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溪全
(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泉州分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淺議起重機把鉤工觸電預防
潘溪全
(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泉州分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針對起重機械觸電事故的多發(fā)性,本文從一起汽車起重機卸載貨物時,把鉤工觸電死亡的事故入手,通過現場勘查和分析,結合事故致因理論,找出把鉤工觸電致死的原因,運用事故預防理論,針對此類事故提出防范措施,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fā)生。
事故案例;事故分析;預防措施
起重作業(yè)是一種事故多發(fā)的作業(yè)。據統(tǒng)計,在機械、冶金建筑、港口和鐵路等產業(yè)中,起重機械傷害事故占這些產業(yè)事故的30%左右。隨著土木建筑工程的發(fā)展,在室外施工現場從事起重運輸作業(yè)的自行式起重機,如隨車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和履帶起重機越來越多。雖然這些起重機的動力電源并非電力,卻經常出現觸電事故。近些年在國內已連續(xù)發(fā)生了數起野外施工作業(yè)的自行式起重機懸臂觸及高壓電線,造成操作人員觸電致死。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觸電死亡中,把鉤工的觸電死亡率高達25%。如下例某工地現場,施工單位指派吊車司機、指揮、普工、把鉤工等將H型鋼吊卸在圍墻邊的空地上時,發(fā)生了一起把鉤工(負責將吊繩捆扎在型鋼上)觸電死亡的事故。
圖1和圖2是根據當事人的筆錄和現場勘察的情況模擬繪制的。
(1)圖1中的鋪地鋼板,是由于雨天,地面有泥水、泥坑,為了汽車起重機起吊時的穩(wěn)定,而墊上鋼板,汽車起重機的四套支腿支撐在鋼板上;
(2)圖2所示作業(yè)場地是一條寬約8m的通道。通道北側為寬約1.7m的凹坑,作為H型鋼的臨時堆放場,通道的南側是低洼地,外連路橋基礎。鋪上鋼板之后,可供站立的濕泥地不足1.0m。事故發(fā)生時,死者站立在汽車起重機后側左邊的支撐腳旁。
(3)汽車起重機四套支撐用的支腿已伸出,并支撐在鋪地鋼板上。
圖3中,北側的臨時堆放場地寬約1.7m,上方為10kV的高壓線,高12m,橫擔離地11m,橫擔上一根相線的投影離圍墻約0.5m。這樣,若要沿臨時堆放場靠墻堆放H型鋼時,型鋼與相線的投影距離不足0.7m。
現場作業(yè)時選用自備(常用)的鋼絲繩,長10m。用這樣的鋼絲繩捆扎1根H型鋼,型鋼高220mm,采用旋扣壓緊后起吊。此時起重機吊鉤距H型鋼約為9~9.2m。運載H型鋼的大貨車的車箱板離地面為1.5m,貨車車箱板的高度為0.8m。因此,捆扎后從貨車車箱里吊出來,汽車起重機的吊鉤離地面至少應為9.2+1.5+0.8=11.5 m。
現場汽車起重機的起重臂頂端的導向輪高出架空線塔桿頂端約3.0m,即起頂重臂上部、重物(H型鋼)分別置于高壓線的上、下兩側。汽車吊將H型鋼吊離貨車車箱后要旋轉若干角度,轉到北側臨時堆放場的方向。旋轉時有一定的速度,H型鋼在運動中有一定的慣性,不可避免有一定的晃動,所以兩端配2名普工幫扶,當H型鋼落下后,解開繩扣,抽出鋼絲繩,再進行下一根裝卸作業(yè)。
實際吊運時,由于操作中吊物難免擺動或有風時吊物擺動更大,這樣鋼絲繩與架空裸導線的距離遠達不到3m的安全距離要求。
(1)與10kV架空線的安全距離不夠是釀成該起觸電事故的直接原因。
《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JB 8716-1998)[1]第10.4條規(guī)定“在輸電線附近或電磁波感應較強地區(qū)作業(yè)時,起重機應設置接近輸電線警報器或有防電磁波感應措施,其起重臂、吊具、輔具、鋼絲繩、纜風繩和重物等與輸電線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表1的規(guī)定” 。
?
從現場勘察與分析表明,施工現場有高壓輸電線,吊車的伸縮臂伸出吊載后,使起重臂端部和鋼絲繩靠近高壓線,其距離小于安全距離3m,加上旋轉時的慣性晃動,更縮小了鋼絲繩到高壓裸線的水平距離。起重機在電磁場的危險區(qū)域內工作,尤其是在夜間操作,更不容易觀察到起重機鋼絲繩等部件與輸電線的距離,如果靠墻堆放工字鋼,則水平距離D便遠小于0.5m,甚至有可能瞬時觸及高壓裸線。由于安全距離不足,使起重臂與高壓線間的空氣發(fā)生電離放電,與其接觸使吊鉤及鋼絲繩吊索帶電并傳到汽車支承腳和鋪地鋼板上,造成高壓線一相落地的故障,四個支承腳就相當于高壓電落地點。
(2)跨步電壓是本案死者觸電死亡的直接原因。
當帶電體接地時,電流向大地擴散,其電位分布以接地點為圓心向圓周擴散,在不同位置形成電位差。若人站在這個區(qū)域內,則兩腳之間的電壓,稱為跨步電壓,如果人離電線落地點8~10米以內就有可能發(fā)生跨步電壓觸電。
人受到跨步電壓時,電流雖然是沿著人的下身,從腳經腿、胯部又到腳與大地形成通路,沒有經過人體的重要器官,好像比較安全。但實際并非如此,因為人受到較高的跨步電壓作用時,雙腳會抽筋,倒在地上。這不僅使作用于身上的電流增加,而且使電流的路徑改變,完全可能流經人體重要器官,如從頭到手或腳。經驗證明,人倒地后電流在體內持續(xù)作用2秒鐘,這種觸電就會致命。
從安全技術層面分析,本起死亡事故主要是跨步電壓引起的。汽車起重機鋼絲繩瞬間靠近或觸及單相高壓線,電流通過汽車起重機-支承腳-鋪地鋼板接地,如同單根高壓線斷線、落地,在斷線落地處存在著高壓電位。從現場勘察和分析可知,本案死者站在支承腳旁,并且雙腳不可能并緊,就可能產生跨步電壓,電擊倒地、死亡。如果死者雙腳都并緊站在墊機的鋼板上,電擊時不倒地、穿電工鞋,可能會幸免一死。
該案例不能簡單作為個例來處理,必須提高警惕,認真對待。為避免發(fā)生類似事故,現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1)全面落實企業(y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規(guī)定,確保汽車起重機經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后投入使用和作業(yè)人員持證上崗[2]。
(2)制定出高壓線下作業(yè)的安全作業(yè)規(guī)程,嚴格遵守安全規(guī)程作業(yè)才是防止高壓線下從事吊裝作業(yè)人員觸電的根本保證。
(3)在高壓線下從事吊裝吊載作業(yè),為防止重物搖擺和造成觸電,可用尼龍繩或麻繩牽引吊載,以防觸電?,F場作業(yè)人員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按要求穿戴耐高壓絕緣鞋、絕緣手套等勞動防護用品,一切行動聽從指揮,做到有條不紊。
(4)在高壓線下作業(yè),必須安排專人現場安全監(jiān)督,加強安全生產教育,提升特殊作業(yè)環(huán)境下安全作業(yè)技術知識。起重機司機和裝卸工要意識到吊裝過程中鋼絲繩和高壓線之間小于安全距離時會產生電離放電,不要錯誤地認為只有物體直接接觸高壓線才會產生危險。
(5)提升設備保護性能,加裝汽車起重機吊臂觸電安全保護裝置,有效的聲光報警系統(tǒng)能及時預報,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6)作業(yè)前,在汽車起重機金屬結構上臨時架設接地小于4區(qū)歐姆的接地電阻,也能避免事故的發(fā)生。[3-4]
[1] JB 8716-1998,汽車起重機和輪胎起重機安全規(guī)程(S).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9號,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Z),2009.
[3] 國家質檢總局第92號公告,起重機械安全監(jiān)察規(guī)定(Z),2004.
[4]TSG Q7015-2008,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guī)則(S).
Discussion on the Electric Shock Prevention of Crane Hook Worker
PAN Xiquan
( Fujian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Quanzhou Branch Institute, Quanzhou 362000, Fujian, China )
Aiming at preventing hoisting machinery electric shock accidents, an electric shock related fatality of a lander during goods discharging of crane was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pplying the theory of accident causation,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s researched.Besidos, through accident prevention theory, th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gainst such cases are propos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similar accidents.
Accident case; Case study; Precautionary measures
2012-02-24
潘溪全,男,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泉州分院,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