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君
2012年的最后一個月,在“末日”的照耀下蒸騰出一股全民狂歡的氣氛。一部紀錄片卻試圖在狂歡之外,追問什么才是人類正在面臨的真實危險,而面對可能的災難,人們又曾做過怎樣的嘗試、遭遇過怎樣的失敗。
這就是中央電視臺歷時兩年半、耗資1400萬元投資制作的中國第一部氣候變化主題紀錄片《環(huán)球同此涼熱》。
氣溫上升兩度,世界或許顛覆
《環(huán)球同此涼熱》第一集中,攝制組拜訪了隸屬于英國國家氣象局的英格蘭哈德利中心,這是世界最權威的氣候研究預測機構。中心科學家的結論是,如果地球平均氣溫相對工業(yè)革命之前持續(xù)快速上升超過2度,不僅會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且全球氣候系統(tǒng)都會陷入紊亂狀態(tài),各種災難性天氣會日益頻繁。而中心建立的氣候預測模型顯示,按照人類現(xiàn)在排放溫室氣體的速度,地球升溫2度這個上限被突破,只需數(shù)十年時間——換言之,世界末日或許并不遙遠。
“上一次地球氣溫升高2攝氏度時海平面升高了25米。如果再次升高2攝氏度,整個佛羅里達州將會被水淹沒,曼哈頓和白宮也將沉沒水中?!泵绹娇蘸教炀指赀_德空間研究所主任詹姆斯·漢森面對鏡頭說,“那將徹底改變地球,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承受?!?/p>
親身探訪末日種子庫
面對潛伏在不遠處的危機,人們已開啟種種“防患于未然”的舉措。挪威政府籌資300萬美元建立的“末日種子庫”可謂其中大手筆。為實地拍攝這艘種子界的“諾亞方舟”,《環(huán)球同此涼熱》攝制組花費半年時間和挪威方面聯(lián)系,獲得拍攝許可,成為中國首支進入“末日種子庫”拍攝的紀錄片團隊。
“末日種子庫”的官方名稱其實叫做“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它建造在位于北緯78度的荒島斯匹次卑爾根島上,氣候寒冷、人跡罕至、北極熊出沒。在種子庫的設計之初,專家們就已將核戰(zhàn)爭、自然災難以及氣候變化等各種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因素考慮在內(nèi)。種子庫的墻壁是厚達1米的鋼筋水泥,即使里面的冷藏隔熱裝置失靈,環(huán)繞四周的永久凍土帶也可確保室內(nèi)溫度保持在零下4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足夠保護大多數(shù)種子存活。另外,種子庫位于海拔130米的高度,即使地球上所有的冰都融化,海平面上升100米,也能確保安全。
參與拍攝“末日種子庫”的編導余樂回憶,要進入庫房,需通過在山體里挖掘出來的傾斜隧道,隧道長約150米,里面有五扇門。種子庫的管理人員要求他們快速經(jīng)過每扇門,以盡可能少讓外界的空氣進入庫房內(nèi)部。山體內(nèi)部零下18度的倉庫是種子庫的心臟。種子被放置在密閉的容器里,外層用塑料袋封閉,然后裝在一個個箱子里放入庫房。迄今為止,種子庫已經(jīng)接收到來自世界228個國家送來的數(shù)百萬種、約1億粒農(nóng)作物種子樣本。
再造地球無望?
即便種子庫搭建了農(nóng)業(yè)的最后防線,依然有個問題需人類解答:若連地球都已毀滅,人類有沒有可能在宇宙中再造生命搖籃?
《環(huán)球同此涼熱》攝制組奔赴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沙漠采訪“生物圈二號”,這是1990年代美國科研機構耗資2億美元建起的一座大約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全封閉生態(tài)系統(tǒng)。按照設計,這個封閉生態(tài)系統(tǒng)盡可能地模擬自然生態(tài)體系,土壤、水、空氣與動植物均在其中,甚至還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
1991年9月26日,4男4女8名科研人員進駐生物圈二號。當實驗進行到第18個月之后,因為氧氣濃度急速下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生物圈二號”系統(tǒng)嚴重失去平衡。到了1993年6月26日,實驗進行21個月之時,生物圈中的氧氣含量已經(jīng)低到威脅人的生存,8位科研工作者只能走出生物圈二號,實驗也正式宣告失敗。
如今“生物圈二號”已經(jīng)向外界開放參觀旅游?!董h(huán)球同此涼熱》編導余樂第一次看到“生物圈二號”時,有種置身于外星人基地的感覺。他眼中的實驗基地仿佛一個大的溫室,“我們在教科書上看到過的自然地貌,里面都有相應的模擬設置,連自然界的微風,實驗基地里都有專門的風扇來制造出類似效果”。雖然科學家們考慮了無數(shù)細節(jié)去盡可能模仿地球本身的生物圈,但還是無法真正還原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環(huán)境。
“這是一個偉大的實驗?!薄董h(huán)球同此涼熱》總導演祁少華說,自己當初決定將“生物圈二號”作為拍攝對象,就是看中了這項實驗的結論:憑借人類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根本沒有能力在宇宙中再造生命搖籃。因此,一旦我們的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如同“生物圈二號”一樣崩潰,也就意味著人類末日的到來。“我們希望這部片子能為世人敲響末日警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