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長榮
(山東省臨沂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 山東臨沂 276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主要發(fā)病人群在50歲以上,發(fā)病率約占惡性血液病的10%,并呈發(fā)病逐漸上升趨勢,直到最近MM仍然被認為是一種不能治愈的疾病。初發(fā)患者經(jīng)治療多數(shù)進展為復發(fā)難治性,治療較困難。2003年5月,一種新型的靶向治療藥物硼替佐米被FDA批準用于復發(fā)難治性MM的治療,前期研究顯示硼替佐米對復發(fā)難治性MM具有較好的療效,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化療[1]。2006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應用硼替佐米聯(lián)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PADT方案)治療難治性復發(fā)性MM,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6例復發(fā)難治性MM為本科住院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4歲;16例患者中IgG型8例,IgA型3例,IgGλ鏈型2例,輕鏈型3例。采用Duriesalmon分型系統(tǒng)(ISS)進行分期:ⅢA 10例,ⅢB 6例,治療均處于疾病的進展階段。16例患者既往均接受至少3個療程的標準劑量MPT(美法倫,地塞米松,沙利度胺),M2(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或VADT(長春新堿,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的化療仍復發(fā)難治性病例。
1.2 治療方法 16例患者均接受PAD方案,28~35天為1療程。具體方案:法硼替佐米(商品名為Velcade,Millennium公司產品,每支3.5mg。國內于2005年9月上市,商品名為萬珂)1.3mg/m2第1、4、8、11天用藥,在3 ~ 5s內快速靜注;阿霉素45mg/m2第1天,每次注射硼替佐米之前給予地塞米松40mg靜脈滴注,第1~2天、第4~5天、第8~9天、第11~12天靜滴;沙利度胺100~200mg/天,第1~28天口服。治療期間給予阿昔洛韋預防病毒感染,B族維生素預防神經(jīng)毒性,每例患者均接受4~6周期的治療。
1.3 療效及不良反應 全部病例在PADT方案治療前后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及電解質,血清蛋白電泳,血清免疫球蛋白,血尿輕鏈,血清免疫固定電泳及骨髓穿刺等判斷療效。采用2009年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EG)標準療效判斷標準,所有患者療效評估分為完全緩解(CR),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部分緩解(PR),不良反應采用WHO標準判斷。
2.1 療效 16例患者治療均有效。完全緩解(CR)10例(62.5%),其中2例MM治療2周期達到CR,8例治療3個周期達到CR,CR后鞏固治療2~3個周期。接近完全緩解(VGPR)4例(25%),2例部分緩解(PR)(12.5%),6例ⅢB患者治療后腎功能均得到緩解,其中4例腎功能恢復正常。
2.2 不良反應 16例患者中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胃腸道不良反應。6例出現(xiàn)惡心或嘔吐、食欲不振,1例出現(xiàn)嚴重腹瀉,水樣便,給予止瀉,補液治療3天后緩解,NCI.CTCAE分級為4級。其次為血液學不良反應,16例患者全部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白細胞及血小板的減少,均出現(xiàn)Ⅱ~Ⅳ級反應,其中1例治療前血小板計數(shù)237×109/L,治療后下降為17×109/L,無需輸注血小板。白細胞減少無需特殊處理,一般1周后自行恢復。2例出現(xiàn)周圍神經(jīng)病變,表現(xiàn)一過性上肢麻木,停藥后恢復,1例出現(xiàn)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療后好轉,無一例因藥物相關不良反應而停用治療。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MM發(fā)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目前的主要治療仍然是化療,常用的傳統(tǒng)化療方案有MPT,VAD,M2等。干細胞移植由于患者年齡,體質等因素的限制難于普遍開展。傳統(tǒng)化療方案只能讓不到10%的患者達到CR。確診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為3~4年。近年來,蛋白酶體抑制劑硼替佐米作為一種新型的抗腫瘤藥物,已經(jīng)證實具有顯著的抗多發(fā)性骨髓瘤(MM)效應[2]。不但為初治的患者帶來了希望,而且提升了復發(fā)難治性骨髓瘤的療效。
硼替佐米是一種人工合成的二肽類磷酸鹽類似物住,主要通過靶向泛素-蛋白酶體系統(tǒng)抑制NF-KB的活性來發(fā)揮抗腫瘤作用,能誘導凋亡。本組結果顯示:硼替佐米聯(lián)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為組合的化療方案緩解率隨著療程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提高。在難治復發(fā)性骨髓瘤的患者尤為明顯,本組16例患者之前均接受各種方案的反復治療,病情出現(xiàn)進展,我們采用PADT方案再誘導均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有效率高于文獻報道[3]。但病例數(shù)有限,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觀察。而且14例達到了CR或VGPR,這是傳統(tǒng)化療方案難以達到的。
常見的非血液學不良反應為乏力、胃腸道反應,另外周圍神經(jīng)病變亦比較多見,而且與接收療程數(shù)有關,亦不排除與聯(lián)合沙利度胺副作用有關,或者既往接受與含長春新堿的方案有關。血液學系統(tǒng)毒性為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多數(shù)在治療后6~10天后恢復基線水平,1例出現(xiàn)帶狀皰疹,與患者高齡及反復接受化療,反復接受糖皮質激素抑制機體免疫反應有關。經(jīng)抗病毒藥物治療后好轉。所以在治療前中加用抗病毒藥物預防是有必要的。6例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均得到緩解和改善。由于硼替佐米在肝臟中代謝,對腎功能差的患者應用也比較安全。所有不良反應對癥治療后均獲得改善,其他副作用因病例較少有待進一步觀察。
本研究資料結果顯示,對于既往經(jīng)過反復治療療效差的骨髓瘤患者,特別是合并腎功能不全及高齡患者,PADT方案應為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手段。
[1]Richardson PG,Barlogie B ,Berenson J,rt al.A phase 2 study of bortezomib in relapsed ,refractory myeloma[J].N Engl J Med,2003,348:2609
[2]袁振剛,侯 建,周 帆,等.硼替佐米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16例復發(fā),難治性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J].中華血液學雜志,2006,27(8):653
[3]Richardson P,Sonneveld P ,Schuster MW,et al.Bortezomib or high- dose dexamethasone for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J].N Eng J Med,2005,352(24):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