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
(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脊髓修復科,山東 濟南 250031)
疼痛是脊髓損傷的頑固性合并癥之一,其發(fā)生率為34%~94%[1],且近年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增加趨勢[2]。1982年,F(xiàn)alowski等[3]提出了脊髓損傷后疼痛的分類,將其分為五個不同的疼痛綜合征,即為中樞性疼痛、肌肉骨骼性疼痛、內臟性疼痛、根性或節(jié)段性疼痛、精神性疼痛。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觀點認為對其進行治療主要從氣血著手,重點對其進行活血化瘀、顧護陽氣,而以顧護陽氣為主[4-5]。
1.1 傳統(tǒng)針刺療法 李占元等[6]采用阿是穴埋針以及頭針對患者進行治療,每日按壓3~4次,2 d換1次,20 d為1個療程。采用MPQ問卷對療效評定。呂亞南[7]認為采用單針透刺法以及四針協(xié)刺法對脊髓損傷患者的疼痛以及肌肉關節(jié)痙攣疼痛具有較好臨床療效。張?zhí)旆畹萚8]對患者采用經皮電刺激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患者在治療后10 h就可以達到鎮(zhèn)痛的療效。吳煦東[9]研究發(fā)現(xiàn),“頭為諸陽之會,十二經脈陽氣上達于頭”,他們對患者采用頭部針刺震動術進行治療,具有引陽氣下行、運行氣血、通調經脈、扶正祛邪之功效,從而使損傷后疼痛有明顯緩解?,F(xiàn)階段研究認為針刺對脊髓損傷后疼痛具有良好臨床療效,主要是由于針灸具有通經活絡之功能,可對機體功能進行調節(jié),保持患者良好的內環(huán)境,從而釋放部分內源性的鎮(zhèn)痛物質如:腦啡肽、內啡肽等抑制疼痛信息傳導通路,起到止痛的效果[10-11]。此外也有學者[12]指出,采用耳壓、電動按摩器、生物反饋和經皮神經電刺激儀等對患者進行治療止痛,也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1.2 頭針埋針法 對患者采用頭針埋針法進行治療,選擇陰經上阿是穴、三陰交為主,當患者選擇陽經疼痛時,主要選擇陽經上阿是穴、百會、陽陵泉[13-14]。在采用頭針時應當選擇感覺區(qū)、足運動區(qū)、運感區(qū)、上2/5,以強度以適合患者為宜,并保持留針1 h。在疼痛區(qū)對患者采用埋針方法進行治療,應先進行消毒,而后在阿是穴以內針刺入,并采用脫敏膠布對其進行固定,每日對患者進行按壓3~4次[15]。根據中醫(yī)認為,脊髓損傷可導致督脈受損,繼而導致陽氣受損、氣滯血瘀以及瘀阻經脈從而發(fā)生疼痛,在治療時應當根據患者的疼痛特點,并根據循經取穴,主要以活血止痛為依據,并對患者進行治療[16]。針灸是治療疼痛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截癱患者其臨床采用針灸較少,而且由于其疼痛發(fā)生在痛覺消失前的部位[17],針刺感覺的傳導如何進行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3 推拿治療 推拿手法:擦腎俞30~40次;點擦腰部痛點各30~40次;重擦腰胝40~50次;點揉患側環(huán)跳穴各30~50次;點按和拳擊風池穴30~50次;拿按尾中穴30~50次;拿按承山穴20~40次;拿揉豐隆穴30~40次;拿按昆侖、太溪穴30~40次;拍打臀部至足部5~6次;按搓下肢5~7次;重按環(huán)跳、陽陵泉、大腸俞、大椎、血海等穴各20~40次,以“得氣”為準;揉按命門、關元、三陰交、懸鐘穴20~30次,以上10 d為1個療程,每日1次。推拿能疏通經絡、活血止痛、暢通氣血、補腎健腰、祛散風寒,特別是環(huán)跳穴、陽陵泉穴等幾個主要穴位易得氣,對神經痛有很好止痛效果[18-19]。
2.1 中藥口服冶療 脊髓損傷病程長,而且由于中藥止痛見效慢,因此采用中藥治療脊髓損傷后相關疼痛的文獻報道較少。蟲類中藥對癱瘓患者具有走串經絡、通絡止痛、祛風通痹的功效,從而在臨床中常被用來治療關節(jié)疼痛。蟲類中藥具有興奮調節(jié)作用,從而可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達到治療止痛的效果,故采用其進行脊髓損傷的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20]。在蟲類中藥中加入活血化瘀等藥,具有瘀血消散、血腫吸收、減輕神經根水腫等作用,但用量要適當,如全蝎、蜈蚣、白花蛇等[21]。
2.2 中藥外洗 在采用中藥進行外洗時,常選擇赤芍、蘇木、紅花、威靈仙、絡石藤、土鱉蟲、伸筋草、川烏、川芎、透骨草、獨活、草烏、肉桂、川牛膝等放入熏蒸床電熱鍋加入適量水后加熱50℃~80℃。對患者進行外洗時,使中藥湯藥直接接觸患處,每次進行30~40 min[22]。臨床上神經痛中醫(yī)認為是痹證日久、氣血運行無力、肝脾腎俱損、外邪入侵、衛(wèi)外不固、痹阻氣血、不通則痛等,因此治療采用溫經散寒止痛以及活血祛風為主[22]。對患者進行熏蒸治療,其中川芎、當歸、紅花等具有活血祛瘀化瘀止痛之功效;獨活、羌活、威靈仙、蘇木可祛風除濕;伸筋草、透骨草、肉桂溫經散寒;同時給予患者牛膝進行壯筋骨、益肝腎治療。以上諸藥用熱蒸之勢作為溶媒,借其揮發(fā)走散之性,從而達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祛瘀止痛之功效[23]。
2.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藥物:夏天無注射液、麝香注射液、當歸注射液。現(xiàn)階段中藥認為采用穴位注射時其主穴為環(huán)跳、腎俞,配穴為委中、足三里、承山、承扶、三陰交。有學者認為每次應先對患肢主穴以及適當選擇1~2個配穴進行治療:皮膚消毒后,快速將針插入穴位,待得氣回抽無血液時進行注射,每個穴位注射1~2 min[24]。由于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其具有利濕、活血散瘀之功效,與腎經相表里,從而又可以補腎陽益火之源,從而起到補益腎氣以及逐風寒的作用;環(huán)跳穴為足少陽膽經,在臨床中常用來治療下肢痿痹;而當歸、夏天無、麝香注射液共奏活血化瘀,從而達到治療祛濕止痛之功效[25]。
脊髓損傷后疼痛將長時間的存在,而且由于各種疼痛綜合征的發(fā)生機制不明確,療效較差,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從而導致部分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繼發(fā)出現(xiàn)自殺等[26]。故我們認為對患者進行損傷后疼痛緩解,可有效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從而收獲良好的臨床以及社會效益。本研究根據患者腎陽虛衰、督脈損傷、瘀血阻滯等選擇針灸或中醫(yī)藥結合治療,從而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治療效果[27]。
[1] Kalambokis G,Tsiouris S,Tsianos EV,et al.Effects of terlipressin and somatostatin on liver and thorax blood volume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Liver Int,2010,30(9):1371-1378.
[2] Durga A,Sepahpanah F,Regozzi M,et al.Prevalence of testosterone deficienc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PMR,2011,3(10):929-932.
[3] Falowski S,Ooi YC,Sabesan A,et al.Spinal cord injury induced by a cerv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or[J].Neuromodulation,2011,14(1):34-36.
[4] 趙紅云.脊髓損傷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及中西醫(yī)護理對策[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13):1666-1668.
[5] 滕 晶.脊髓疾病疼痛的中醫(yī)認識[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7,16(8):957-958.
[6] 李占元,李 冰,劉吉偉.內傷雜病治驗四則體會[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9,22(20):1591-1593.
[7] 呂亞南.從古醫(yī)籍針刺法理解張濤研究員經絡點穴按摩技巧[J].陜西中醫(yī),2007,28(11):1532-1533.
[8] 張?zhí)旆?閆若庸,白長川.白長川教授治療虛痹驗案3則[J].新中醫(yī),2011,43(6):176-177.
[9] 吳煦東.痛證的針刺治療[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7,20(6):513.
[10] 花君霞,楚國慶.李淑英治療脊髓損傷后遺癥經驗[J].河北中醫(yī),2006,28(3):168-169.
[11] 馮紅德,宋欣偉.宋欣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兼挾證經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8,43(5):252.
[12] 李志剛,劉如春.脊髓損傷的中醫(yī)治療方法探討[J].中國醫(yī)學研究與臨床,2005,3(10):48-51.
[13] 王芳芳,張曉甦.張曉甦教授治療痛經經驗[J].四川中醫(yī),2010,28(10):16-17.
[14] 李之霞.指腹按摩治療腰椎骨質增生癥60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7,26(10):688-689.
[15] 蘇 琦,任先軍,張 峽,等.頸椎閉合復位對椎間盤和脊髓損傷的影響[J].頸腰痛雜志2005,26(2):89-92.
[16] 馬洪海,李 冰,李占元.仲景厥證治法探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8,21(5):436-437.
[17] 佘賢武.鄒學熹教授治療疑難病驗案[J].四川中醫(yī),2006,24(3):1-2.
[18] 黃岑漢.通瘀止痛法的臨床應用初探[J].陜西中醫(yī),2005.,26(6):546-548.
[19] 陳 強.中醫(yī)針灸治療經絡疼痛90例臨床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2(11):178-179.
[20] 黃中強,溫健輝,黃國彪,等.骨傷康復外洗顆粒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60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09,41:66-67.
[21] 劉火建.逍遙散臨證拾萃[J].河南中醫(yī),2010,30(5):507-508.
[22] 楊小鋒,宋 敏,屈浩然.中藥內服外洗治療Colles骨折愈合后并發(fā)復雜性區(qū)域性疼痛綜合征32例[J].中醫(yī)研究,2011,24(5):59-61.
[23] 陳志成,張貴鋒,黃 泳,等.溫針灸配合海桐皮湯外洗治療寒濕型和濕熱型膝關節(jié)炎療效的比較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4):14-17.
[24] 李林智.針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59例[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1,33(5):57.
[25] 王翀敏,王延武.觸發(fā)點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5):1166-1168.
[26] Riggins MS,Kankipati P,Oyster ML,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change in mobility 1 year postinjury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1,92(7):1027-1033..
[27] 楊海峰.腹針配合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5):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