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偉,苗雅敬,王岳恒,王 鳳,楊慧英,張靜宜,胡福莉
(1.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心電圖室,河北石家莊050000;2.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超聲科,河北石家莊050000;3.河北省新華區(qū)新華路街道辦事處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4;4.河北省人民醫(yī)院心臟四科,河北石家莊050051)
原發(fā)性肥厚型心肌病37例臨床心電圖分析
魏 偉1,苗雅敬2,王岳恒2,王 鳳2,楊慧英3,張靜宜1,胡福莉4*
(1.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心電圖室,河北石家莊050000;2.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超聲科,河北石家莊050000;3.河北省新華區(qū)新華路街道辦事處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04;4.河北省人民醫(yī)院心臟四科,河北石家莊050051)
目的觀察原發(fā)性肥厚型心肌?。╤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心電圖改變。方法對超聲心動確診為原發(fā)性HCM的37例患者做心電圖分析。結果所有入選患者心電圖均顯示異常改變,其中最常見為ST-T改變81.08%;左心室肥大75.68%,其次為異常Q波24.32%,Ⅰ度房室阻滯及室性早搏各10.81%。結論HCM心電圖表現(xiàn)呈多樣性,特異性不強,但敏感性高。對心電圖呈此種改變的患者,應進一步行心臟超聲檢查確診。
心肌病,肥厚性;心電描記術;診斷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種不明原因的以心肌非對稱性肥厚、心室腔變小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張期順應性下降為基本病態(tài)的心肌病。心臟超聲是診斷HCM最常用的方法,然而部分患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心電圖檢查是心血管內科最常見的檢查方法。本研究觀察HCM常見的心電圖異常,并結合患者體征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jù),旨在防止漏診和誤診。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3月—2012年2月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心內科確診為HCM的住院患者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齡18~75歲,平均(57.26±14.3)歲。入選標準如下。①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肌炎、高血壓心臟病、瓣膜病、肺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先天性心臟病及代謝性疾病并發(fā)的心肌肥厚;②去除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心臟超聲檢查中發(fā)現(xiàn)有室壁階段性收縮活動異常的患者;③全部患者均行超聲心動確診,部分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冠狀動脈造影和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
1.2 方法:經心臟超聲檢查確診斷為HCM的患者,使用儀器為Acuson Sequoia 512超聲診斷儀,符合入選標準的病例行同步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所用心電圖儀器為ECG-9130P。
2.1 臨床癥狀、體征:胸悶20例(54.05%),氣短、呼吸困難21例(56.75%),頭暈9例(24.32%),暈厥、黑蒙2例(5.41%),胸痛13例(35.14%)。心臟雜音為主要表現(xiàn)18例(48.65%),其中胸骨左緣第3~4肋間2/6~4/6級收縮期雜音11例,心尖部2/6~4/6級收縮期雜音7例。
2.2 心電圖改變:ST-T異常30例(81.08%),左心室肥大28例(75.68%),左心房擴大2例(5.41%),右心房擴大1例(2.70%),右心室肥大1例(2.70%),Ⅰ度房室阻滯4例(10.81%),左束支阻滯2例(5.41%),右束支阻滯3例(8.11%),不定型阻滯1例(2.70%),異常Q波9例(24.32%),心房顫動2例(5.41%),竇性心動過速1例(2.70%),竇性心動過緩3例(8.11%),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4例(10.81%),房性早搏3例(8.11%)。
HCM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心肌病,最常累及室間隔,臨床表現(xiàn)多樣。本病特征為心肌肥厚、心肌細胞和肌原纖維結構破壞、心肌纖維化和小血管病。25%患者有靜息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HCM男性多于女性,呈家族性發(fā)病,約55%HCM患者有家族史,而這其中75%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2]。以中老年多見。HCM由于室間隔非對稱性肥厚,心肌細胞排列紊亂、變性及間質纖維化,引起左心室除極、復極向量改變,導致電活動在室間隔和左心室傳導異常。
本研究中以ST-T異常最為多見占81.08%,ST段異常涉及各個導聯(lián),其中出現(xiàn)在Ⅰ、Ⅱ、aVL、aVF、V3~V6導聯(lián)多見,大多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少數(shù)呈下垂型,幾乎沒有上斜型,ST-T異常臨床上往往片面地解釋為心肌缺血,而忽略了其他因素。T波多呈“冠狀T”,倒置且對稱,部分呈負正雙向,應與冠心病相鑒別以免誤診,尤其是年齡較輕的患者出現(xiàn)此種心電圖表現(xiàn),應考慮到HCM。肥厚心肌自心內膜至心外膜面排列紊亂,動作電位時間延長,可能是產生巨大倒置T波的電生理基礎[3]。T波倒置越深,心尖肥厚指數(shù)越高,肥厚程度越大,而與心尖部室壁厚度、室間隔厚度均無相關性,其原因考慮心電圖T波改變與心肌肥厚的部位相關[4]。其次左心室肥大占75.68%,據(jù)相關資料表明心電圖不是診斷HCM的敏感指標,HCM左心室肥厚心電圖診斷的敏感性主要與左心室肥厚的范圍和程度相關,而與左室肥厚的部位無明顯關系[5],異常Q波多出現(xiàn)在Ⅱ、Ⅲ、aVF及左胸導聯(lián),且窄而深,出現(xiàn)Q波的導聯(lián)T波直立,兩者向量不一致,出現(xiàn)Q波是由于室間隔激動的正常順序發(fā)生改變及心肌纖維化有關,對室間隔肥厚行切除或消融術后可減小或消失,異常Q波的出現(xiàn)并不伴有ST-T的動態(tài)改變,可與心肌梗死相鑒別。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多見占10.81%,QR型室早對診斷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異性為97%[6]。動態(tài)心電圖出現(xiàn)多時段短陣室速1例,有資料[7]表明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即使只有單次的非持續(xù)性室速(連續(xù)異位搏動>3個,心率>120次/min),亦可增加青年患者(≤30歲)的猝死危險。多次的非持續(xù)性室速發(fā)作或者單次但是長串發(fā)作,連續(xù)異位搏動>10~15個,即使沒有其他危險因素,亦應考慮安裝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意義在于與猝死相關。HCM傳導阻滯發(fā)生于心臟的不同部位,多見于房室傳導延遲的Ⅰ度房室阻滯及右束支和左束支阻滯,可能由于累及心肌的病變同樣累積了傳導系統(tǒng)。另外,HCM患者多有P波增寬,本研究2例占5.41%,可能提示左心房擴大,也可能是房內傳導障礙。本研究房性心律失常中房早3例占8.11%,心房顫動2例占5.41%,HCM因左心室順應性降低,將導致左心房收縮時的阻力增大,引起左心房肥大。左心房增大是產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學基礎。早期以房性早搏多見,以后逐漸發(fā)展為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以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焖傩姆柯式浄渴医Y下傳可以引起快速心室率,容易誘發(fā)惡性室性心律失常[8]。
綜上所述,HCM心電圖改變呈多樣性,以左心房增大、胸前導聯(lián)異常Q波以及前壁巨大倒置的T波最具意義,對診斷左心室肥厚缺乏顯著的特異性,但敏感性高。心電圖反映的是心肌排列紊亂出現(xiàn)的電活動異常,而超聲心動圖反映的是心室壁厚度的變化。因此,異常心電圖的出現(xiàn)往往先于超聲心動圖和磁共振成像,隨著當前診斷水平及臨床認識的提高,對出現(xiàn)上述心電圖改變又無繼發(fā)性因素者,尤其是年輕患者應行心臟超聲確診。心電圖可作為HCM的初步篩選,結合超聲心動圖能提高不同HCM的檢出率和診斷率。
[1]胡大一.Topol心血管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08-528.
[2]楊晨光.汪芳.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現(xiàn)狀[J].臨床急診雜志,2010,11(4):254-255.
[3]孫艷輝.許曉微.李玉紅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電圖特征與超聲診斷[J].當代醫(yī)學,2010,16(22):64-65.
[4]劉敏陳彈蔣廷波,等.心電圖和心臟超聲心動圖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價值的相關性分析[J].新醫(yī)學,2010,41(12):791-793.
[5]徐至法,王方正,張奎俊.心電圖對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診斷價值的評價[J].臨床心電學雜志,1998,7(3):110-112.
[6]黃宛.臨床心電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11.
[7]SPIRITO J,MARON BJ.肥厚型心肌病猝死危險因素分層[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4):294-297.
[8]李敬濤.張姝蘭.趙興偉,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分析[J].實用心電學雜志,2009,18(4):268-269.
(本文編輯:趙麗潔)
R542.2
B
1007-3205(2012)12-1425-02
2012-06-21;
2012-08-13
魏偉(1968-),女,河北唐山人,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主管技師,醫(yī)學學士,從事臨床心電圖、心臟電生理研究。
*通訊作者。E-mail:hufuli1@126.com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