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純,郭蕊珠,王東巖,孫忠人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2.哈爾濱市120急救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核上性眼肌麻痹為皮質側視中樞(額中回后部8區(qū))病變引起向病灶對側(偏癱側)凝視麻痹(gaze palsy),表現(xiàn)向病灶側共同偏視,常見于腦血管病如腦出血、大面積腦梗死的恢復期。相當于中醫(yī)目偏視、神珠將反、風牽偏視范疇。筆者自2010年以來,采用頭穴叢刺配以電針治療核上性眼肌麻痹22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齡18~30歲1例,30~50歲7例,50~70歲14例,70歲以上0例,平均年齡44.5歲。均為核上性眼肌麻痹,腦外傷2例,腦梗死14例,腦出血6例。病程最短7 d,最長68 d,平均21 d。
1.2 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1)眼位偏斜。2)眼球活動障礙。3)復視、雙眼視一為二。4)頭暈目眩,或有惡心嘔吐。西醫(yī)診斷:參照《神經病學》[2]診斷標準:1)眼位偏斜。2)眼球運動障礙。3)共同偏視或復視。
2.1 辨證選穴 采用頭穴叢刺長留針間斷行針法,選取頂前區(qū):從前頂至囟會(或囟會至前頂)及其向左、右各1寸及2寸的平行線;枕區(qū):從強間至腦戶,及其向左右旁開各1寸的平行線;項區(qū):風府、風池及其二穴之間,共5穴。
2.2 操作方法 采用長時間留針間斷行針法,配合電針。用φ0.30×40 mm毫針,常規(guī)消毒后,頂前區(qū)、枕區(qū)針刺方法為向前或后透刺,針體與皮膚呈15°角至帽狀腱膜下,深約30 mm。針后捻轉,200次/min,每根針捻轉1 min,留針6 h。留針期間,開始每隔30 min捻轉1次,重復2次,然后每隔2 h捻轉1次,直至出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項區(qū)腧穴得氣后接KWD-808Ⅱ型電麻儀,同側風池和風府連接一組導線,連續(xù)波,留針時間30 min,每日2次,10日1療程。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痊愈:眼位正,眼球運動自如;好轉:偏斜度減輕,眼球運動受限部分恢復;無效:眼位仍偏斜,程度無好轉,癥狀無減輕。
3.2 治療結果 本組22例,治愈8例,好轉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91%。
眼肌麻痹屬中醫(yī)“風牽偏視”“少視歧”范疇,或為風邪閉阻陽明、厥陰經絡,或因外傷及腫瘤壓迫,經絡受阻,或因風痰阻絡,脈絡失暢,或因肝風內動,挾痰上擾以致筋脈攣急或弛緩無力?!鹅`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于此而為之精,精之巢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靈樞·經筋》曰:“足太陽之筋……其支者,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太陽為目上綱,陽明為目下綱:其病……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靈樞·經脈》曰:“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毗是主筋所生病者?!北疚闹兴d核上性眼肌麻痹為皮質側視中樞(額中回后部8區(qū))病變引起向病灶對側(偏癱側)凝視麻痹(gaze palsy),常見于腦血管病如腦出血、大面積腦梗死的恢復期。文中采用頭穴叢刺長留針間斷行針法是于致順教授根據(jù)古人記載和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科學研究,提出的論點,認為十四經循行,均可通達頭部,刺激頭穴,可以通過調節(jié)氣血,陰陽的綜合調節(jié)作用,治療十四經及五臟六腑疾病,并采用透經透穴起到一經帶多經、一穴帶多穴的整合作用,提出了“針場”的存在。根據(jù)場的理論,提出了新的頭穴分區(qū)方法,將頭部劃分成7個治療區(qū),即頂區(qū)、頂前區(qū)、額區(qū)、枕區(qū)、枕下區(qū)、顳區(qū)及項區(qū),在刺激部位選擇上,主要以頂前區(qū)為主。頂前區(qū):直下為額上回、額中回的后部,主要應用于運動障礙,不自主運動、肌張力異常、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等;腦干,延髓部則選用項區(qū);視覺選用枕區(qū)等。在相應的刺激區(qū),采用叢刺、長留針(6~8 h左右)、間斷捻轉(留針期間捻轉1~2次)的方法治療,可提高療效[3-5]。本研究頭穴區(qū)叢刺長留針法總有效率達90.91%,說明本法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治療核上性眼肌麻痹的針刺方法。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管理行業(yè)標準[S].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4:114-115.
[2]王維治.神經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3]邢艷麗,唐強.魏鐵花頭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急性腦梗死[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7,2(1):23-25.
[4]原永康,候克祥,胡建春,等.康復訓練與頭針治療腦卒中患者運動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8,23(3):185.
[5]張麗華,王艷君.頭針與康復同步與非同步治療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12):111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