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璐 孔 凱
(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憲法的基本價值與言論自由
施 璐 孔 凱
(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言論自由是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憲法基本價值的應有之義。對言論自由權利的維護,可以使憲法的基本價值得以伸張;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當憲法性的權利遭到侵害時,應將對憲法基本價值的考量納入司法實踐。
言論自由;憲法的基本價值;自由與秩序
政治層面。憲法確認和保障言論自由的目的,就在于為人們言論的發(fā)表設定明確的法律界限,使其從封建專制的隨意束縛和鉗制中解放出來,從而在政治秩序的范圍以內(nèi)為社會成員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1]政治層面公民的言論自由是最重要的言論自由,與憲法中其他政治性權利,如監(jiān)督權、批評建議權等密切相關。言論自由對于民主政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政治言論自由在言論自由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享有一系列政治權利,而這些政治權利都與言論自由有著密切聯(lián)系,都要通過言論自由這一憲法性權利得到表達。
經(jīng)濟層面。言論自由還包含著大量的非政治言論自由,這些非政治言論自由往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為密切。民主政治代議制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參與政治逐步職業(yè)化。絕大部分公民的日常生活并不是參與政治,而是進行各方面的生產(chǎn)勞動和經(jīng)濟交往。然而,經(jīng)濟交往或者商業(yè)言論自由應該如何界定,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一般來說,法不禁止即為自由,況且憲法中所規(guī)定的言論自由并未做出特別的限制,就字面意義來講,本應涵蓋這一層面。在國外的司法實踐中,經(jīng)濟層面的言論自由也不斷獲得肯定,并且充分體現(xiàn)在一系列案件的判決之中,如美國2002年的“耐克媒體宣傳案”。至今,在美國,商業(yè)言論自由已經(jīng)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護。[2]
生活層面。從本質(zhì)上說,言論自由并不是一個毫無目的的抽象概念,而是具有獨立的、明確的目標。[3](P110)言論自由的目標在我國法的價值目標中的理解,自然應該從我國的法律文本中尋找?!稇椃ㄐ拚浮返?4條明確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憲法的價值訴求。言論自由在我國不僅是一項憲法性的基本權利,更是一項基本人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一些政治事件、文化事件的評價,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在不違反法律和道德的情況下,不應受到束縛和干涉。
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認為,使用價值與價值是商品的二重屬性。價值即物對于人的需求的滿足。憲法的價值同樣可以理解為憲法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憲法價值與人性有緊密的聯(lián)系,人性所需求的就是憲法價值所要表現(xiàn)和追求的。[4](P47)但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作為法律階梯的最高點和法律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也應當包含著自身的價值判斷和價值評價標準。一方面,要判斷哪些人的需求是需要確認和保障的;另一方面,也要探索值得保障的需求的位次如何排列,以及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地點,憲法所保障的這些需求和利益的位次又有什么變化。進而我們可以將這些憲法價值概括為,憲法在實施過程中能夠保護和促進哪些社會價值,憲法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因素和憲法所具有的價值評價標準。[5](P156~157)憲法的基本價值是憲法最重要的價值。憲法所體現(xiàn)的價值,一般來說,內(nèi)容大致涵蓋了自由、秩序、生命與財產(chǎn)安全、平等、博愛、和平,等等。
自由不僅體現(xiàn)在憲法序言中,在憲法的具體構(gòu)造上,自由和民主也被視為主要的考量因素。言論自由是自由的一個方面,在國家憲法中被作為一項基本權利進行保護。此外,憲法這一范疇本身就意味著平等、自由和法治……違背了一般民主原則的憲法,在本質(zhì)上就不能成其為憲法。[5](P157)
我國《憲法》第35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結(jié)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論自由是憲法明文規(guī)定的權利。公民的權利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固有權層次、憲法基本權利層次和一般法律層次。[6](P13~15)憲法明文規(guī)定某種權利,一方面說明了這種權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這一權利與憲法的體系和結(jié)構(gòu)是渾然一體的。
憲法究竟能不能直接據(jù)以引用,在司法實踐中仍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然而,不論憲法條文能否直接引入司法實踐,憲法追求的價值和保障的權利都應該得到實現(xiàn)。一般來說,憲法所規(guī)定的權利主要通過下位的部門法的具體規(guī)定得到保障,這是由憲法的特點和規(guī)范的原則性決定的。
任何一種權利或者自由都要有相應的法律保障,權利的行使必須有法律上的依據(jù),當權利或自由受到侵害時,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當言論自由這一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應該如何進行救濟呢?很多國家在憲法基本價值的保障方面都有不同的方式,其基本內(nèi)核卻大多一致,即主要是通過對違反憲法的法律、法規(guī)、國家行為宣告無效、責令修改、不予適用等方式來保障憲法基本價值的實現(xiàn)。[4](P258)
當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受到侵害時,首先要站在憲法的高度,對憲法的基本價值是否受到侵害做出判斷,再具體分析究竟侵害了人們哪一方面的利益。一方面,對于言論自由等權利的維護可以使得憲法的基本價值得到伸張;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當憲法性的權利遭到侵害時,對于憲法的基本價值的衡量和判斷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說,應將對憲法基本價值的考量納入司法實踐。
在憲法性權利的具體維護上,違憲審查制度在我國并沒有完全建立,僅適用于立法程序。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更多地承擔起了維護人們的憲法權利的任務。尤其是在行政訴訟方面,行政權力在保障公民權利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行政權力也是對公民權利最大的威脅。[7]憲政法治目標的實現(xiàn)和公民權利的維護,必須建立有效的權利救濟機制和訴訟保障機制。但目前在我國,以行政訴訟為例,行政爭議的受案范圍過于狹窄,只有當公民的人身權、財產(chǎn)權、教育權和社會救助權等權利受到行政權力侵害時,由此產(chǎn)生的行政爭議才被納入行政訴訟的范圍?!靶姓V訟制度的建立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排除國家機關侵權的救濟機制,使公民的憲法權利在行政訴訟中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實現(xiàn)。”[8]但是,并非所有的權利受到侵害都能通過行政訴訟得到保護。憲法是現(xiàn)代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憲法確認的公民基本權利也是公民在法律上的權利,公民的憲法基本權利被侵犯時,如果因為沒有相應的具體法律規(guī)定,不能通過訴訟得到保障,也不能直接依據(jù)憲法提起訴訟,那么,憲法基本權利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其獨立的意義。[9]救濟權利的途徑不止一種,訴訟制度是最普遍的一種方式。只有把侵犯憲法權利的行為納入訴訟程序的范圍之內(nèi),才能使公民的權利得到更有力的保護。
[1]董和平.言論自由的憲法屬性及其功能[J].法律科學,1993(2).
[2]趙娟,田雷.論美國商業(yè)言論的憲法地位——以憲法第一修正案為中心[J].法學評論,2005(6).
[3](美)凱斯·R·孫斯坦.自由市場與社會正義[M].金朝武,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4]陳雄.憲法基本價值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5]周葉中.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6]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M].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
[7]魏建新.論我國憲法實施的行政法路徑[J].河北法學,2010(4).
[8]楊士林.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政價值[J].政法論叢,2004(4).
[9]費善成.我國公民基本權利的憲法訴訟制度探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
D921
A
1673-1395(2012)01-0047-02
2011 -11 -20
施璐(1988—),女,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葉利榮 E-mail:yelir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