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記》為文本"/>
王麥巧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714000)
淺析劉邦“君權(quán)神授”的神話
——以《史記》為文本
王麥巧
(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714000)
劉邦“君權(quán)神授”的神話介紹了其不同尋常的出身、長相、經(jīng)歷三方面。其功能表現(xiàn)為:一是刻畫人物心理,創(chuàng)造獨特氛圍;二是反映君權(quán)神授的觀念;三是揭示民俗文化心理的內(nèi)核。
劉邦;神話;君權(quán)神授;民俗
神話屬于口頭民俗的一種,神話“所反映的內(nèi)容是自然和社會,而支配自然和社會的是神和半神”[1]349。《史記》摹寫了劉邦“君權(quán)神授”的神話,所反映的內(nèi)容是社會,支配神話的卻并非神或半神,而是人——劉邦。這些神話介紹了劉邦不平凡的身世、長相、經(jīng)歷等。通過對它們的觀察,便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神話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對“君權(quán)神授”觀念的肯定、對封建統(tǒng)治的維護。本文試圖對劉邦神話的表層結(jié)構(gòu)、深層結(jié)構(gòu)及其內(nèi)核,進行簡略的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劉邦出身平民,“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后來卻成就了帝王之業(yè),很多人對此不理解,《史記·高祖本紀》從神話的角度進行了解釋。
文章一開始描繪了一幅古樸神秘的民俗文化圖景。在江蘇沛縣的大澤岸邊,劉媼休息入夢,“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2]187。這是彌漫著神秘氣氛的神靈崇拜情景。出身于農(nóng)民、僅當過亭長的劉邦,在逐鹿天下的戰(zhàn)爭中,巧妙地利用神靈崇拜活動,宣揚自己是“真龍?zhí)熳印?。而且賣酒者的行為證明劉邦這一做法卓有成效。劉邦“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shù)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債”[2]188。好酒好色的劉邦竟然是蛟龍的兒子,而劉季不過是他名義上的父親而已。當這個神話流傳當?shù)貢r,劉邦的心情文章沒有提及,留給讀者去想象:或是得意,或是擔心,擬或是期待?
相應于出身,文章描繪的面相圖進一步強化了神秘色彩。相面是一種民間風俗,古人經(jīng)常根據(jù)面相、身材斷定人的福禍。從面相看,劉邦“隆準而龍顏”,“隆準”者尊貴為王,“龍顏”者帝王相也。呂公正是相中了劉邦的“狀貌”,才自愿把呂雉嫁給劉邦。一個不見經(jīng)傳的老父相呂后說:“夫人天下貴人?!保?]189相孝惠說:“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保?]189相魯元亦貴,而呂后、孝惠、魯元之所以貴者,是因為劉邦面相“貴不可言”。到底貴到什么程度?老父未言及,答案不言而喻。因此劉邦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保?]189高興的心情溢于言表,真的能如老夫之言嗎?
劉邦不僅出身、長相非凡,其經(jīng)歷更是帶有傳奇色彩。劉邦曾經(jīng)“為縣送徙驪山”,途中白蛇當?shù)?,劉邦揮劍殺了白蛇。白蛇是“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189。赤蛇斬白蛇的畫面無非證明:蛟龍是赤帝,劉邦是赤帝之子。它預示著劉邦必定會亡秦,取而代之。因為秦起西北,為水德,色尚黑,秦始皇應該是一條黑龍??墒菛|南人都稱他為白蛇或白龍,即秦始皇為白帝子。漢為火德,色尚赤,劉邦自命為赤蛇或赤龍,是赤帝子。至此,劉邦已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追隨他的人也“日益畏之”。劉邦因此暗喜,而且變得自負起來。
斬白蛇的神話只是劉邦傳奇經(jīng)歷之一,傳奇經(jīng)歷之二是天子氣的神話。氣占是古代占卜術(shù)的一種,它認為,任何重大事件發(fā)生之前,相關(guān)的地點都會出現(xiàn)一定的征兆,時常表現(xiàn)為云氣的變化。如果能把握云氣中包含的信息,就能對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測。秦始皇時,大批招攬神仙方術(shù)之士,僅“候星氣者至三百人”[2]126。劉邦起事之后,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2]190。古代的東南指淮水、長江、浙江下游一帶,相當于現(xiàn)在的安徽、江蘇、浙江省的部分地方。劉邦起兵于東南沛縣,于是自以為秦始皇說的是他,因而“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2]190。但是屢屢被呂后找到,劉邦究其原因,呂后說:“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2]190呂后所說“云氣”即天子氣,頭頂天子之氣,當然必為天子。天子氣的神話不過是劉邦用來提高身價的手段而已,可是周圍的人卻信以為真,沛中子弟“多欲附者”,怎不令劉邦“心喜”呢?
關(guān)于劉邦身世、長相、經(jīng)歷的描寫因為這些民俗事象本身就具有神奇、令人著迷的外表形式,又由于這種民俗依然保持了古樸的形式外表,因而在表層展示了人物心理變化軌跡,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氛圍,為深層價值的揭示做好了鋪墊。
表層結(jié)構(gòu)的編碼并不是民俗描寫的終極目的,深層結(jié)構(gòu)的建構(gòu)才是其根本。深層結(jié)構(gòu)屬于文藝民俗文化層的審美,它關(guān)注的是“凝聚在物化產(chǎn)品之中的物質(zhì)文化與觀念文化的走向,是生命的生存狀態(tài),是對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反思和對社會民俗文化心理的思考”[3]161。關(guān)于劉邦的出生、面相、經(jīng)歷的神話傳說,追根溯源,其深層底蘊不能說與君權(quán)神授的觀念無關(guān)。
按照君權(quán)神授的看法,帝王的地位和權(quán)力是由“天”賦予的。上天之所以將天命授予某個特定的人,是因為此人膺受天命降臨人間,所以帝王的相貌非同常人。如黃帝,“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生黃帝于壽丘?!战驱堫?,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黃帝?!保?]573不僅如此,炎帝的身世也非凡人可比,《帝王世紀》上說:“神農(nóng)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敝劣诖笥?,根據(jù)《禮緯》記載,“禹母修已吞薏苡而生禹,因為姒氏?!眲钜膊桓势接?,他是神交之子,是蛟龍的后代,因此他長得“隆準而龍顏”,而且有“天子氣”。不同的是黃帝、炎帝、大禹的誕生神話,是上古神話在社會生活中自然的留存,劉邦的故事明顯是根據(jù)這些神話編造出來的。黃帝、炎帝、大禹的神話“是以神化氏族部落領(lǐng)袖的方式來彰顯天命下降于圣人的應然性與合法性的”[5]100。劉邦以龍神化自己,是因為劉邦的祖先有位叫劉累的,曾為夏帝孔甲豢龍。劉累相傳是堯的氏族,劉邦也因此成為堯的子孫,他的血統(tǒng)也相應地變得高貴起來,其政權(quán)也就取得“天之所命”的正統(tǒng)性與合法性。
天子,乃是天的長子或嗣子,即后世所說的太子。因此,原則上說,許多人都是天神之子,都有做天子的資格,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所謂德指的是天子替天行道,使政治安定,經(jīng)濟繁榮,人民幸福。黃帝有二十五子,其中十四人有德行,得以有姓。夏桀之時,“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乃踐天子位,代夏朝天下”[2]37-38。紂王荒淫失國,周修德行善有天下。周厲王無道,天下叛之;周幽王“數(shù)欺諸侯,諸侯叛之”[2]82。當劉邦起事之時,秦二世當政。二世任用趙高,誅大臣,酷刑法,亦即神話所說“白蛇當?shù)馈?。于此時,劉邦當仁不讓,擔當起“天子”的職責,拔劍斬白蛇,為天下除害,這是立德于天下。但是誅暴秦者并非只有劉邦一人,陳勝、項羽皆是秦末戰(zhàn)亂中的豪杰。陳勝首先發(fā)難,揭竿而起,拉開了亡秦的序幕??上ш悇俦慌淹角f賈所殺,功業(yè)未就。能與劉邦抗衡的是項羽,項羽是亡秦的主力,他“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是“近古以來未嘗有也”[2]184。如果論功的話,項羽更有資格王天下??上?,“項羽是秦始皇者流,以慘酷并天下,以強力霸諸侯,故人心不附而驟興驟亡。”[2]153而劉邦順應民心,知人善任,實行仁政,最終統(tǒng)一天下。
綜上所述,劉邦既受命于天,又德行天下,天子之位,非他莫屬。
任何一個民俗事象都不是無緣無故發(fā)生的,劉邦的神話只不過是外殼,精神意識則是民俗文化心理的內(nèi)核,那么,劉邦神話的內(nèi)核究竟是什么東西呢?
“在神話想象中,總是暗含有一種相信的活動。沒有對它的對象的實在性的相信,神話就會失去它的根基?!保?]96劉邦神話說明一件事:劉邦是真龍?zhí)熳?,它建立的根基是人們對龍神話的相信,對龍的崇拜。人們崇拜某物,一定是由于人們認為該物有某種特殊之處,能夠給人們帶來某些好處。龍崇拜的產(chǎn)生也是如此。把龍當作保護神,是龍崇拜的最原始的文化含義之一。人們崇拜龍,把它當作保護神,是因為他們認為龍具有避邪御兇的作用,能使他們起居平安、吉祥幸福。劉邦利用人們的這種崇拜心理,把神話當做政治宣傳的工具。因為要取得天下,首先要取信于民,從輿論上取得先機,更進一步操縱人們的意識,引導人們的意向,從而控制人們的行為。在那個迷信的時代,惟有神才能得到臣民的崇拜和信賴,從而心甘情愿地服從統(tǒng)治。因此,以神話來神化自己,應該說是最佳選擇。劉邦的神話宣傳策略應該是卓有成效。武負、王媼等老百姓把他當神看,樊噲、曹參、蕭何等手下對他死心塌地,沛中子弟追隨他,楚懷王稱他是“素寬大長者”,遣他“西略地”,從而先入定關(guān)中,“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隨著時局的變化以及劉邦威信的提高,韓信、陳平、張耳等都改投劉邦,連項羽的手下大將魏豹、英布等都先后投在劉邦的麾下。于此時,劉邦的宣傳策略取得圓滿成功。
與劉邦相比,陳勝也有鴻鵠之志。起事前,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讖語大造輿論,與劉邦“君權(quán)神授”的神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讖語是我國古代的政治預言,假托上天旨意或鬼神顯靈等寓示人們所期待、所關(guān)心的前景和未來。陳勝的“大楚興,陳勝王”讖語果然不負厚望,起到了號召民眾,鼓舞士氣,樹立權(quán)威的作用。但是,陳勝的讖語比起劉邦的神話不可同日而語,一是傳播的范圍窄,影響面小,只限于起義軍。二是沒有利用當時人們的心理,從思想深處說明“陳勝王”的必然性與合理性,難以贏得眾望。比起劉邦、陳勝,項羽則缺乏政治手腕。起事前,沒有做任何宣傳,雖然靠自己的實力稱霸天下,可由于暴虐,失去民心,將相叛離,導致失敗。
龍的原型是蛇,龍祟拜是從毒蛇禁忌轉(zhuǎn)變而來的。毒蛇是五毒之首,攻擊能力很強,一旦被它咬傷,如不采取緊急救助措施,任何生靈都有迅速喪失性命的危險。因此,人們對蛇產(chǎn)生敬畏與禁忌:不能冒犯、褻瀆,不能惹它生氣,否則就會招致災禍。這樣一種精神意識,可以為劉邦建立威嚴,產(chǎn)生震懾力。劉邦知道,覬覦皇位的不止他一個人。陳勝、項羽都曾稱王天下,他的手下彭越、英布也想稱王,韓信雖沒付之行動,心里未嘗沒有這樣的念頭。在群雄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劉邦利用龍嚇唬大家,保護自己。意思是他是真龍?zhí)熳樱遣荒苊胺?、褻瀆的,否則會招致災禍。久而久之,這種禁忌就成為大家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劉邦也因此達到了他的目的:把“異己”的力量轉(zhuǎn)化成了“順己”力量。
作為一個政治家,劉邦無疑是成功的,他的神話宣傳使他建立了威信,贏得了信任,為他登上寶座、鞏固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
[1]陶立璠.民俗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2]張大可.史記[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3]趙德利.文藝民俗美學[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
[4]張大可,鄧瑞全,許盤清.史記疏證卷一·五帝本紀[M]//安平秋,楊福平.逐鹿中原.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李友廣.先期天命觀念溯源[J].理論界,2009,(2):99-101.
[6][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On Liu Bang’s Myth of“Divine Right of Kings”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WANG Mai-qiao
(School of Humaniti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Liu Bang’s Myth of“Divine Right of Kings”involves three aspects:his unusual family background,appearance and experiences.Its functions are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as follows:First,i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s’psychology and creates the special atmosphere.Second,it shows the ideas of“Divine Right of Kings”.Third,it 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folk culture.
Liu Bang;myth;Divine Right of Kings;folk-custom
I206
A
1009—5128(2012)03—0046—03
2011—01—17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2010JK092);渭南師范學院秦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項目(QDZD1107)
王麥巧(1965—),女,陜西大荔人,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研究。
【責任編輯 詹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