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勁,許志堅,謝進東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廣東 湛江 524000)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臨床治療水平的提高,目前上尿路結石的治療多選用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治療,我科對L4以下輸尿管結石,多采用輸尿管鏡治療,L4以上輸尿管結石及腎結石,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PCNL),感染性休克是上尿路結石腔鏡術后少見但病情兇險的并發(fā)癥,復習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間我科住院上尿路結石患者283例臨床資料,5例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結合診治經驗及文獻復習,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283例患者中,162例行PCNL,121例行輸尿管鏡彈道碎石術,術后5例患者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中位年齡52.6歲,2例左腎結石,1例右腎結石,2例輸尿管下段結石。入院以腰痛、腎絞痛癥狀就診,無發(fā)熱,寒戰(zhàn),術前常規(guī)行尿常規(guī)、尿培養(yǎng),尿常規(guī)白細胞+~+++。尿培養(yǎng)結果均為:大腸埃希桿菌。術前針對藥敏結果予抗炎治療,復查尿常規(guī)白細胞正常。3例腎結石患者行PCNL,手術時間40~150 min,2例行輸尿管鏡彈道碎石術,手術時間25~35 min,手術過程均順利,1例輸尿管鏡碎石過程中可見膿尿排出,提示腎積膿。
1.2診斷術后6 h內4例患者出現(xiàn)寒戰(zhàn)、發(fā)熱,體溫最高達40℃,1例體溫降低,35.7℃;血壓下降,收縮壓<90 mmHg,平均動脈壓<70 mmHg;呼吸明顯增快,R>30次/min;心率增快,HR>120次/min;1例患者出現(xiàn)意識障礙;中流量吸氧下血氧飽和度93%~98%;急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2×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78%;血生化提示白蛋白不同程度下降,最低20.7 g/L,血糖升高,>7.45 mmol/L,1例患者提示肝功能損害;動脈血氣分析3例提示低氧血癥,PaO2<70 mmHg;2例患者出現(xiàn)少尿,尿量<0.5 ml/h;參照臨床感染性休克診斷標準:臨床上明確的感染;有全身炎癥反應征象(SIRS)存在;收縮壓<90 mmHg或較基礎血壓下降幅度超過40 mmHg,至少1 h依賴輸液或藥物維持;有組織灌注不良表現(xiàn),如少尿、急性意識障礙等[1];5例患者診斷為感染性休克。
1.3治療(1)早期液體復蘇 :建立雙管輸液,必要時行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快速輸入晶體液500~1000 ml、膠體液300~500 ml,膠體常用白蛋白、羥乙基淀粉注射液,觀察患者對液體復蘇的反應(血壓升高及尿量增多),結合血氣分析結果,有代謝性酸中毒患者予輸入5%碳酸氫鈉溶液。(2)血管活性藥物應用:在液體復蘇的同時,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常用多巴胺,5 μg/(kg·min)微泵滴入,根據(jù)血壓調整,必要時應用血管收縮藥物去甲腎上腺素,正性肌力藥多巴酚丁胺。(3)抗感染:更換抗生素,換用美羅培南、亞胺培南,2例患者應用兩聯(lián)抗生素,加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4)糖皮質激素:短效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150 mg快速滴入。(5)山莨菪堿改善微循環(huán):山莨菪堿20 mg靜滴。(6)維持氣道通暢:持續(xù)中流量吸氧,1例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轉入ICU后行氣管插管,輔助呼吸5 d后拔除。(7)蛋白酶抑制劑:烏司他丁40萬單位微泵滴入,Q8 h。
1.4結果5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現(xiàn)明顯呼吸困難,轉入ICU行氣管插管,輔助呼吸,5 d后拔除氣管插管,PaO2恢復正常;4例患者,血壓于術后3~5 d恢復正常范圍;3~5 d體溫降至正常范圍,血白細胞術后3~8 d恢復正常,無死亡病例。1例患者術后腎造瘺管反復引流出陳舊暗紅色血性尿液,考慮有感染性出血,經持續(xù)抗感染治療后12 d尿色轉清,拔除腎造瘺管。
感染性休克是上尿路結石腔鏡手術后少見卻嚴重、兇險并發(fā)癥,病死率高,約20%~63%[1],上尿路結石患者術前尿培養(yǎng)提示細菌感染甚至腎積膿,抗感染未充分;術中操作時間長、灌注壓力過高細菌經血管或淋巴管逆流;感染性結石在碎石過程中細菌、毒素釋放;腎盂、輸尿管損傷;術后引流不通暢等因素均易導致感染性休克的發(fā)生。[2]
2.1感染性休克的診斷標準尿路感染出現(xiàn)臨床感染癥狀并且伴有SIRS可診斷為尿膿毒血癥,在補液充足的情況下尿膿毒血癥合并低血壓、血流灌注異常可診斷為感染性休克。SIRS是機體對不同嚴重損傷所產生的全身性炎癥反應,出現(xiàn)下列2項或以上的表現(xiàn),即可確診SIRS:1.體溫>38℃或<36℃;2.心率>90次/min;3.呼吸頻率>20次/min或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32 mmHg;4/血白細胞>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細胞>0.10。
2.2早期警惕發(fā)現(xiàn)感染性休克有下述情況患者應重視:(1)術前中段尿培養(yǎng)陽性,尿路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2)既往有手術病史、反復尿路感染病史;(3)合并糖尿病及其他致全身免疫力下降疾病;(4)手術時間較長或術中見尿液混濁甚至積膿。
2.3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對感染性休克病人,應進行嚴密的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并早期進行液體復蘇保證組織足夠灌注,復蘇目標:在容量復蘇的同時,可考慮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正性肌力藥物以提高或保持組織器官灌注壓。對于依賴血管活性藥物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考慮應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抗感染治療,及早經驗性用藥,美羅培南或泰能,碳青霉烯類光譜抗生素;對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力爭早期集束化治療,以改善其預后。
2.4感染性休克的預防術前完善尿常規(guī)、尿培養(yǎng)等輔助檢查,對培養(yǎng)出細菌患者根據(jù)藥敏結果進行治療;術中發(fā)現(xiàn)有尿液混濁,甚至腎積膿,應盡快完成手術,必要時留置腎造瘺引流或單純留置內支架管引流待二期手術治療;術后及時發(fā)現(xiàn)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表現(xiàn),并行相應處理。
[1]成人嚴重感染與感染性休克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及治療指南(草案)[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7,19(3):129-133.
[2]張建華.上尿路腔內碎石術后并發(fā)感染性休克的處理和預防[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4(3):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