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步春
我國是韭菜生產大國,并且每年都有韭菜出口日本。近年來,受國內“毒韭菜”事件和發(fā)達國家技術貿易壁壘的影響,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韭菜出口的一大“瓶頸”。 因此,在出口韭菜生產中如何防治病蟲害,才能使產品達到出口國標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據(jù)此,筆者根據(jù)客商要求并借鑒日本“肯定列表”標準,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現(xiàn)總結如下。
韭菜病蟲害應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優(yōu)先采用生物防治,協(xié)調利用物理防治,科學合理應用化學防治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創(chuàng)造有利于韭菜生產,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為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主要以防治灰霉病、疫病、韭蛆、斑潛蠅、薊馬等為防治對象,以防治韭蛆為重點。
3.1 不使用國內外禁用和限用農藥 我國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農藥有23 種,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農藥名單有19種;日本“肯定列表”發(fā)布不得檢出物質有19 種。這些農藥在韭菜生產中要特別注意不能使用。
3.2 選擇農藥最高殘留限量(MRL)高的農藥 一般來講,最高殘留限量在0.01 mg·kg-1以下的農藥禁
止使用;0.01~0.1 mg·kg-1的農藥盡量限制使用,韭菜生長后期應避免使用;0.1~1 mg·kg-1的農藥要有選擇性使用,韭菜生長后期限制使用;大于1 mg·kg-1可推薦使用,但要嚴格按照良好農業(yè)規(guī)范(GAP)要求進行操作(以上為筆者總結出的一些經驗,按照此方法選擇農藥,一般農藥殘留風險會大大降低,在實際運用中要控制好農藥用量、使用次數(shù)和安全間隔期)。例如,我國韭菜生產中常用的毒死蜱、甲氰菊酯、嘧霉胺等農藥,在日本肯定列表中限量為0.01 mg·kg-1,因此,在出口韭菜生產中要注意回避使用。
3.3 合理混配或輪換使用藥劑 農藥合理混用可以提高藥效、減少噴施次數(shù)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單個藥劑的殘留特性基本不會改變。同時,合理混用、輪換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或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藥劑,可以克服和推遲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和發(fā)展。
4.1 農業(yè)防治
4.1.1 選用抗病品種 灰霉病和疫病是為害韭菜的兩大侵染性病害,選用抗性較強的鐵桿黑苗、791、平韭4 號、大金鉤等優(yōu)良品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害發(fā)生。
4.1.2 合理輪作 韭菜應與非百合科蔬菜實行3 a(年)以上輪作,以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有條件的地區(qū)進行水旱輪作對韭蛆防效更好。
4.1.3 科學施肥 韭菜是喜肥作物,施肥應以氮肥為主,并配合適當?shù)牧住⑩浄?,以使韭菜生長旺盛,增強植株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韭蛆成蟲喜食腐敗物,因此,需施用腐熟的有機肥,不僅可減輕韭蛆的發(fā)生,還可避免將蟲卵、病菌帶入田中。
4.1.4 適時灌溉 在冬季土壤結凍前、春季化凍后進行冬灌、春灌,能有效降低韭蛆及地下害蟲蟲口基數(shù);高溫多雨季節(jié)及時排澇,防止田間積水,減輕疫病發(fā)生。
4.1.5 加強管理 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病株,并帶出田外集中處理,防止病菌蔓延;每次收割2~3 d(天)后,在韭菜根部撒施草木灰,每667 m2用量300 kg 左右,既治韭蛆又增產。
4.2 物理防治
4.2.1 糖醋酒液誘殺 糖、醋、酒、水和90%敵百蟲晶體按3∶3∶1∶10∶0.6 配成藥液,每667 m2放置2~3 盆,每2~3 d(天)更換藥液,誘殺種蠅類害蟲。
4.2.2 燈光誘殺 利用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誘殺成蟲,既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又保護天敵。殺蟲燈架設高度1.2~1.5 m,每1 334 m2(2 畝)安裝1 臺。
4.2.3 黃板誘殺 在防蟲網內設置涂有粘著劑的黃板誘殺蚜蟲、潛葉蠅和韭蛆等成蟲。黃板規(guī)格以30 cm×20 cm 為宜,懸掛于植株上方10~15 cm 處,每667 m2懸掛30~40 塊。
4.2.4 設置防蟲網 在3月中旬至11月下旬全程覆蓋防蟲網,可有效阻止蚜蟲、斑潛蠅、韭蛆等成蟲侵入為害,生產上建議使用40 目銀灰色防蟲網,直接罩在大棚骨架上,或搭水平棚架覆蓋。
4.3 生物防治 成蟲羽化期可用5%除蟲菊素乳油1 000~1 500 倍液噴霧防治韭蛆、斑潛蠅,每隔5~7 d(天)防治1 次,連續(xù)噴2~3 次;幼蟲為害期可用0.5%印楝素乳油600~800 倍液灌根防治韭蛆,每隔7~10 d(天)灌1 次,連續(xù)灌根2~3 次。
4.4 化學防治
4.4.1 灰霉病 主要為害葉片,發(fā)病初期用25%嘧菌酯懸浮劑1 500 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天)噴1 次,交替防治2~3 次。
4.4.2 疫病 發(fā)病后,根、莖、葉、花薹皆可被害,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5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或64%惡霜靈+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天)噴1 次,交替防治2~3 次。
4.4.3 韭蛆 在幼蟲為害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 倍液,或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 000 倍液,或20%吡·辛乳油200 倍液,用去掉噴頭的噴霧器對準韭菜根部澆灌,隔7~10 d(天)再灌1 次。在成蟲羽化盛期,每667 m2順壟撒施2.5%敵百蟲粉劑2.0~2.5 kg,或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天)噴1 次,交替防治2~3 次。
4.4.4 斑潛蠅 在產卵盛期至幼蟲孵化初期,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 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 500~3 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天)噴1 次,交替防治2~3 次。
4.4.5 薊馬 在幼蟲發(fā)生盛期,用10%吡蟲啉可濕量粉劑1 500 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20%丁硫克百威乳油2 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天)噴1 次,交替防治2~3 次。
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藥至作物收獲時必須間隔的天數(shù)。農藥的混劑要執(zhí)行其中殘留量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間隔期。在實際生產中,最后一次噴藥到作物收獲的時間應盡可能比規(guī)定的安全間隔期長。表1 為出口日本韭菜病蟲害防治農藥殘留控制范圍。農藥殘留控制范圍是防治方案用藥可控制的殘留值,也是日本規(guī)定的殘留限量標準。
表1 出口日本韭菜病蟲害防治殘留控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