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193)
紅花為常用中草藥,具活血化瘀,通經(jīng)止痛之效,臨床用于治療瘀血阻滯證。目前,很多疾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法并收到較好療效[1],但在治療中更要關注中西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F(xiàn)報道冠心病房顫患者在服用華法林期間加服紅花水煎劑過量致泌尿系出血1例,以期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
患者,男,74歲。2008年1月診斷為冠心病,心房纖顫,服用華法林1.25 mg/d,期間于我院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INR控制在1.23~2.55。既往查體肝腎功能正常,無出血性病史。期間用紅花20 g水煎300 mL服用,而華法林劑量、飲食習慣、其他用藥情況無改變,未檢測PT及INR值。14 d后患者出現(xiàn)洗肉水樣血尿。就診我院門診,急查尿常規(guī):紅細胞滿視野。血小板及肝腎功能正常,泌尿系B超未見結石及占位性病變,PT:56.1s,INR:5.31。立即停用華法林及紅花水煎劑,予維生素k110 mg肌注,日2次。24 h后查PT:30.1s,INR:3.31,48 h后查PT:12.9 s,INR:1.17,肉眼血尿消失,1周后復查PT:13.3 s,INR:1.41,尿常規(guī)正常。此后,華法林劑量由0.625 mg/d逐漸調(diào)整致1.25 mg/d繼續(xù)服用,隨訪至今INR:1.64~2.57,未再出現(xiàn)出血情況。
華法林為口服香豆素類抗凝藥,通過抑制維生素K在肝臟細胞內(nèi)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從而發(fā)揮抗凝作用,臨床用于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華法林治療劑量根據(jù)PT或INR調(diào)節(jié),其抗凝作用受多種藥物及飲食等因素影響。紅花主要化學成分是紅花黃色素(SY)、紅花苷、紅花醌及新紅花苷等。而 SY為多種水溶性查爾酮成分的混合物,其中羥基紅花黃色素 A(HSYA)和紅花黃色素 B(SYB)含量較高[1]。實驗表明[2],SY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誘發(fā)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明顯降低大鼠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其中HSYA對PAF誘發(fā)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明顯[3];HSYA和SYB可分別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家兔和大鼠血小板聚集[4];且SYB可明顯延長大鼠血漿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凝血酶時間(TT)[5],顯示紅花具有抗凝作用。
此病例患者既往服用華法林未出現(xiàn)出血情況,在華法林原劑量基礎上加用紅花,紅花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時也抑制了其釋放多種凝血因子,而華法林又抑制了凝血因子的合成,中西藥合用加強了抗凝力度而致出血。臨床上紅花內(nèi)服常用量一般不超過10 g,此患者服用紅花劑量較大,國內(nèi)研究[6]報道,年齡≥65歲患者服用華法林出血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高于65歲以下患者。亦有報道[7]許多中草藥及其提取物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對于紅花與華法林合用致出血性事件的報道較少,故應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
[1]肖文英.紅花黃色素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6,15(9):646-649.
[2]趙金明,秦文艷,齊越,等.紅花黃色素抗凝血作用及對血小板聚集影響的研究[J].實驗動物科學,2009,26(6):30-32.
[3]臧寶霞,金鳴,司南,等.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J].藥學學報,2002,37(9):696-699.
[4]臧寶霞,金鳴,李英榮.羥基紅花黃色素A抗凝作用的研究[J].中草藥,2007,38(5):741-743.
[5]賈菲菲,柴秋彥,賈俊,等.紅花黃色素B抗凝作用研究[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0(3):13-15.
[6]張彥麗,王景紅,顧媛媛,等.華法林與中草藥的相互作用[J].中國藥物警戒,2011,8(1):41-45.
[7]侯愛軍,許俊堂,郭繼鴻,等.華法林抗凝治療中出血和血栓栓塞性不良反應及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