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戊香 唐 定
(湖南理工學院 圖書館,湖南 岳陽 414006)
一彎湖月,萬卷書香
——余三定與南湖藏書樓
周戊香 唐 定
(湖南理工學院 圖書館,湖南 岳陽 414006)
在當今電子書籍風靡一時的網(wǎng)絡時代,大家都喜歡快餐文化,喜歡網(wǎng)上閱讀。真正喜歡紙質圖書、購買進而大量收藏的人越來越少,而致力于私人藏書樓的更是鳳毛麟角。2010年年初聽說余三定教授有一座藏書樓時,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震撼。細翻余教授惠贈的《南湖藏書樓》一書,里面收藏了許多知名學者的題簽、題詩。這些平添了藏書樓的神秘。于是就想探個究竟。信步越過湖南理工學院南院新校區(qū),一墻之隔,相距不超過一二里路的四層小樓矗立在眼前。它就是余教授的南湖藏書樓。
南湖藏書樓;余三定教授;藏書建設和藏書組織;地方文化與文化事業(yè)
南湖藏書樓初建于1999年,2006年因建校征地遷址重建。新建的藏書樓矗立在南湖(洞庭湖的子湖)畔,沐云夢澤之浩氣,聽波撼岳陽城之濤聲,故名曰“南湖藏書樓”。2010年3月21日舉行揭牌儀式,沈鵬題書的“南湖藏書樓”牌匾揭開后,南湖藏書樓成為這片風水寶地的地標性建筑。
南湖藏書樓共四層,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4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60平方米。西邊三、四樓和南邊二、三樓有陽臺懸空掛壁。亮窗闊門,紅腳灰墻的瓷磚外貌,顯得古色古香??雌饋砼c附近的農家樓房一樣質樸?!盎蛟S它蘊涵書香的緣故,在我的眼中,長方塊形體結構立在青草地上,仿佛藏書柜架的影子?!盵1]
岳陽有深厚的藏書文化傳統(tǒng)。歷史上,岳陽有不少的民間藏書家。當代也有很多民間藏書家。岳陽在2000年曾經評選過十大“巴陵藏書家”,2011年又評出8位“岳陽藏書家”,余教授均榜上有名。
“教書著書嗜書藏書成就大師之器;人脈文脈山脈水脈聚焦南湖斯樓?!盵2]藏室集中在二樓、三樓最好的房間。藏室八個,可藏圖書和期刊十萬余冊,現(xiàn)有藏書約四萬冊,以文、史、哲學術著作為主。正如女主人朱平珍教授所言:“窗染一湖天水色,樓藏萬卷玉金聲?!?/p>
藏書樓的二樓主室設書房,三樓主室作書房兼會議室、茶室。煮一杯清茶,邀三五知己,聊到七八個星天外,是非常愜意的。臺灣佛光大學黃維樑老師聯(lián)語云:“萬卷藏書皆自得,南湖月色不須賒?!贝寺?lián)從李白的洞庭詩化出。李白詩云:“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保ā杜阕迨謇顣霞爸袝Z至游洞庭》)背面墻上,恰有妙聯(lián)評點:“樓問如何古今收藏皆尚品;情深幾許往來談笑有鴻儒?!痹谶@樣的氛圍下,登斯樓的你不禁也想做個詩人,也想吟詠幾句:詩仙文章,蕩氣回腸,獨醉孤舟獨留清夢賒夜月;書生意氣,指點江山,自樂一樓自藏春秋伴梅香。讀書之余,還可登樓觀遠山近水日落鷗翔大塊文章,俯首看近鄰農家種菜捕蝦小康風光。
余三定教授夫婦藏書已有近30年的經歷,他們的藏書前期和中期是以購買為主,那些年購書成為他們家庭的重要開支之一。
書以類聚,人以群分。隨著時間的推移,余教授夫婦的師友、文友越來越多,君子之交廣布海內外。緣于此,南湖藏書樓設有兩個特色藏室:一為“燕園翰墨”,即北大版典藏室,專藏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史哲類學術著作;一為“墨緣書香”,即題簽本珍藏室,專藏著者贈送的題簽本。
北大版典藏室藏書的來源主要有三。第一個來源是余教授自己購買的。他平生樂意的是藏書不藏富。從上世紀 80年代初他就開始購買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余教授很喜歡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史、哲類書籍。對北大出版社既敬仰又摯愛。就連“燕園翰墨”這個牌匾也是由北大教授、書法家楊辛老師題寫。
第二個來源就是北大師友的贈書。上世紀90年代初余教授曾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葉朗教授作訪問學者,夫人朱平珍教授則兩度到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學、進修。北大師友葉朗、趙家祥、程郁綴、陳平原、李劍鳴、賀衛(wèi)方、張文定、董學文、劉曙光、柳春蕊等知名學者,他們每出新書都會題簽贈送。還有張黎明其他北大師友亦熱情贈送。
除了北大師友的贈書,北京大學出版社慷慨贈送,是北大版典藏室藏書的第三個來源。
南湖藏書樓的另外一個特色藏室為“墨緣書香”,即題簽本珍藏室,收藏師友著者贈送的題簽本。題簽書目前大概近二千本,其中包括有艾青、臧克家、王蒙、鄭欣淼、余光中等大家的題簽本。
藏書樓里還有兩種贈書特別值得一提,一種是著名詩歌美學家、散文家李元洛老師的贈書。李老師是余教授的大學老師。他們亦師亦友。這些年他一直堅持贈書給余教授。除十幾本自己的著作(包括部分著作的手稿)外,還從藏書中割愛5千余冊相贈。作為著名詩歌美學家、散文家,李老師自有妙論:替書香佳麗另擇“良人”,以不負它們未老的青春。[3]他當初看中余教授人品端方,學有專攻,是為“散”書最佳對象。新樓設立多個專柜收藏,嫁出的書國佳人得如此珍愛,李老師自是高興。另一種是諸多師友贈書中卷冊最多的一套,由南京大學左健、金鑫榮贈送,這就是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精裝本,計201卷,差不多擺滿兩個書柜,令人羨慕不已。
余教授以“快樂書生”自許:“快樂讀書擁書生本色,實在做人持人間常情?!睍鷲蹠痉直旧?。不圖虛名而誠實致用,不為收藏而藏書,只為讀書、為研究而藏書。[4]
余教授認為,私家藏書的目的大概是兩種:一種就是為收藏而藏書,藏書就是把書收藏下來,并不一定要自己看,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研究,換言之,是為了后代、為了社會而收藏。第二種是為讀書、為自己的學術研究而藏書。余教授認為這本書對他的研究有關系他才會買(當然人家送的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他收藏的書主要有三大類:文學方面的(主要是文學研究)、史學方面的、哲學方面的。而尤其以哲學方面的書為多。他最喜愛的是哲學。有一種書他是不會主動購買收藏的。那就是暢銷書他不收藏,特別暢銷的書他特別不收藏。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為在目前這種條件下,不少暢銷書是炒作起來的,往往夸大,甚至無限夸大宣傳。比如若干年前暢銷數(shù)百萬冊的《學習的革命》就是成功炒作的范例,書的內容則空疏得很。當時他這個專門搞學習的人就沒有買。后來有一次他去青島開會,會議組織者買了這本書每人送一本做禮品,當然他還是要了。沒有花錢的書他還是不會把它丟掉的。另一方面,暢銷書往往是大眾化、通俗性的書,它可能適合一般大眾的需要,但不一定適合作學術研究的人的需要,畢竟作為大學里的老師和一般的讀者是不一樣的。[4]
關于藏書,余教授有三個觀點。觀點之一,就是對藏書比較少的人,不是為收藏而藏書,而是為讀書、為研究而藏書的人,他有一個忠告:家有藏書趕快讀,不要把書放在家里做擺設。
觀點之二,就是借書要還。[4]跟余教授借書必須記得要還。否則,他會惦記的。20多年前有人借了他的書不還,他現(xiàn)在還記得清清楚楚。這點我感同身受。因為借書的人往往會忘記這本書是他借的。余教授講了這樣的故事:有兩個好朋友,甲的書被乙借去了,甲不好意思找乙要,但在心里則是耿耿于懷。有一次甲被乙請到家里去吃飯,吃完飯后,甲到乙的書房去隨便看看。甲這個人也特別怪,在多個書架的書中,甲一眼就看到了乙借他的那一本。他先是眼睛盯著它看,然后從書架上抽下來翻。那個乙也大方,他說,這本書你這么喜歡?那就送給你吧。此時的乙根本不記得這本書是自己從甲那里借來的。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乙借書不還并不是故意不還,而是不記得了。目前就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借錢他記得還,但借書往往不記得。
觀點之三,就是關于藏書將來留存的問題。余教授說,歷史上私家藏書樓的主人一般有兩種處置方法。一種是晚年將藏書處置好,主要是捐獻給社會或轉贈給他人。另一種處置方法是留存給自己的后代。余教授認為,上述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理由,都是可取的。
余教授雖然稱不上藏書大家,但他的藏書理念初成體系,藏書也初具規(guī)模。筆者認為,南湖藏書樓對圖書的收藏、編目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私家藏書樓有一定借鑒意義。
藏書多,好書自然也有不少,卻少有版本學意義上的珍本和孤本。他所滿意的是藏書樓里那種以書為壁的莊嚴氣氛?!八谋趫D書靜不嘩,里湖深處隱人家……”(陳允平《鷓鴣天·壽表兄陳大可》)以書為壁,可隔除城市的喧囂,使浮躁的心情得以安靜。以書為壁,書架直達壁頂,一架接著一架、圍起來,造成了一種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壓。走進藏書樓,就像走進漫長的歷史。鳥瞰著遼闊的世界,游弋于無數(shù)閃閃爍爍的智能星座之間,人突然變得渺小,又突然變得宏大。藏書樓在一定意義上成了一種儀典,操持著生命的盈虧縮脹。讓人突然聞到了由人類群體才智結晶成的生命芳香。
“讀書難,藏書亦難,藏書樓建而遷、遷而再建、矢志不移者尤難。”[5]一直想寫點與藏書樓有關的詩詞或者對聯(lián),贈與南湖藏書樓,為余教授藏書的矢志不渝。但心性愚鈍,時過境遷年余,仍未有半句詩詞成型。撰此拙作,聊表心意。很享受晴耕雨讀的日子,可惜它只存在古代。但現(xiàn)在有了這樣一座藏書樓,它點燃了天下讀書人的夢想,注定會成為洞庭湖畔群賢畢至的文化講壇。誠想,窗處朔風呼嘯,暴雨如注,此時坐于斯樓,坐擁書城,可享受人生的大安詳。愿我們都能以書為樂,以書為友,以書為伴。
[1]潘剛強.南湖藏書樓印象[N].人民日報,2010-12-30.
[2]余三定.南湖藏書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李元洛.“散”書小記[N].湖南日報,1996-07-12.
[4]余三定.我的快樂讀書觀[J].云夢學刊,2009,(2).
[5]龍協(xié)濤.南湖藏書樓記[J].新華文摘,2008,(9).
G253
A
1673-2219(2012)08-0195-02
2012-03-08
周戊香(1968-),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理工學院圖書館館員。唐定(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理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
(責任編校:張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