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鵬飛 杜耀中
摘要: 具象繪畫有著明確的目的,那就是造型準確、生動,而抽象藝術教學的難度在于抽象本身的不明確性。抽象不會說話,但人們可以從點、線、面,規(guī)則形與不規(guī)則形,冷抽象與暖抽象中感受到不同圖形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關鍵詞: 設計素描課程抽象語言的形成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實踐特點
抽象語言的形成是設計素描課程的重要單元,是幫助學生由具象繪畫向抽象藝術轉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又對教師是一種挑戰(zhàn)。本文重點探討設計素描抽象語言形成單元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和實踐特點。
一、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穩(wěn)中求變
本章教學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什么是抽象概念、抽象設計素描的形式、抽象要注意的問題、抽象所要把握的原則。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難度由易到難,知識層次上由淺至深。
(一)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抽象的概念。所謂抽象,一般指抽取同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或特征,舍棄其他非本質的屬性或特征的思維過程。抽象圖形語言系統(tǒng)是人工語言中的圖符語言系統(tǒng)之一,新技術傳播環(huán)境下的視覺語言系統(tǒng)的一種。抽象的含義在這里是這樣描述的:一種意象,如果能代表或再現(xiàn)所有其他個別的意象,就是一般普遍性的或抽象的;如果只考慮它自身,就是個別的。
(二)在抽象設計素描的形式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服裝標識設計,國家重大標志性建筑,周圍的現(xiàn)代廣告招牌,書籍裝幀,指示系統(tǒng)中運用的抽象圖形來把學生帶入抽象應用的世界,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抽象藝術學習的熱情。與以往藝術教學的不同是,具象繪畫有著明確的目的,那就是造型準確、生動,而抽象藝術教學的難度在于抽象本身的不明確性,抽象不會說話,但人們可以從點、線、面,規(guī)則形與不規(guī)則形,冷抽象與暖抽象中感受到不同圖形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值得強調的是在學生實踐之前不要過多地問“為什么”,實踐過程中和實踐之后,學生自然會從所做作品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抽象的意義和美感。
(三)注意將抽象和具象聯(lián)系起來講。在設計素描中,我們只能從“具象”開始,它既是前提,又是基礎。我們要從“具象”中尋找“抽象”的規(guī)律,從“具象”中發(fā)現(xiàn)“抽象”,通過“具象”去認識大自然的造物法則,并在其中心領神會。例如,當我們觀察對象時,透過物質的表面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任何物質的整體形狀都是由一些相同或類似的微小結構單位,按照一定的組合規(guī)律嚴謹?shù)刂貜投傻?。這些最小的結構單位本身包含著“抽象”形態(tài)的暗示,深深地啟發(fā)著我們的想象,它具有被其他性質的結構單位替代的可能性,同時,還有按照其他組合模式重新構建的潛在因素,它可以被我們的視覺所把握,也有被解體之后重構的可能性。假如我們將熟悉的物體的陌生因素挖掘出來加以強化,使我們面對一個新的前所未見的陌生物體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在視覺上,“抽象”與“具象”之間僅一步之遙。
(四)抽象所要把握的原則要涉及畫面構成、畫面形態(tài)的大小對比、疏密關系,黑白運用,均衡、穩(wěn)定等審美原則。
二、教學技巧:舉一反三、因材施教
抽象圖形語言的范疇應該如下所概括:真正的抽象圖形語言是脫離人本體而能獨立表情達意的抽象的人工圖像與圖形系統(tǒng),它們以意象為尺度。抽象圖形語言完全可以嘗試解釋思維的任何“波動”,也就是說,在新環(huán)境下,抽象圖形語言能夠表達其他語言形式無法表達的意象?,F(xiàn)代設計中有越來越多的作品運用抽象圖形語言來表達人類多變而又復雜的情感,因此探討其生成來源對于現(xiàn)代作品的設計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抽象設計素描的構成因素,主要是靠點、線、面的符號來完成的。因為點、線、面的視覺因素本身就具有抽象性,這并非是自然形態(tài)的想象,而是以帶有簡化的幾何形出現(xiàn)的。點、線、面是平面構成的基本組成單位,而抽象設計素描也正式由平面的二維形式出現(xiàn)的。所以當畫面出現(xiàn)點、線、面等視覺因素表現(xiàn)時,便形成了規(guī)則和對稱的幾何形的構成關系,這種離開自然形象的形式本身就會產生強烈的視覺反應和審美效果。對抽象形式語言的探索能觸發(fā)我們從主體和內容之外去掌握構成規(guī)律,提高畫面整體的表現(xiàn)力和抽象設計能力。用點、線、面的構成要素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抽象效果。
在設計素描中,設計概念的獲得可以具體的從點線面開始。點是線的相交,點的運行軌跡形成線,線的拉伸形成面,面的旋轉形成體,在此基礎上,通過聯(lián)想、想象思維途徑,運用解構、重構、漸變、重疊、透疊、錯位、變異、矛盾等諸多手法,再融入技法材料,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牽引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畫面組織與設計是有密切的關系,一件平面作品,比如海報、封面組畫面組織與設計是有密切的關系,一件平面作品,比如海報、封面組成這件作品的每一形象符號都需要設計者有巧妙的構思所串聯(lián),而構思需要線索,這就需要設計者有很深的構思知識背景,當然,在藝術知識不夠豐富的背景下,我們需要一種構思訓練,而將構思成為形象的方式就是構圖的訓練,無論以寫實或是抽象的方式進行,尋求視覺的美感與沖擊是我們力求達到的目標。在學生還未建立起對寫實能力自信的情況下,我們首先要建立一種對寫實表現(xiàn)的興趣,哪怕是生活中平凡的景物,然后是建立對藝術表現(xiàn)的探求心理。
在抽象素描課程開始的時候,在理論講解完成以后,有的學生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對事物進行抽象表現(xiàn)。這個時候老師不要片面一味催促學生,應該多用一些范畫和形象的講解來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循循善誘,以期達到預想的目的。
三、實踐特點:大膽創(chuàng)新、追求完美
西方現(xiàn)代藝術院校的基礎教育的確是在包豪斯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的,它的方法越來越多樣化,都是著重在思維的教育、審美的教育、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面,那么很重要的一點,形式最重要,然后在質感、明暗、肌理,各個方面,都是由個人加以藝術的發(fā)揮。
另外我們的要求和傳統(tǒng)繪畫、素描有一些不同:不要求你專注畫這樣一個瓶罐、這樣一個客體,為什么?因為繪畫的傳統(tǒng)素描很注重畫現(xiàn)實中的“這一個”,即使只是瓶罐上的斑痕、裂紋,也會精心刻畫這個裂紋,拼命表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這一個”。我們對設計的造型基礎重要的是強調形態(tài)的分析,這樣一個物象的基本形態(tài)是什么,因為只有抓住本質基本的形態(tài),才有可能進一步感受它,使它變得更美,這時候我們就會講結構素描的意義,包括結構分析的意義,因為結構是和功能相關聯(lián)的,任何現(xiàn)實的事物,它的結構、它的造型,都是自身適應外界生長的結果,如果把這個講清楚,我們就能夠很好地理解物象形態(tài)存在的可能性。不同結構的認識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樣講述之后我們會從理性的方面對結構有一個認識,另外從感性的方面把握事物的基本狀態(tài),然后再加以發(fā)展,進行藝術的拓展。
在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從靜物寫生入手,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敏感的觀察能力,對平凡事物中美的因素的發(fā)現(xiàn)和捕捉的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時常強調諸如三角形構圖、梯形構圖等因素對學生的限制,而縱觀平面設計的發(fā)展,這些細枝末節(jié)已成為美術教學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在視覺高度發(fā)達的當代,人們在設計領域更加追求視覺對人們接受習慣與知識習得的沖擊,因此,在繪畫實踐中盡量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堆積的靜物中蘊含大量可畫的素材,不同的人會組織不同的畫面,從而漸漸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創(chuàng)造習慣。
在學生的具體繪畫實踐中,我們通常采用以下步驟:
1.選取身邊一熟悉的物品為研究對象,要求有情感因素的存在,且物品的形態(tài)較為整體,如:鑰匙、電燈、植物、燈泡、打火機等。(列舉達·芬奇、塞尚、勃拉克、達利等西方大師的靜物作品,開拓學生眼界。)
2.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觀察和慢寫。
3.對其局部和外形分別進行幾何形概括。
4.將步驟3所歸納的幾何形進行畫面構成安排。
5.由繁至簡進行圖形重合與簡化。
6.將步驟5進行黑白灰畫面設計。(課下完成)
在步驟2、3中學生需要用線畫出空間中靜物的平面形,認真體會“線”在造型中的重要作用和表現(xiàn)魅力。學習用線表示空間縱深感,用線組織畫面的方法。靜物寫生的目的在于:
(1)體會不同的造型要素在造型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作品中哪些要素應有意識地加以利用,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和問題。
(2)同一物象可以有不同的表現(xiàn)側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組合方式、運用不同的造型語言揭示其造型美,從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為靈活多樣地運用造型語言、處理畫面效果進行探索。
(3)造型因素分解訓練可以加強對畫面藝術規(guī)律和造型規(guī)律的綜合理解和全面思維。越是限制手段,就越能引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使人不得不開動藝術思維這部分大腦去主動組織畫面。
以上論述是我從事設計素描教學幾年來的教學理念的總結和探討,通過實踐,所教的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經過設計素描課的學習,設計造型基礎牢固,設計思維活躍,優(yōu)秀學生作品豐碩,并多次被大學教材和教學網站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