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積會
(臨洮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臨洮 730500)
患者男,52歲,右側胸痛、氣促、發(fā)熱10天。自訴于入院10天前在飲酒后出現(xiàn)右側胸腹部劇痛,疼痛呈持續(xù)性,伴氣促,即去當?shù)匦l(wèi)生院就診,初步診斷“胃腸穿孔?”行剖腹探查術,術中發(fā)現(xiàn)闌尾輕微充血腫脹行闌尾切除術。術后患者胸痛、氣促明顯,出現(xiàn)發(fā)熱、乏力,遂轉入我院就診。入院查體:T:37.9℃;P:92次 /分;R:24 次 /分;BP:120/70 mmHg。神志清楚,呼吸略急促,精神疲憊。全身淺表淋巴結不大。右側胸廓略塌陷,右肺呼吸運動弱,右肺語顫減弱,叩診濁音,呼吸音低。腹平,肝脾肋緣下未觸及,右下腹可見一長約8cm的手術疤痕。胸腔穿刺抽液抽出極少量膿渣。血常規(guī)示:WBC:19.1 ×109/L;N:86.7%。血沉:70mm/h。結核抗體(-)。胸部正位片示右側大量胸腔積液。胸部CT 檢查示:(1)右側大量胸腔積液、呈間隔狀,夾雜有3個小氣液平面;(2)右下肺不張并感染。初步考慮為急性膿胸、結核性膿胸待排。入院后給予抗炎、輸液、支持治療,同時請?zhí)m州大學第二醫(yī)院及省腫瘤醫(yī)院胸外科專家閱片,均考慮急性膿胸,建議手術治療。于入院后一周在氣管插管、靜脈麻醉下行剖胸探查術。術中見胸腔內(nèi)有黃色粘稠壞死樣物約1500ml,有惡臭,壞死組織中有少量食物殘渣(菜葉),右肺中下葉與側胸壁構成一巨大膿腔,胸膜粘連緊密,右肺中下葉不張,被覆蓋的纖維組織束縛,下葉外側基底段壞死。食管中段有一長約5 cm的裂口,裂口不規(guī)則,周圍水腫明顯。術中診斷:(1)自發(fā)性食管破裂并急性膿胸;(2)右肺中下葉不張并肺部感染。術中向家屬詳細交待清楚病情,并說明相關處理措施,暫行膿胸引流術,待3月后如條件容許再行二期手術,家屬表示理解并簽字。遂清除胸腔內(nèi)膿性液體,盡量游離粘連的胸膜,切除少量壞死的右下肺葉,盡量清除肺臟表面的纖維素沉著,修補肺臟表面漏氣處,術中下入胃管,于食管裂孔處置入一“T”型引流管,縫合部分食管粘膜。以溫生理鹽水、甲硝唑反復沖洗胸腔后,分別于腋后線第8 肋間、右鎖骨中線第二肋間各留置一胸腔引流管,將“T”型引流管由腋后線第8 肋間另戳孔引出。同時常規(guī)行空腸造瘺術。術后給予吸氧、抗炎、輸液、輸血等對癥支持治療?;颊哂谛g后半月因經(jīng)濟困難自動要求出院,出院后一直從造瘺管內(nèi)注入流質(zhì)飲食,隨訪一月后患者失去聯(lián)系。
自發(fā)性食管破裂發(fā)病前絕大多數(shù)患者有飲酒和飽餐后嘔吐的經(jīng)歷,嘔吐的力量可使食管破裂。因高空墜地、腹部打擊傷、大笑、嚴重燒傷、舉重、打哈欠及用力排便等引起食管破裂的臨床報道少見。常見的破裂部位在食管下1/3 段,以左側壁最多見,占80%,發(fā)生于右側壁和雙側壁都可見到。食管裂口均呈縱長形,一個裂口多見,亦可見多個裂口。裂口小者在術中幾乎難以尋覓,長者可達10 cm 或12 cm,一般以5~7cm 長多見[1]。食管多直接破入胸膜腔,形成液氣胸,也可能僅破入縱隔,縱隔胸膜完整。進入胸膜腔的食物、消化液、氣體和口腔、胃腸的細菌在呼吸運動和心臟搏動的影響下,迅速擴延到整個胸膜腔。胸膜受激惹產(chǎn)生大量滲液,壓迫心肺,引起患者呼吸循環(huán)功能紊亂。由于低血容量合并感染等因素,患者很快進入休克狀態(tài),48小時可致患者死亡,未經(jīng)正確處理的患者很難存活一周以上[2]。臨床表現(xiàn)多為嘔吐、胸痛和皮下氣腫,多見于中年男性。胸部平片可顯示縱隔氣腫及縱隔增寬,如破潰至胸膜腔,即顯示液氣胸。吞服水溶性造影劑可證實診斷,準確率達95%。胸腔穿刺液多為棕色,有酸臭味,含高濃度的消化液。口服亞甲藍后穿刺,藍染的污穢胸液是診斷本病最簡捷的方法。外科手術是唯一的救治方法,文獻報道發(fā)病24小時以內(nèi)手術者病死率為25%,超過24小時則高達60%,超過48小時可達100%[3]。
自發(fā)性食管破裂的臨床表現(xiàn)易與多種疾病混淆,造成誤診,延誤治療。本病最易誤診為潰瘍穿孔,并被錯誤地施行開腹手術。因為本病癥狀與潰瘍病穿孔非常相似,且術前未常規(guī)做胸透或未排胸片。食管破裂癥狀有時與心肌梗死、心包炎癥狀相似,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可排除這些疾患。呼吸困難、心動過速、紫紺和突然開始胸痛等表現(xiàn),也可把本病誤診為肺梗死。急性胰腺炎亦可與本病混淆,因皆有大量飲酒史、腹痛和胸痛、嘔吐、胸腔有含淀粉酶的滲出液。食管破裂胸液的淀粉酶來自唾液,而血清淀粉酶并不高[3]。
自發(fā)性食管破裂臨床少見,因而誤診率高,而膿胸系食管破裂的直接并發(fā)癥,臨床上相對容易鑒別。而該例患者在基層衛(wèi)生院術前沒有詳細檢查誤診為“胃腸穿孔?”行剖腹探查術?;颊卟∈废鄬^長,高熱、胸痛、氣促,且一直進食,胸部X線及CT 檢查均提示:(1)右側大量胸腔積液、呈間隔狀,夾雜有3個小氣液平面;(2)右肺下葉不張并感染,未見縱隔增寬及縱隔炎的表現(xiàn)。同時請上級醫(yī)院專家二次會診,均多考慮急性膿胸。當時科室討論時考慮患者液氣胸可能為胸膜支氣管瘺造成,根本沒有想到食管破裂的可能,由于診斷思路窄及對部分臨床現(xiàn)象未予重視深究是導致誤診的直接原因。當時由于胸腔穿刺抽液困難,同時CT 提示為分隔狀液氣胸而沒有采取胸腔閉式引流術,如果當時采取胸腔閉式引流術,引流管內(nèi)發(fā)現(xiàn)食物殘渣亦可較早確診為食管破裂。
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遇到此類患者時一定要詳細詢問病史,整合病歷資料,拓寬診斷思路,綜合判斷??紤]面應寬,然后逐個排除,盡量減少誤診誤治。在診斷疑難疾病時不怕考慮的診斷太多,就怕診斷思路太窄想不到。在臨床工作中要善于透過各種復雜的疾病現(xiàn)象,結合臨床醫(yī)學理論,分析與認識疾病的真實本質(zhì),做出正確的診斷。筆者查閱相關資料,臨床上自發(fā)性食管破裂病例少見,誤診相對較多,該例患者在沒有手術的情況下能存活半月臨床實屬罕見,亦未見食管破裂誤診為急性膿胸的報道,特別提出以供同行借鑒。
[1]孫玉鶚.胸外科手術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
[2]石美鑫.實用外科學[M].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
[3]王其彰.自發(fā)性食管破裂[J].食管外科雜志,2005,4(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