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軍魯明勇
(1.吉首大學文學院,湖南吉首416000;2.吉首大學商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艽野塵夢》:不該遺忘的歷史傳奇
田茂軍1魯明勇2
(1.吉首大學文學院,湖南吉首416000;2.吉首大學商學院,湖南吉首416000)
“湘西王”陳渠珍的《艽野塵夢》,是一部頗具傳奇色彩的文學著作,其蘊含的史學價值、地理生態(tài)學價值、軍事學價值亟待發(fā)掘,而目前的研究僅限于對這部著作的文本校注、史料引用。因此,深挖其學術(shù)價值,既有助于認識康藏地區(qū)的風物人情,促進漢藏民族和諧;也有助于考察陳渠珍前期的人生經(jīng)歷,探究其文學氣質(zhì)對早年沈從文的重要影響。
艽野塵夢;歷史傳奇;研究意義
1936年,湘西巡防統(tǒng)領官陳渠珍歷經(jīng)30年,完成了他的個人回憶錄——《艽野塵夢》。圍繞這一著作,早期有任乃強①任乃強(1893~1989),字筱莊,漢族,四川省南充縣人,現(xiàn)代著名藏學家、民族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主要有《西康札記》、《康藏史地大綱》、《〈西藏政教史鑒〉校注》、《英藏漢文對照康藏全圖》等藏學著作,是我國近代藏學的奠基人和先驅(qū)者之一。他對康巴藏區(qū)的調(diào)查和研究,確立了其在藏學領域的地位,對人們認識康區(qū)社會歷史、開發(fā)康區(qū)做出了重要貢獻。對其進行了極為精心細致的校注;當代有知名藏文學作家馬麗華,用了一二十年時間才把《艽野塵夢》涉及的歷史事件、人物弄清楚,并據(jù)此演繹成長篇小說《如意高地》,在文學界引起不小的震動[1]。近年來出版的多部有關(guān)西藏和湘西的文史學著作,如徐劍的《東方哈達》(2005)、魯嵐的《陳渠珍》(1989)和《湘西統(tǒng)領陳渠珍》(2001)、李康學的《大湘西演義》(2003),對《艽野塵夢》涉及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大量的引用和評析[2]~[5]。但是,《艽野塵夢》豐富的文史學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其應擁有的民族文學、民族生態(tài)學甚至民族軍事學的價值和地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確認。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艽野塵夢》,對于促進漢藏民族和諧,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
(一)陳渠珍創(chuàng)作《艽野塵夢》的前前后后
1909~1912年出入西藏行軍作戰(zhàn)的經(jīng)歷,影響了陳渠珍的一生,構(gòu)成《艽野塵夢》的主要內(nèi)容。據(jù)陳渠珍之子陳晏生回憶:“1936年秋,父親在長沙麻園嶺‘寥天一廬’費時兩月之久,寫下了《艽野塵夢》一書……每天都見父親坐在書房的書桌上,鋪上黃色毛邊紙,揮動手中的小楷狼毫筆,一張一張地寫好后,由文書聶瑞卿拿去工工整整地謄寫?!保?]
《艽野塵夢》取《詩·小雅·小明》中“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之意為書名,即青藏高原風塵錄的意思。詳細記述了作者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奉趙爾豐命,率部隨川軍鐘穎部進藏、出藏的經(jīng)歷。進藏后,陳娶藏族女子西原為伴侶,歷經(jīng)工布、波密等戰(zhàn)役,武昌起義后,率百余部下取道東歸而誤入大漠,斷糧七月余,忍饑挨餓,茹毛飲血,僅七人生還于西安,而西原姑娘萬里緊隨其左右,終以天花病猝然去世。
1912年,陳渠珍將西原安葬于西安雁塔寺。回到湘西之后,經(jīng)過一番努力,相繼任湘西鎮(zhèn)守使、湘西巡防軍統(tǒng)領、國軍34師師長等職。期間,他移師保靖,學習閻錫山,倡導湘西十縣聯(lián)合自治,打造湘西獨立王國,自辦銀行,發(fā)行貨幣,興辦實業(yè)和學校,成為執(zhí)掌湘西軍政大權(quán)的實權(quán)人物,因而人稱“湘西王”。1949年10月起義,與解放軍和人民政府進行政權(quán)交接。1950年6月赴北京參加全國政協(xié)第二次會議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會議,任第一屆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員,1952年病逝于長沙。
(二)《艽野塵夢》的版本
《艽野塵夢》最初為自版線裝本。據(jù)陳晏生回憶,“書完稿幾個月之后出版了線裝本,封面是藍顏色,第二頁印著父親的相片”[6]。由于年代久遠,人事變遷,這個單行本極為稀少。史料顯示,與陳渠珍關(guān)系密切的人應見過這本書,陳渠珍經(jīng)常把它送給好友、故交和部下。
1942年,陳渠珍被軟禁于川南經(jīng)營實業(yè)之時,曾將《艽野塵夢》贈與張志遠。張志遠當時任陳渠珍經(jīng)營的紡織廠的廠長,他將此書傳給著名藏學家任乃強閱讀,任被此書深深吸引,“一夜讀之竟,寢已雞鳴,不覺其晏”①參見重慶出版社1982年版《艽野塵夢》的弁言,第3頁。。任乃強慧眼識珠,對此書抱以極大熱情,花了大量時間對其中誤記的史實、地名、人名作了第一次校注,并推薦在1940~1942年的《康導月刊》②《康導月刊》是由西康康定縣政府行政人員訓練班同學會于1938年9月創(chuàng)辦的漢文版綜合性月刊。該刊針對當時邊陲康區(qū)亟待解決的民族、宗教、文化、教育、土制等問題進行介紹、探討和研究,目的是為政府施政提供參考。參見《解放前藏學期刊術(shù)略》。上連載。
此后,由于各種變故,此書沉睡了40余年,直到198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川邊歷史資料叢書”,把此書收錄于叢書內(nèi),成為《艽野塵夢》最早的正式版本。此次出版前,86歲高齡的任乃強先生,在吳金鐘同志協(xié)助下對原先的校注作了修訂。
1999年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艽野塵夢》的單行本,膠版印刷,標價6.5元人民幣,字數(shù)74000字。此為第二個正式版本。
近年來,鳳凰人滕竹軒,不辭辛苦,找到陳渠珍的大兒子陳同初及陳氏后人,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得到了《艽野塵夢》的初始自版線裝本。此書已蟲蝕斑斑,有許多繁體字、生僻字,陳生前喜歡用生僻字。滕竹軒和劉蕭花了幾個月時間查找校對。2006年3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了滕竹軒與劉蕭編著的陳渠珍的《艽野塵夢》。值得稱道的是,該版本還附上了陳渠珍的另外兩本文獻《軍人良心論》和《精神講話》,為研究陳渠珍提供了更為詳細的資料。以上介紹的三個版本,都采用陳的原著、任乃強的校注。
2009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再度整理編輯,推出了第四個版本,增加了80幅插圖和若干條注釋,全書已達18萬字。封面特別增加了很多有意味的文字:“西藏私家筆記(1909~1912)”,“‘湘西王’陳渠珍的西藏歷險,百年前真實的藏地人文記錄”。書后附錄了專欄作家三七的推介文章“陳渠珍的《艽野塵夢》”、編輯家鐘叔河的文章“想讀《艽野塵夢》”、讀者阿細的文章“一個軍閥與一個藏女的愛情故事”。封底有作家馬麗華的推介文字——“非常的時代,非常的場景,非常的人物,非常的經(jīng)歷,一部愛情的經(jīng)典”。
對《艽野塵夢》的研究基本上沿著三個方向展開:一是對此書進行校注,主要工作由藏學家任乃強先生最早完成;二是對此書進行加工演繹,成為現(xiàn)代小說或影視作品,目前成功的有作家馬麗華;三是把此書作為史料,在研究陳渠珍本人的歷史、湘西近代史、中國近代西藏問題史、沈從文研究中進行引用,主要有魯嵐、李康學、陳晏生等。
(一)任乃強的校注
藏學家任乃強對《艽野塵夢》的校注,為研究《艽野塵夢》提供了極為豐富、珍貴、詳實的資料。以198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艽野塵夢》為例,全書共有12章,任乃強的校注共有60個,涵蓋的內(nèi)容相當廣泛,有陳渠珍生平簡介,書的來歷和價值評析,清軍出入藏的真實原因描述,糾正書中地名、人名和歷史事件之誤,補充說明地名、歷史事件、人物、康藏區(qū)風俗和自然景觀,揭示人物關(guān)系,評價寫作技巧。
任乃強認為,《艽野塵夢》是康藏諸游記中的巔峰之作,具有以“奇”取勝的獨特性:“但覺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而復娓娓動人”;在文史學成就上,“比之《魯濱孫漂流記》則真切無虛;較以張騫班超等傳,則翔實有致”③參見重慶出版社1982年版《艽野塵夢》的弁言,第3頁。。由于有了任乃強的校注,《艽野塵夢》堪稱研究上世紀青藏地區(qū)人文地理的小百科全書。
(二)馬麗華現(xiàn)代語境的演繹
作家馬麗華1976年進藏之后,最早接觸青藏清末民初這段歷史就是通過《艽野塵夢》。她對《艽野塵夢》的研究,是參照任乃強的注解,在現(xiàn)今的川藏區(qū)域考證書中的歷史事件和地名,然后將之演繹成長篇小說。她的《如意高地》以時空交錯的手法,描寫了陳渠珍和西原的苦難愛情,謝國梁、鐘穎等人可歌可泣的人生記憶和群體命運。
馬麗華以其在藏生活多年所積累的豐富資源和由西藏文化熏陶而成的慧眼,以《艽野塵夢》為材料,用現(xiàn)代語境獨具匠心地向讀者講述了一段塵封百年的歷史,得到了王蒙、雷達、李敬澤等評論家的高度評價。王蒙贊賞說:“很少有人像馬麗華在這本書里所做到的那樣,把時間與空間高度地對象化與藝術(shù)化,把地理與歷史情思化與幻魅化,把人物與情節(jié)思辨化與靈感化,把觀察、分析、求索與內(nèi)省、沖動、還有點急躁焦慮雜糅在一起?!崩罹礉梢栽娙说恼芩伎偨Y(jié):“這部書記述人在歷史中的激情和盲目,人在重重幻覺下的廝殺和受苦,以及人在重重極限考驗中如何堅持為人?!倍走_則敏銳地指出,大膽的時空處理構(gòu)成了《如意高地》敘述風格的最大特色。[7]這一切都源于《艽野塵夢》帶給馬麗華的原始沖動和影響力。
(三)徐劍、魯嵐、陳晏生等人的引用與解讀
軍旅作家徐劍在一部長達60萬字的、記述青藏鐵路建設工程的長篇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沿著鐵路,穿越時空,緬懷了青藏高原開發(fā)的歷史,“詠贊了辛亥革命時清軍的最后一名駐藏將領陳渠珍與他的藏族愛妻西原和150名官兵撤出西藏返回內(nèi)地的死亡之旅”[2],[8]。該書在陳渠珍《艽野塵夢》的基礎上改寫較多,細節(jié)更為豐富。
魯嵐是陳渠珍出生地湘西鳳凰縣本土學者,長期從事地方文史的研究工作。他把《艽野塵夢》當作陳渠珍的自傳,完成了兩部關(guān)于陳渠珍的傳記體著作《陳渠珍》和《湘西統(tǒng)領陳渠珍》。[3],[4]另外,李康學的《大湘西演義》也把《艽野塵夢》引述為陳渠珍的人生經(jīng)歷的一部分,做了較多的虛構(gòu)處理。
近些年,陳渠珍的后代主動發(fā)布了一系列關(guān)于《艽野塵夢》的資料。陳渠珍有八個兒子,長子陳同初和次子陳天一應該是最直接了解陳的后半生經(jīng)歷的,可惜他們已相繼謝世,目前還沒有見到他們談論相關(guān)問題的資料。陳的第八子陳晏生,在其個人博客上,相繼發(fā)布《聽哥哥回憶父親寫〈艽野塵夢〉的那段日子》和《我讀父親的〈艽野塵夢〉》兩篇文章,對《艽野塵夢》的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了詳細描述,對陳渠珍托好友董雨麓自西安把西原遺骨遷鳳凰重新安葬,并作墓志銘等情況,作了披露[6],[9],極具價值。
由于《艽野塵夢》的傳奇性,幾十年來,它不斷被演繹成小說、報告文學、傳記史料等,也有人想把它拍攝成影視作品。早在1991年,影視制作人溫普林感動于《艽野塵夢》“具有經(jīng)典的好萊塢模式”,想把它拍攝成電影。他組建了一個小團隊,進入西藏拍攝民俗風光紀錄片,并豢養(yǎng)狼狗,為拍攝《艽野塵夢》故事片做準備[10],最后因故沒有成功。近期有湘西本土學者謝方一,以《艽野塵夢》為題材,于2004年創(chuàng)作《湘西王》40集電視劇劇本,2008年5月編寫《血珊瑚》,并聯(lián)系陳晏生和馬麗華等人,計劃合作拍攝影視劇。由于涉藏問題的影視劇拍攝具有難度,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成功把《艽野塵夢》搬上熒幕。
(一)《艽野塵夢》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從內(nèi)容來看,應屬陳渠珍的自傳。全書12章,皆以地名為標題,以空間移動為線索鋪陳展開。分為兩個部分:前6章主要描述清朝川軍鐘穎部入藏的前因后果,在西藏的主要戰(zhàn)事及經(jīng)歷;后6章寫出藏的原因及經(jīng)歷。這兩部分描寫各有側(cè)重,第一部分主要是陳渠珍與林修梅、鐘穎、趙爾豐、藏軍之間的角力與斗智斗勇,體現(xiàn)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第二部分主要是寫陳渠珍與西原等人艱苦卓絕的歸途歷程,展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競爭的悲壯場景。
各版本的任乃強校注中有:“陳之要例一云:‘予來入藏以前,搜求前人所著西藏游記七種讀之……,由藏歸來,復購近人所著西藏政教及游記八種讀之,……實則按之無物?!躁惥髅艄J,閱坊間書,自當不能滿意?!标惽湓趯戇@本書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艽野塵夢》成書之前,他至少看了15本前人寫的西藏游記。入藏前購西藏游記閱讀,是為了解西藏風物人情、地理環(huán)境,為行軍作戰(zhàn)做準備;出藏之后再購西藏游記閱讀,是為了將前人的描述與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比較,為日后的寫作做準備。
由于《艽野塵夢》中陳渠珍與藏女西原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許多人又把這本書當小說看,因為它具備小說的一切元素:人物性格獨特鮮明,場面描寫驚天動地,心理描寫細致入微,情節(jié)鋪設前呼后應。
(二)新時期《艽野塵夢》的研究價值
1.《艽野塵夢》是一部重要的文學著作
陳渠珍是一個軍人,嚴格來說,他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方軍閥,在有些書里,如《擒魔記》,①參見周赤萍著《擒魔記》,云南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他被描繪成殺人不眨眼的“湘西王”,但在他留給世人的這本書中,卻盡顯兒女情長與文學才華。沈從文早年在陳渠珍手下當文書,為其整理書籍,深受陳渠珍的影響。沈從文研究專家凌宇指出,沈的歷史、文學、藝術(shù)的根基,都是在陳渠珍的身邊打下的。后來,沈的一切幾乎都可以在陳渠珍這里找到源頭。從這個方面來看,研究陳渠珍的《艽野塵夢》,有利于拓寬沈從文研究的領域。
從愛情主題來看,陳渠珍的《艽野塵夢》可與沈從文的《邊城》媲美。從創(chuàng)作時間上看,它們幾乎屬于同一時代,但《邊城》的研究文獻已經(jīng)有數(shù)千篇之巨?!哆叧恰窅矍楣适峦怀龅氖窍嫖鳘毺貐^(qū)域田園牧歌式的愛情[11],反映的是淡雅的人性之美;而《艽野塵夢》突出的是西藏雪域高原獨特區(qū)域波瀾壯闊的愛情,反映的是壯麗的人性之美。兩者都能給人以長久的藝術(shù)感染力。
《艽野塵夢》的文學成就不僅限于西原的愛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它營造了極為殘酷的環(huán)境(無人區(qū)行軍),對人性本質(zhì)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述和靈魂的自我拷問。
2.《艽野塵夢》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和軍事學價值
《艽野塵夢》的史學和軍事學價值體現(xiàn)在上世紀初英國軍隊入侵西藏和清朝川軍出入藏這段歷史事件的真實細節(jié)上。《艽野塵夢》對清軍和藏軍都有極為詳細生動的描述。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陳渠珍從田應詔手中接過湘西鎮(zhèn)守使一職,直到1949年湘西解放,他一直是湘西的實際掌權(quán)人物。他倡導湘西十縣聯(lián)合自治,興辦實業(yè)和學校,開啟了近代湘西的民智。
3.《艽野塵夢》既是一部精彩絕倫的旅行游記,又是一部青藏高原人文地理考察報告
《艽野塵夢》每章以地名為標題,記錄了從成都至西安的一段游歷,途徑成都——察木多——臘左——昌都——江達——工 布——波 密——魯朗——青海無人區(qū)——通天河——柴達木——丹噶爾廳——蘭州——西安等地。馬麗華曾用一二十年的時間對照和核?!盾匆皦m夢》上地名的今昔對比。任乃強也對地名進行了多處核校,還畫出了這一旅行的線路圖②參見《艽野塵夢》,重慶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頁。?!盾匆皦m夢》是陳渠珍時隔20年之后的回憶之作,對地名難免有誤記。十多年來,受《艽野塵夢》的影響,不斷有人自發(fā)地沿著陳渠珍描述的線路進行實地旅行。
《艽野塵夢》對沿途自然環(huán)境、山水風光和人文習俗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述,展示了一幅百年前青藏高原的原生態(tài)自然和人文地理畫卷。書中描述的氣候、植被、動物、地表形態(tài)等,與現(xiàn)今青藏高原已有很大的差別,由此,我們可以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演化。
總之,陳渠珍與藏女西原的愛情故事及此后成書的《艽野塵夢》,把西藏與湘西兩個民族地區(qū)聯(lián)系起來了。重新評價和認識《艽野塵夢》,把其中蘊藏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軍事學價值、旅游學價值、民俗文化學價值、人類學價值發(fā)掘出來,對于推進藏、漢、苗、土家等族的民族文化建設,對于新時期構(gòu)建藏、漢、苗、土家各民族和諧,建設西藏和湘西民族地區(qū),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黃維.馬麗華:無悔青春燃燒在西藏的歲月[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2496/42501/4293397.html.
[2]徐劍.東方哈達[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
[3]魯嵐.陳渠珍[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4]魯嵐.湘西統(tǒng)領陳渠珍[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1.
[5]李康學.大湘西演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陳晏生.聽哥哥回憶父親寫《艽野塵夢》的那段日子[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2725e0100cfow.html.
[7]馬麗華.如意高地[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
[8]張志忠.我的心喲在高原——徐劍《東方哈達》漫評[J].中關(guān)村,2006(11).
[9]陳晏生.我讀父親的《艽野塵夢》[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2725e0100cfow.html.
[10]溫普林.溫普林散文三篇[J].天涯,2000(1).
[11]楊瑞仁.《邊城》研究述略[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Jiao Ye Chen Meng:History and Legend not be Forgotten
TIAN Mao-Jun (Jishou University,Liberature School,Jishou Hunan 416000)
LU Ming-Yong (Jishou University,Business School,Jishou Hunan 416000)
Jiao Ye Chen Meng,a legendary literature work written by Chen Quzhen“The King of Xiang Xi”,besides its historical value,its ge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and military value need to be explored respectively.But at present,its study is only limited to the text annotate of this work and historical data references.Therefore,deeply exploring its academic value contributes not only to recognition of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in Tibetan areas and promotion of Han-Tibetan ethnic harmony,but also to the research of Chen Quzhen’s early life experiences,exploring its literary qualities of the important effects of early Shen Congwen.
Jiao Ye Chen Meng,History and Legend,research meaning
K827
A
1673-1395(2012)01-0031-04
2011 -10 -11
湖南省教育廳課題(08C671)
田茂軍(1963—),男,湖南龍山人,教授,主要從事湘西民族民間文化研究。
責任編輯 葉利榮 E-mail:yelir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