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 中國醫(yī)科大學
淺析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羅華 中國醫(yī)科大學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作為醫(yī)學院校的一名英語教師,筆者深刻感覺到大多數(shù)醫(yī)學本科學生經過在校5年的學習后,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并不能令人樂觀,很多人難以自如地用英語進行對外交流,滿足不了社會各界對人才的需要和水平的要求。本文就在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闡述自己的觀點。
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學;語言;能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和擴大,社會與經濟不斷發(fā)展,國際交流日益增加,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越來越多的既要精通專業(yè)知識又要具備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通過近年來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和個人的一些調查,不難發(fā)現(xiàn)當今的英語教學很難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大多數(shù)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畢業(yè)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不能令人樂觀。盡管他們通過了四、六級考試,甚至取得了優(yōu)秀成績,卻依然難以自如地用英語進行對外交流。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重四、六級考試,輕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重語言材料的輸入,輕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重基礎階段教學,輕提高階段教學,這一“重”一“輕”客觀地反映出醫(y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如何在教學中發(fā)揚長處,彌補不足,理順“重”與“輕”的辯證關系,找出對策,力求在學生英語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見到實效,是醫(y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談一下筆者的看法和做法。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言是交際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或口頭的交際能力,具體地講,就是要打好語言基礎,練好基本功,從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考試誠然是督促檢查和促進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有效手段,但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才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中心??荚嚲哂袑蜃饔?,對教與學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前幾年不少學校過分強調應考。一切從應考出發(fā),片面追求四、六級通過率,甚至搞題海戰(zhàn)術,沖擊了正常教學,忽視了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荚嚨倪@種導向作用還極易使學生養(yǎng)成四、六級證書到手,英語松手的近利思想和做法,從而挫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影響進一步的學習。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全國性標準化書面考試,客觀題占較大比例,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無法全面地檢查學生的英語能力,特別是口語能力顯得尤為突出。針對這一實際性情況,近年來我們堅持常規(guī)教學,除正常教學外,在教學中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及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另外,我們還加強教學管理改革考試項目,增加主觀題量及口語測試,現(xiàn)在每學期考試主、客題各占50%,口語成績作為參考成績。考試后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與教學建議在開學初向教師通報并進行討論及交流,以利于教師更好地組織安排教學,不斷改進和提高。現(xiàn)在的在校大學生都是新世紀人才,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應著眼于未來,著手于現(xiàn)在,全面深刻理解《教學大綱》的實質,既要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注重“接受能力”,如聽和讀的培養(yǎng),又要重視“產出技能”的培養(yǎng),如寫和說等。
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是學和用的兩頭,輸出功能越活躍,越能提高輸入的數(shù)量和質量,沒有輸出就不可能養(yǎng)成口頭或書面的語言交際能力。學習語言應當首先是足量的可理解的目標語以聽或書面語的形式輸入,再經過大量的書面和口頭的練習,將所學語言材料相當熟練地掌握后,才能有比較強的輸出能力。學生的輸出能力的高低與所學知識的熟練程度有直接的關系。大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而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注重的仍是語言點的講解、語法結構的分析和課文難句的理解,基本上仍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課,或是某篇課文的理解課,與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仍有相當?shù)牟罹?。對于學生已理解的內容應達到何等熟練程度,有多少能用于實際交往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者不是很多。大家知道,制約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提高有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教師的授課模式,2007年9月教育部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際中能夠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备鶕艘?,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嘗試改進和完善目前的大學英語授課模式:
①將從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型改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精講,學生多練。
②注重學生理解的同時,提高對熟練程度的要求。
③注重以課文為中心的專題討論或相關內容的討論。
《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應“掌握較高的閱讀技能,能順利閱讀并正確理解語言難度較高,內容比較廣泛的一般題材文章和科普,科技讀物?!蓖瑫r大學英語系列教材也配備了“快速閱讀”和泛讀教材,但泛讀教材卻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大學英語的課時數(shù)有限,周學時為4;
②大學英語課只設精讀課和聽力課,卻未設泛讀課;
③雖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但缺乏有效的檢查和督促;
④教師過于強調閱讀技巧的作用,忽視了泛讀“質”與“量”的要求。
重視精讀課的教學是正確的,關鍵在于對精讀課的認識。大學英語的精讀課應該是聽、讀、寫、說、譯諸項能力并重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課,不應僅限于精讀課文的處理。這就要求教師在精讀課極為有限的時間內,抽出適當?shù)臅r間處理快速閱讀,加強對泛讀課的檢查和督促,注重閱讀技巧在實際閱讀中的應用,同時,應積極鼓勵學生查詞典,以確保學生正確理解所讀的文章,特別是目前基礎階段大學英語泛讀中出現(xiàn)的生詞多為積極詞匯,如僅靠“技巧,,不查詞典,不利于擴大單詞量,也不利于培養(yǎng)認真刻苦,好求甚解的習慣。
只有在重精讀課的同時,探索出一套正確對待、檢查、督促和處理泛讀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保證學生能力的提高。
能夠精心準備,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無疑是抓住了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課外活動的輔助作用也同樣不容忽視?,F(xiàn)在大學英語的周學時為4小時,時間極其有限,僅靠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要使學生進一步復習、消化、鞏固和提高所學的內容,在不可能增加學時的情況下,只能充分地利用課外時間,有效地組織好課外的活動。以避免課外放手不管,學生盲目無所適從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下面幾點:
①上好新生的第一堂課。給學生講明教學大綱的要求,介紹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方法,順利完成中學到大學的過渡。
②使學生養(yǎng)成晨讀和每天練聽力,以及讀英文報紙的習慣。
③充分發(fā)揮英語角,英語俱樂部的作用。
③定期組織朗讀、講演、作文、英文歌曲,和講英語故事比賽。
⑤對學生的課外活動要求,應具有明確性、趣味性,系統(tǒng)性和導向性。
為了確保課外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可利用少量的課堂時間進行檢查,并進行必要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課外英語學習真正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堅持不懈,終生受益。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和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寫和說能力?!爆F(xiàn)實情況是,比較重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但口語培養(yǎng)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不應有的忽視。主要表現(xiàn)在下面兩個方面。
①四、六級考試中閱讀理解占了較大分量,對學生的口語能力無法考察。
②閱讀教材占據市場,至今卻沒有一套針對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實用性口語教材。
筆者認為,形勢的發(fā)展對學生的口語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聽、讀、寫、說、譯諸項能力是相互促進的,片面地追求一種或幾種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不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特別是口語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到學生課內和課外活動的參與。如能對口語能力培養(yǎng)給予適當?shù)闹匾晫O大的促進其他功能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應當:
①注意課堂上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
②著手編寫一套適合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使用的口語教材,已成為當務之急??谡Z教材應與大學生活密切相關。有較強的實用性。
②在每次考試中設定平常分,體現(xiàn)對口語能力的重視。
④充分發(fā)揮外交和外語教學錄像片的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從我國的外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正確借鑒國外的教學理論和經驗,探索出一套大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1]李蔭華.大學英語精讀3.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
[2]錢冠臉.閱“讀時盡量不查字典”辯.外語界(第二期),1995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3.077
作者介紹
羅華,中國醫(yī)科大學英語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