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飛 楊凌云
(遼寧大學 歷史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福州駐防八旗生活保障初探
吳燕飛 楊凌云
(遼寧大學 歷史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福州駐防八旗為維護清朝統(tǒng)治秩序和王朝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清朝統(tǒng)治者也對福州駐防八旗在俸餉、住房、恩賞和撫恤等方面進行了保障,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福州;駐防八旗;社會保障
1644年清兵入關,滿蒙漢八旗兵丁離開故土,南遷到京畿近地。伴隨著軍事上的節(jié)節(jié)勝利,清政府開始在緊要地方分派八旗兵丁進行駐守。“存京師者為禁旅,而分鎮(zhèn)各省者為駐防?!保?]駐防八旗是與京師八旗相對而言的。“八旗者,國家之根本也。”如何保障八旗成員的生活,成為滿族統(tǒng)治者籌劃的重點。
福建東臨大海,與臺灣隔海相望,浙江、江西、廣東都與其接壤,為東南之門戶,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政治、經(jīng)濟地位。清政府于福州駐兵,對內可與其他各省相互聲援,對外可以鞏固海防,可謂一舉多得。順治十三年,福州設立駐防,順治十八年裁撤,后又于康熙十九年復設。福州駐防為福建最重要的軍事力量,對內鞏固邊疆安定,對外預防外患。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軍隊調動,必須充分考慮官兵的日常生活保障。清政府對福州駐防八旗的生活從多個方面加以保障,如最基本的俸祿、恩賞、優(yōu)撫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等,以使得駐防官兵生活來源充足,無后顧之憂。這對于地方秩序的穩(wěn)定乃至清王朝的統(tǒng)治都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一)俸餉
駐防旗人包括駐防官兵、余丁以及隨他們同去駐防地的家屬。俸餉作為駐防旗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指朝廷定期發(fā)放的俸祿。“順治元年題準:八旗前鋒、護軍、領催、甲兵,每名月給餉銀二兩。匠役,每名月給餉銀一兩?!保?]這就是八旗官兵食餉的開端。清朝的俸祿,根據(jù)官位等級的不同,具有嚴格的發(fā)放標準。
八旗武官的俸銀有正俸、養(yǎng)廉銀、心紅紙張銀等名目,而協(xié)領、佐領、防御、驍騎校等除了正常的俸銀,還有馬乾銀、月米、兵丁名糧等。清代八旗武官的俸祿標準,經(jīng)歷了數(shù)次變化。據(jù)《清朝文獻通考》記載,順治元年八旗都統(tǒng)年俸銀81.6兩,副都統(tǒng)為67.5兩,各不等,歲支祿米不論品級高下均為12石。[3]到順治十年,武官的俸銀又有所提高,歲支祿米變?yōu)椤懊裤y一兩給米一斛”,這個定例為后來各朝所沿襲。各地駐防將領的俸銀,在大致上是相同的。但由于駐防地政治、經(jīng)濟條件的不同,駐防將領的歲米支領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如廣州駐防將軍,其歲米是以家口來計算的,一年實支176石之多[4];而荊州駐防將軍,支歲米114石。除正常的俸銀和歲米外,福州駐防八旗將領還有另外的補貼。自康熙二十六年起,依福州將軍佟國瑤請,“照京口、廣東駐防例,每年支給心紅紙張銀二百兩”,供平日辦公耗費之用?!翱滴跛氖?,湖廣提臣俞益謨條奏:凡直隸各省武職官員,準食隨丁名糧?!保?]隨后,福州駐防將軍、副都統(tǒng)等官員,可以有數(shù)目不等的養(yǎng)廉名糧的名額。如福州駐防將軍養(yǎng)廉名糧一百名,副都統(tǒng)養(yǎng)廉名糧四十名。雍正五年,武職養(yǎng)廉開始出現(xiàn),乾隆十年始議定武職養(yǎng)廉的定例。養(yǎng)廉銀一般為正式俸銀的數(shù)倍。福州駐防將軍養(yǎng)廉銀為1600兩,約為其俸銀的8.9倍。
八旗兵丁的俸餉,基本上由月餉、歲米、馬乾草料及兵丁名糧等四部分組成。福州駐防兵丁俸餉如下:領催月俸3兩,歲米30石;馬兵月俸2兩,歲米30石;匠役月俸1兩,歲米24石;炮手月俸2兩,歲米21石;步兵月俸1兩,歲米6石。與駐防八旗將領的俸餉相比,八旗兵丁的俸餉是十分微薄的。隨著人口的不斷生息繁衍,一個十口之家,往往有一兩個人披甲,剩下的人均閑散,全家就靠這一兩個人的餉銀過活,日漸窮困窘迫。不過,福州駐防兵丁的俸餉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他們的俸餉也在逐漸增加。雖然士兵俸餉微薄,生活清苦,但是他們除了披甲當兵,并沒有其他的出路。所謂“蓋民生有四,各執(zhí)厥業(yè),士農工商,皆得以自食其力。而旗人所藉以生計者,上則服官下則披甲”[6],就十分明晰地指出了這種情況。
(二)住房
福州駐防八旗沒有設營垣,“官署兵房與民居壤地相錯連,沿東門、湯門、水部門東南一帶,周圍計六里九分零”[5]。駐防八旗自康熙十九年復設,至康熙二十三年,分給官署兵房4745間。將軍衙署25間,副都統(tǒng)20間,協(xié)領15間,參領12間,防御8間,驍騎校和筆帖式各6間;兵丁的住房相對較少,領催每名分房3間,馬兵、步兵、匠役每名分房2間。房屋的分配,給了攜家眷而來的外地駐防官兵以安身之所,可以穩(wěn)定軍心。
(三)恩賞及撫恤
除了正常的俸餉外,八旗士兵還有恩賞,如《福州駐防志》記載,雍正皇帝“念八旗兵丁吉兇之事費無所辦,特賜福州駐防兵丁帑銀二萬兩,存公生息,以資惠濟”[5]。這些恩賞的銀兩多由專員經(jīng)營生息,通過開設一些店鋪來增加收入。如雍正八年四月,福州駐防八旗負責人領出帑銀2萬兩,在城里開設了當鋪、錢莊、布店、雜糧店等。賺得的錢,一部分用于駐防日常雜費開支,另一部分當駐防官兵遇到喜事或者喪事,就作為賞銀,稱為“紅白事銀”。各個等級所領到的紅白賞銀是有區(qū)別的:駐防八旗領催、馬兵,紅事賞銀6兩,白事7兩;炮手、匠役、步兵,紅事5兩,白事6兩。恩賞可以有力地支持駐防八旗的日常事務開銷,減少國家的軍費支出,也可以給駐防士兵一些額外的補貼,在緊要時刻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支持。
駐防八旗還在官兵生活難支的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借貸,并撫恤鰥寡孤獨等。如八旗病故官兵的遺孀,在京并無產業(yè)或者親人可以依靠的,“其弟男子侄等呈請留閩就養(yǎng),該旗營協(xié)、參領查明,與例相符,轉呈匯咨部旗,準其留養(yǎng)”[5],并給予半俸半餉。八旗另立戶口的官兵的遺孀,有情愿留閩守節(jié)的,該旗要出具印結,稟報左司,待查明情況后,給予半俸半餉。駐防八旗官兵不但退休后生活有所保障,如在任期間遇到不幸,其親人家族也可以得到生活保障,這有利于八旗官兵安心為朝廷效力,盡忠職守。
福州駐防八旗的生活保障在多個方面都有比較完善的措施,無論是俸餉、住房,還是恩賞、撫恤,都有非常具體的措施。對福州駐防八旗進行研究,對于我們了解清代駐防八旗的生活情況,以及清代的保障制度都有很大的幫助。
[1]魏源.圣武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額爾泰,等.八旗通志初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3]陳鋒.清代軍費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4]馬協(xié)弟.駐粵八旗志[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
[5]馬協(xié)弟.杭州八旗駐防營志略 綏遠旗志 京口八旗志 福州駐防志[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6]賀長齡.皇朝經(jīng)世文編(道光本)[M].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82.
K249
A
1673-1395(2012)01-0167-02
2011 11 19
吳燕飛(1985—),女,福建福州人,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強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