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吳華琴
(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河南鄭州 450015)
用來盛放壓載物的艙室稱作壓載艙,壓載物是使船舶穩(wěn)定便于操作的重物,通常為海水。壓載物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在船舶空載時保持一定深度的吃水不至于傾覆。在船舶負載狀態(tài)下,用壓載物在各個壓載艙之間壓載和調(diào)節(jié),使得船舶在特定的水域中順利安全地航行。
根據(jù)船舶的航行區(qū)域和特殊作用,設(shè)計特殊的壓載艙位置。文中所舉例子的船舶壓載艙設(shè)計在船舶的兩翼。圖1為船舶艙室的俯視圖,船舶共有16個艙室,1~8號艙室為壓載艙,9~16號艙室為貨物艙。當不同貨物艙裝貨時,要選擇不同的壓載艙配平,在貨物艙注入貨物時,要調(diào)節(jié)壓載艙進水閥流量來保持船舶即時平衡。
當某個貨艙中注入貨物時,選擇哪個壓載艙才能避免船舶偏載?選擇哪個壓載艙最優(yōu)?下面舉例說明。
圖1中,O點為船舶橫向和縱向的中心。如果14號艙裝貨后,應(yīng)該選擇哪個壓載艙注水來達到船體平衡?從圖上可看出,14號艙的重心O14對船中心O力臂為恰好在同一直線上,且3所以,如果14號艙裝貨后,選擇4號艙注水可以達到船體平衡,注水重量是貨物重量的1/3,即3g14=g4。同理,13號艙裝貨后,選擇8號艙注水,3g13=g8;15號艙裝貨后,選擇5號艙注水,3g15=g5;16號艙裝貨后,選擇9號艙注水,3g16=g9,可以達到船體平衡。
圖1 船舶艙室的俯視圖Fig.1Planform of cabins
如果10號艙裝貨后,應(yīng)該選擇哪個艙注水來達到船體平衡?從圖中可看出,任何壓載艙的重心都不在直線上,而4號艙和8號艙的重心連線有1個交點Oy,即同時在4號艙和8號艙注水使得其總體的重心在Oy,船體有可能平衡。若艙室的長和寬分別為2a和2b,在船體平衡時滿足公式:
同理可以推出,9號艙裝貨時,給4號和8號艙注水可以平衡,注水量為
11 號艙裝貨時,給1號和5號艙注水可以平衡,注水量為
12 號艙裝貨時,給1號和5號艙注水可以平衡,注水量為
要確定船舶穩(wěn)心高、重心高和浮心高,首先確定一個固定基準面。船舶正浮時,將穩(wěn)心、重心和浮心到基準面的高度分別用表示[3]。
圖2 船舶橫截面Fig.2Cross section of ship
由圖可見:
可得:
將貨物重心從船舶中垂線位置g0水平右移到g1,此時系統(tǒng)的重心位置由G1平行右移到G2,可得:
由圖可見:
可得:
如圖3所示,系統(tǒng)重心在G1時,水線在直線W0S0上,浮心在B1;系統(tǒng)重心在G2時,船舶傾斜角度θ后再次平衡,水線為W1S1,浮心在B2,重力和浮力作用在垂線B2M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r為船舶橫剖面的半寬,L為船舶縱向全長,V為系統(tǒng)的排水量[4]。
圖3 船舶橫截面Fig.3Cross section of ship
r(在角度很小的條件下成立),所以變化的水體對原心O的體積力矩為
實際上,2條水線之間的水體積力矩等于浮力體積力矩[5],因此
船舶正浮時,浮心位置可以通過吃水量和浮心曲線查出,浮心位置是吃水量的函數(shù)。確定浮心高度后,穩(wěn)心高度KM可定:
排水量和系統(tǒng)總重的關(guān)系為
式中:ρ為水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又有式(1),所以
式中:V為g0的函數(shù)。
令
從圖3可見:
結(jié)合式(4)、(16)和式(17)可知:
從式(21)來看,知道貨物的重量和重心后,可以推算出船舶傾斜角度。對于已知貨艙,貨物重心位置距離船舶中心的位置是一定的,即已知。所以,當貨艙不斷注入貨物時,tan θ會隨著g0的增加而變化。當傾角達到船舶允許的最大傾斜角后,就必須給壓載艙注入壓載物使得船舶避免過度傾斜。假如9號艙裝貨時,要給4號和8號艙注入壓載水實現(xiàn)平衡,控制4號艙和8號艙的壓載閥速度使得注入壓載水的重量和貨物的重量滿足式(2)。利用計算機可以對壓載閥的開閉以及開閉角度實現(xiàn)有效控制,從而控制壓載物的注入速度和流量[3]。
本文根據(jù)船舶受力分析,推導計算出船舶傾角和貨物重量以及重心的關(guān)系。為使船體保持靜態(tài)平衡,文中也推導出注入壓載物的重量和貨物重量的關(guān)系。這對于計算機控制的閥門控制系統(tǒng)非常有效,只要通過程序來設(shè)定壓載閥流速就可以控制壓載物的流量,從而保持船體隨時滿足靜態(tài)平衡狀態(tài)[6]。
[1]黃德波.船舶工程專業(yè)英語[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1.43-57.
[2]付淑英,等.應(yīng)用物理基礎(chǔ)[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67-71.
[3]陳雪深,等.船舶原理與結(jié)構(gòu)[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0.26-33.
[4]張慶靈.高等數(shù)學輔導[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79-82.
[5]韓云瑞,等.微積分學習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96-101.
[6]周曉波,等.基于MCGS的CAN總線網(wǎng)絡(luò)實現(xiàn)方法[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09,(4):67-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