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正 著
2012年3月
新世界出版社
該書收錄最近一年多時間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21場以公共外交為主題的對話,其中既有對現(xiàn)實案例的深入分析,又有溝通技巧的生動演繹,對話時雙方不回避矛盾,不隱瞞缺點,真正做到了直面問題,坦誠交流。
此書所涉及的人對談者從數(shù)量上來說有近百位,級別上也相當高(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美國前駐聯(lián)合國大使霍利迪,英國48家集團秘書長麥啟安,巴西駐上海副總領事桑帕約,日本外務省官房審議官北野充,還有哈佛、耶魯、南加州大學的著名學者以及 《紐約時報》等著名媒體負責人),均為在公共外交理論及實踐方面頗有創(chuàng)見的專業(yè)人士,可謂名流薈萃,智者云集。
作為一本高水平的對話集,本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對話雙方的互動性。直接認識可以縮短地理距離,而對話時雙方產(chǎn)生的互動則能強化公共外交的效果。針對不同對象,趙啟正會用不同的溝通方法,他曾多次告訴對談方:我尊重彼此具有的差異,從不追求完全的共識。這些言談看似非常輕松隨意,實則頗具深意。這也是趙啟正的談話容易給對方留下“坦率與開放”印象的原因。
集聚眾人的智慧是此書的另外一大特點。趙啟正出訪時抱著學習與交流的目的,每次對話時他都會謙虛地詢問對方,對于中國的公共外交有什么建議,對于中國講述自己的故事時遇到的難題有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因此本書可以視為“公共外交大家談”。
趙啟正深諳溝通的技巧與效果,他善于取譬,形象生動地說明問題。比如,他跟人解釋政協(xié)的作用時說“政協(xié)不是一盆花”。這樣的比喻終于令對方心服口服。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做公共外交要有技巧,那就是我們要向世界說明真實的中國,既要說明我們的進步,也需說明我們的不足。
幽默感是最易令對方產(chǎn)生好感與共鳴的。趙啟正的講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比如他出訪美國的日程是先到耶魯再去哈佛。在耶魯大學時,賓主相談甚歡。趙啟正臨走時就笑問:“如果耶魯已經(jīng)征服了我,還有必要去哈佛嗎?”對方一聽大樂。
深入淺出是趙啟正一貫的講話風格。趙啟正主張以故事或案例的形式進行交流(如美國二戰(zhàn)時飛行員吉米·福克斯的故事),除了效果更明顯外,還能吸引更多的公眾參與到公共外交的實踐中來。事實證明,這樣的對外溝通技巧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