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致家,齊 魯 ,高曉東
(1.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生物與紡織材料研究所,天津300160;2.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江蘇常熟215532)
滌綸是合成纖維的第一大品種,但我國滌綸存在功能單一、技術(shù)含量不高等缺點。普通纖維已不能滿足國內(nèi)外市場對產(chǎn)品多樣化、功能化的需求,賦予常規(guī)化學(xué)纖維新的功能,是目前化纖新材料研究領(lǐng)域的重點和熱點,其中纖維的阻燃性和防水性是人們關(guān)注的熱點之一[1]?,F(xiàn)在市場上紡織品的阻燃性能和防水性能大多通過后整理來提高[2-5],這樣處理得到的產(chǎn)品存在不耐磨、不耐洗的缺點,且所用阻燃劑大多為鹵系阻燃劑,對人體健康和環(huán)境存在危害。作者采用環(huán)境友好型的磷氮系列新型阻燃劑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改性,進行皮芯復(fù)合紡絲[6],制備了皮層防水、芯層阻燃為特色的皮芯復(fù)合多功能PET纖維,克服了后整理工藝中不耐磨、不耐洗的缺點,具有永久阻燃、防水的優(yōu)點,其產(chǎn)品將廣泛用于紡織品服裝面料、防護服、裝飾織物等領(lǐng)域。
PET切片:纖維級,市售;環(huán)氧樹脂包覆聚磷酸銨(CK-APP105)粉末、無鹵膨脹型聚烯烴(CKPN201)、三聚氰胺脲酸鹽(CK-MCA):濮陽市誠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三聚氰焦磷酸鹽(MPP)、膨脹阻燃劑(FR635):深圳市宏泰基實業(yè)有限公司產(chǎn);聚偏氟乙烯(PVDF):上海東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助劑:鈦酸酯類偶聯(lián)劑,儀征天揚化工有限公司產(chǎn);相容劑:丙烯酸酯類接枝聚烯烴彈性體,自制。
SHR-25A型高速混合機:張家港海濱機械有限公司制;雙螺桿擠出造粒試驗機:南京達力特擠出機械有限公司制;PT450C型注塑機:力勁集團制;紡絲試驗機:大連華綸化纖工程有限公司制;KV900I型牽伸機:山西同豐纖維機械有限公司制;JF-4型氧指數(shù)測定儀:南京市江寧區(qū)分析儀器廠制;CZF-6型水平垂直燃燒測定儀:南京市江寧區(qū)分析儀器廠制;LLY-06BD型電子單纖維強力儀:萊州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制;JC2000C2型接觸角測量儀,上海中晨數(shù)字技術(shù)設(shè)備有限公司制。
1.2.1 皮層料的制備
將PET,PVDF,相容劑以及助劑按照一定的配方,先后放入高速混合機中并高速混合均勻,混合時間約5 min,然后通過雙螺桿擠出造粒試驗機造粒,制得改性防水PET切片。螺桿Ⅰ~Ⅴ區(qū)溫度分別為252,254,254,254,254 ℃,螺桿轉(zhuǎn)速100 r/min,喂料速度130 g/min。并將防水改性 PET切片通過熔融指數(shù)測試儀壓制成表面平整光滑的壓片,以待備用。
1.2.2 芯層料的制備
將PET、磷氮系阻燃劑、相容劑以及助劑分別按照一定的配方,先后放入高速混合機中并高速混合均勻,混合時間約5 min。然后通過雙螺桿擠出造粒試驗機造粒,制得改性阻燃PET切片。將改性阻燃PET物料通過注塑機制備符合標(biāo)準GB/T 2406.2—2009和GB/T 2408—2008要求的實驗所需樣條,對所制備的樣條進行清洗,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60℃條件下干燥20 h。雙螺桿擠出造粒工藝參數(shù):螺桿各區(qū)溫度分別為249,251,251,251,251 ℃,螺桿轉(zhuǎn)速 100 r/min,喂料速度130 g/min。
將所制備的皮、芯改性PET切片干燥2 h,干燥溫度70℃,此過程主要是烘干切片在造粒過程中因冷水冷卻而攜帶的表面水分,烘干后將切片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進行真空干燥,在160℃下,連續(xù)干燥24 h,以待紡絲。
通過皮芯復(fù)合紡絲制備3種配方的阻燃防水的皮芯復(fù)合多功能PET纖維。配方1:芯層料CK-APP105質(zhì)量分數(shù)為8%,皮層料PVDF質(zhì)量分數(shù)為6%,一定量的相容劑和助劑;配方2:芯層料CK-MCA質(zhì)量分數(shù)為8%,皮層料PVDF質(zhì)量分數(shù)為6%,一定量的相容劑和助劑;配方3:芯層料CK-APP105質(zhì)量分數(shù)為5.6%和CK-MCA質(zhì)量分數(shù)為2.4%,皮層料添加PVDF質(zhì)量分數(shù)為6%,一定量的相容劑和助劑。
組件為皮芯復(fù)合組件,噴絲板孔數(shù)為72孔。紡絲過程中,計量泵規(guī)格為2.4 mL/r。紡絲時,油劑泵轉(zhuǎn)速為33.6 r/min,芯層料泵供量為59.3 g/min,皮層料泵供量為29.3 g/min,皮芯復(fù)合比為20/40.5。紡絲實驗參數(shù)見表1。
表1 皮芯復(fù)合多功能PET纖維紡絲工藝參數(shù)Tab.1 Spinning parameters of sheath-core composite multifunctional PET fiber
通過牽伸機對紡出的卷繞絲進行拉伸處理,拉伸倍數(shù)為4,上熱盤溫度為80℃,熱板105℃,下熱盤為105℃。
極限氧指數(shù)(LOI):采用GB/T 2406.2—2009以及頂面點燃法的點火方式,通過氧指數(shù)測定儀對阻燃改性PET試樣進行極限氧指數(shù)測定實驗。
垂直燃燒性能:采用GB/T 2408—2008,點火時間10 s的方法,通過水平垂直燃燒測定儀對1.2.2制備的阻燃改性PET試樣進行垂直燃燒實驗,測其燃燒性能。
接觸角(θ):采用1.2.1制備的防水改性PET壓片,通過接觸角測量儀測量其θ。
力學(xué)性能:采用GB/T 14337—2008方法,間隔長度20 mm,拉伸速度20 mm/min,通過單纖維強力儀測定皮芯復(fù)合多功能PET纖維的斷裂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2.1.1 單一阻燃劑對PET的LOI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阻燃劑含量的增加,各阻燃體系的LOI值明顯增大,各阻燃體系LOI值的增長速率不同。其中,以CK-APP105的阻燃效果最佳,其質(zhì)量分數(shù)僅2%時,LOI達到26.5%,具有難燃效果,當(dāng)其質(zhì)量分數(shù)為6%時,LOI值高達30.7%,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圖1 單一阻燃劑含量對PET的LOI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ingle flame retardant content on LOI of PET
這是因為CK-APP105為磷系阻燃劑,磷系阻燃劑在受熱時能分解生成偏磷酸或磷酸,偏磷酸在高溫作用下聚合生成聚偏磷酸,而磷酸繼而脫水形成焦磷酸,生成的聚偏磷酸和焦磷酸附著在纖維表面,促使有機物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減少可燃性氣體一氧化碳的生成,降低纖維的燃燒性能。氮系阻燃劑和纖維素作用,促進交聯(lián)成炭,降低織物的分解溫度,產(chǎn)生不燃氣體,起到稀釋可燃氣體的作用[7]。同時,氮元素對提高磷元素的阻燃性能具有協(xié)同效率。
2.1.2 協(xié)同阻燃劑對PET的LOI的影響
CK-APP105為阻燃效率非常高的阻燃劑,CK-MCA為輔助阻燃劑和加工助劑,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和改善力學(xué)性能的作用。采用CKAPP105和CK-MCA協(xié)同阻燃劑以期望達到阻燃和加工的雙重協(xié)同效果[8]。其次,CK-MCA比較便宜,能降低成本。在添加阻燃劑總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條件下,探索了CK-APP105與CK-MCA的協(xié)同阻燃效果。
從表2可知,CK-APP105與CK-MCA協(xié)同體系隨著CK-APP105含量的增加,其LOI值先增大后減小,CK-APP105/CK-MCA的質(zhì)量比為7/3時,阻燃效果最佳,PET的LOI值達30.9%。
表2 協(xié)同阻燃劑對PET的LOI的影響Tab.2 Effect of synergistic flame retardant on LOI of PET
2.1.3 阻燃劑對PET的燃燒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在添加阻燃劑含量相同的情況下,CK-APP105阻燃體系的熔滴相對其他阻燃體系較少,且CK-APP105阻燃體系在添加阻燃劑質(zhì)量分數(shù)為12%時,垂直燃燒等級達到V-0級別。在各阻燃體系中以CK-APP105阻燃體系的阻燃性能最佳。為了進一步探索CK-APP105和CK-MCA的協(xié)同阻燃效果,選取添加阻燃劑總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通過垂直燃燒實驗測試 CKAPP105/CK-MCA在不同比例下的燃燒性能。結(jié)果表明:CK-APP105/CK-MCA質(zhì)量比在9/1,8/2,7/3,6/4時,垂直燃燒等級均為 V-0,質(zhì)量比為5/5時垂直燃燒等級是V-2,說明少量的 CKMCA的加入對垂直燃燒級別等級沒有影響。CKAPP105和CK-MCA共同阻燃減少了試樣燃燒時的熔滴數(shù)量,改善了試樣的燃燒狀況,具有一定的協(xié)同阻燃效果。
表3 添加單一阻燃劑后PET的垂直燃燒級別Tab.3 Vertical burning grade of PET added with single flame retardant
含氟聚合物具有低的表面自由能,材料表面的拒水、拒油、抗污、防粘性能高[8-9]。由圖 2 可以看出,PVDF的加入,改善了PET表面的疏水性,并隨著 PVDF含量的增加,水對 PVDF改性PET的θ逐漸增大。
圖2 不同PVDF含量的PET對水的θ的影響Fig.2 Effcet of PVDF content on θ between water and PET
由于共混作用,PVDF分散在PET相中,且有部分PVDF鏈段遷移到共混物表面,含氟聚合物鏈段在共混物表面的存在,增加了共混物表面的疏水性。隨著PVDF含量的增加,PVDF鏈段遷移并存在于共混物表面的幾率增大,使得共混物表面含氟聚合物的量逐漸增大,因此,隨著PVDF在PET中含量的增加,共混物表面對水的θ逐漸增大,PVDF改性PET表面表現(xiàn)出更強的疏水性。PVDF質(zhì)量分數(shù)由0加到30%的過程中,θ的變化隨著PVDF在PET中含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并在逐漸增大的過程中其增大趨勢逐漸變緩。當(dāng)添加的PVDF質(zhì)量分數(shù)的達到15%時,其θ大于90°,達到防水的效果。
由表4可見,配方2的纖維力學(xué)性能最好,紡絲時飄絲也少,但阻燃性能較差。配方1的纖維力學(xué)性能差,紡絲時飄絲多,不宜紡絲,但阻燃性能好。配方3的纖維力學(xué)性能比配方1的稍差,但阻燃性能好,飄絲較少,具有較好的紡絲性能。
表4 皮芯復(fù)合多功能PET纖維的力學(xué)性能Tab.4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heath-core composite multifunctional PET fiber
a.PET經(jīng)過各種阻燃劑共混改性后,其LOI值明顯增大,其中CK-APP105的阻燃效果最好,其質(zhì)量分數(shù)僅2%時,LOI值為26.5%,達到難燃效果。當(dāng)其質(zhì)量分數(shù)為 6%時,LOI值高達30.7%,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CK-APP105/CKMCA的質(zhì)量比為7/3時協(xié)同阻燃效果最佳。
b.各阻燃體系中,CK-APP105阻燃體系在添加阻燃劑質(zhì)量分數(shù)為12%時,垂直燃燒等級達到V-0級別,阻燃性能最佳。CK-APP105和CKMCA的協(xié)同阻燃不僅降低了原料成本,而且減少了熔滴數(shù)量,改善了阻燃效果。CK-APP105與CK-MCA總質(zhì)量分數(shù)為8%時,紡絲性能較好。
c.PET經(jīng)過PVDF改性后,接觸角增大,具有一定的防水效果,但考慮到PVDF對紡絲性能的影響,選擇質(zhì)量分數(shù)為6%,以便紡絲。
d.在配方3中,PET經(jīng)改性后,紡絲性能有所下降,紡絲時存在小量飄絲,有待改善,但依然具有較好的紡絲性能。通過熔融紡絲,可以制備兼具較高的阻燃效果和有效防水為一體的皮芯復(fù)合多功能PET纖維。
[1] Jiang L,Wang R,Yang B,et al.Binary cooperative complementary nanoscale interfacial materials[J].Pure Appl Chem,2000,72(1/2):73 -81.
[2] Nair G P.Flammability in textiles and routes to flame retardant textile-V[J].Colourage,2000,47(12):31-36.
[3] Ravadits I,Toth A,Marosi G,et al.Organosilicon surface layer on polyolefins to achieve improved flame retardancy through an oxygen barrier effect[J].Polym Degrad Stab,2001,74(3):419-422.
[4] Wi D Y,Kim I W,Kim J Y.Water repellent cotton fabrics prepared by PTFE RF sputtering[J].Fiber Polym,2009,10(1):98-101.
[5] Von Baeyer H C.The lotus effect[J].N Y Acad Sci,2000(2):12-16.
[6] 王玉忠.阻燃劑的發(fā)展史及聚酯纖維的阻燃改性[J].青島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1997,12(1):43-52.
[7] Le Bras M,Bourbigot S,Le Tallee Y,et al.Synergy in intumescence-application to β-cyclodextrin carbonisation agent in intumescent additives for fire retardant polyethylene formulations[J].Polym Degrad Stab,1997,56(1):11 - 21.
[8] 吳中杰,謝孔良.紙張用含氟防油劑的合成與應(yīng)用研究[J].造紙化學(xué)品,2005,17(2):4-7.
[9] Delucchi M,Turri S,Barbucci A,et al.Fluoropolyether coatings:Relationships of electrochemical impenda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barric properties,and polymer struture[J].J Polymer Sci,Part B:Polym Phy,2002,40(1):52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