾、心、肺經,可補益臟氣;白術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健脾運土,燥濕和中;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腎、心經,善滲泄水濕,又可健脾補虛;三者共為君藥,達益氣健脾之效。山藥為藥食兼用之品,味甘,性平,歸肺、脾、腎三經,具有補脾養(yǎng)胃、益肺生津、補腎澀精的作用;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既可健脾,又能滲除脾濕以止瀉;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補脾化濕之功;蓮子味甘、澀,性平,入脾、腎、心經,可補脾止瀉,益腎養(yǎng)心;四者共為臣藥,以助君藥健脾益氣,兼能滲濕止瀉。砂仁為佐藥,可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桔梗可宣肺利氣,通調水道,如舟楫載諸藥上行,亦引脾氣上升,有培土生金之意;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滲濕之功,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則諸癥自除[1];還能助脾氣輸精于全身,提供人體營養(yǎng),又能補脾和胃,使之升降有度,保證后天氣血生化來源不竭;還能滲濕止瀉,使之分利有度,維持水液代謝正常,增強機體抵抗力。正如《馮氏錦囊秘錄·雜癥》所云:“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崩顤|垣曰:“脾胃虛則百病生,調理中州,其首務也。脾悅甘,故用人參、甘草、薏苡仁;土喜燥,故用白術、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蓮肉益心;土惡水,故用山藥治腎;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氣于地道,而無否塞之憂也?!笨梢娭嗅t(yī)整體觀及五行思想貫穿了參苓白術散的配伍理念,使之在臨床辨證施治中有顯著療效。
1.3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參苓白術散中主要藥物具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菌消炎、促進胃黏膜水腫吸收及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如黨參可增強機體免疫反應[2];白術能調節(jié)胃腸運動,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3];茯苓主要化學成分多糖和三萜類成分具有抑制腫瘤、抗炎、調節(jié)免疫、抗菌等作用;薏苡仁有抗腫瘤、增強免疫、降血糖和抗炎等作用[4];白扁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并能增強T淋巴細胞的活性,提高細胞的免疫功能[5];甘草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6]。
2.1 腹瀉 腹瀉屬中醫(yī)學泄瀉范疇,病位在脾、胃。《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曰:“濕盛則飧泄,乃獨由于濕耳。不知風寒熱虛,雖皆能為病,茍脾強無濕,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薄毒霸廊珪ば篂a》載:“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苯詮娬{了脾胃強弱與泄瀉發(fā)生有密切關系。其病機不外乎脾胃虛弱,運化失調,升降失和,濕邪內生,中有濁氣停滯而見腹脹滿悶,下有精氣下流便見便溏、泄瀉。臨證常用參苓白術散益氣健脾,滲濕止瀉。方中人參、白術、山藥、蓮子益氣健脾,補其虛;茯苓、薏苡仁滲濕健脾;白扁豆健脾化濕和中,除其濕;砂仁芳香醒脾開胃,調其氣,行其滯;桔梗開宣肺氣,通利水道,引脾氣上升;再予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方中用藥甘淡平和,共奏補虛除濕、健脾行滯之效,方可濕去脾安,泄瀉自止。
2.2 小兒厭食 厭食是指小兒長期(一般指病程在2個月以上)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種病癥,對小兒生長發(fā)育不利。中醫(yī)學認為,小兒厭食病因雖多,但主要與脾、胃有關。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脾常不足。脾虛則無以運化水濕,水濕內停,阻遏氣機,則腹脹納少;或久食肥甘厚味,運化失職,胃失和降,食滯中焦而不欲食。證見厭食,稍進飲食,大便中夾有食物殘渣,神疲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健脾益氣。參苓白術散益氣補中,健脾燥濕,補脾養(yǎng)胃生津。還可配山楂、神曲、麥芽開胃消食。
2.3 痿證 中醫(yī)學認為,脾主運化,喜燥惡濕,在體合肉,主四肢。痿證屬脾胃虛弱者,系因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膚失于濡養(yǎng),而證見四肢無力,肌肉萎縮,形體消瘦,神疲,面色萎黃,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浮無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素問·痿論》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辈⑻岢觥爸勿粽擢毴£柮鳌钡幕驹瓌t。所謂“獨取陽明”主要采用補益脾胃的方法。脾胃功能健旺,飲食得增,氣血津液充足,筋脈得以濡養(yǎng),有利于痿證的恢復。參苓白術散可健脾補中益胃,脾胃健,氣血充,方可將營養(yǎng)物質傳送至全身,濡養(yǎng)四肢百骸,疏利筋脈。
2.4 化療后輔助治療 目前,化療仍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然化療在大面積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破壞人體正常細胞,導致免疫系統(tǒng)受損,出現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嚴重者可導致化療中斷或終止。中醫(yī)學認為,癌癥患者體質虛弱,加之化療為外來之毒侵襲人體,耗傷正氣,損傷脾胃,導致脾氣不升而腹瀉,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而惡心嘔吐。中醫(yī)辨證施治時,注重以“人”為本,以扶助人體正氣為目標。而脾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因此治療從調理脾胃入手,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即“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參苓白術散加減作為化療后的輔助治療,寓于人參、白術、山藥培補中氣;茯苓、薏苡仁、白扁豆健脾祛濕止瀉;砂仁化濕和中,理氣醒脾;桔梗宣利氣機,使清升濁降;可加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諸藥合用,益氣以補正虛,降氣以平上逆,可明顯減輕化療的副作用,增強機體免疫,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增強其治療信心。從現代醫(yī)學來說,參苓白術散能直接刺激Th1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IL-2),從而提高荷瘤小鼠外周血清IL-2、干擾素-γ(IFN-γ)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具有改善荷瘤小鼠機體細胞因子異常的作用,使IL-2、IFN-γ及TNF-α細胞因子維持在較高水平而發(fā)揮抗腫瘤及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7]。此外,應用參苓白術散輔助化療能夠提高患者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性[8]。
參苓白術散組方配伍嚴謹,臨床只要仔細對患者進行望、聞、問、切,認真辨證分析,無論是內科雜癥或是兒科等病癥,只要病機相符皆可投以用之,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1]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53.
[2]賈泰元,Benjamin H.S.Lau.黨參對鼠J774巨噬細胞吞噬活性的增強效應[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0,11(9):769-770.
[3]王瑞娜,唐茜,何鳳發(fā).藥用白術的藥理作用及其綜合開發(fā)利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11):5610-5611,5627.
[4]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J].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2024.
[5]鄭家龍.扁豆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時珍國藥研究,1997,8(4):330-331.
[6]王淑斌,杜鳳香,馮亞宏.淺談甘草的藥理作用[J].中國醫(yī)學雜志,2004,2(6):319-320.
[7]黃爭榮,王泳,王榕平,等.參苓白術散對荷瘤小鼠血清IL-2、IFN-γ、TNF- α 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10,25(25):1584-1586.
[8]費國新.參苓白術散輔助介入化療治療中、晚期肺癌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0,32(10):31-32.
R289.5;R241.4;R442.2;R442.1;R255.6
A
1002-2619(2012)10-1495-02
1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廣東 廣州 510405
黃凱庭(1974—),男,主管中藥師。從事中藥管理工作。
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