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曼
摘要: 語文多媒體教學是傳統(tǒng)黑板板書式教學的必要補充,它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也存在諸多不足。教師要根據初中語文新教材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出相應選擇,促進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局限性建議
在目前如火如荼的語文教學改革中,多媒體的介入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看到很多教師不喜歡這種教學方式。通過調查發(fā)現:目前我國語文多媒體教學確實存在諸多問題。這到底是多媒體教學本身的問題,還是在應用時出現了偏差?那么,又該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增光添彩?
根據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我結合初中語文的學科特點,分析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及不足,尋找創(chuàng)新點和突破口。
一、初中語文的特點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痹谡Z文教學中必須把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作為應有的教育目的,必須把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和價值觀念作為應有的教育目的。也就是必須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起來,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整合“語言文字的積累、語感的培養(yǎng)、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等多項內容。
二、語文課堂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
1.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媒體以其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習氛圍輕松,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因而,教師要善于正確地利用這一優(yōu)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說明文,由于學生從書本插圖觀察到的景象不夠形象,也不完整,且學生又沒有實地觀察的條件,抽象能力也比較差,在教學中若只靠教師的語言難以描述清楚。于是我采用實景課件,美麗的仙湖,牛馬成群,柳林環(huán)繞,水如明鏡的畫面和一片蒼茫的沙漠,風沙漫天飛舞的恐怖景象。前后兩者給人強烈的視覺對比,把學生引入“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這一疑問中,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既激發(fā)了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同時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2.有利于加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板書無需多寫,問題也無需重復,而且借助于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學生單位時間內所獲得的知識和信息量能得到更大的拓展。比如教學古文《出師表》中的重點實虛詞、句子譯文、知識點等,內容很多,用多媒體來展示,既節(jié)約時間,又重點清晰,可以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得到更大收獲。
3.有利于正確的引導學生,提高感知能力。
人們認識事物的開端就是感知。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作用發(fā)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正確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多重刺激學生感官,使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利于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如教學《三峽》一課,利用網絡搜索下載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感知形象——三峽。學生通過介紹三峽的紀錄片,既能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風光,又能直觀地感受了三峽的魅力。
4.有利于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增強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需要想象力,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時,可將聲像圖文等各種教學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造特定的教學情境,它豐富的表現力可引發(fā)學生無限的遐想,激發(fā)學生無窮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使他們思維高度活躍而引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產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維空間與創(chuàng)造靈感。如,教學《安塞腰鼓》這篇散文時,我先引導學生賞讀這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從文字中感受安斯腰鼓的生命力,接著用音樂渲染氣氛,讓學生伴隨腰鼓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此時,學生已經用畫筆在自己的腦海中“畫”出一幅幅震撼的圖畫了。最后用課件展示打安塞腰鼓的情形,更激發(fā)了學生想象的源泉,使他們融入其中。這時讓他們拿起筆來,用文字贊一贊安塞腰鼓,激昂的音樂,伴隨著畫面的變化,學生很快就寫出了一段段贊美的話語。
三、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局限性
多媒體課件在廣泛運用于教學的同時,局限性也隨之產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影響語文個性化教學。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認知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活動。語文課的特點要求語文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通過生動富有魅力的朗讀,去誘發(fā)課文中的美,去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以詩人般的激情,營造課堂美的氛圍,同時用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學生,并通過師生之間的思維互動,碰撞出心靈的火花。而這個過程,多媒體課件是難以完成的??墒?,目前許多語文課,由于多媒體的介入,語文教師更注意的是多媒體的操作和教學內容的演示,學生目不轉睛盯著演示屏幕。在這樣的被多媒體“統(tǒng)治”的課堂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已“目中無人”,人性化的師生人際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機交流”所取代,根本做不到語文個性化教學。
(二)致使語文課詩意的蒼白。
從學科特點來看,語文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文學語言不同于其他語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隱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點。因而采用多媒體的直觀視覺形象是難以傳達文學語言的內涵的。試想,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蹦恰巴低档亍焙汀般@”其情味又豈能用直觀的視像來傳達?“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其用詞之妙又有哪位攝影師能用畫面來表現?試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視屏幕或圖片上的一個形象,那么“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又從何談起?因此,教師不能過分依賴以聲像功能為主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而應該師生面對面地共同研讀與欣賞,領悟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準確和意蘊豐富等,達到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妨礙師生課堂情感的互動。
一堂完滿的語文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接受傳授的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時能夠成功地調控課堂情緒和氣氛,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靈感迸發(fā)。讓學生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不能僅僅依靠教學技巧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應該更多地有賴于教師牽引學生靈魂沉浸于字里行間,這樣,學生才會獲得真實閱讀知書達理的效果,獲得啟迪智慧滋補精神的營養(yǎng)。而多媒體課件都是預先制作好,把學生的思路硬往課件的流程中拽,事實上就是讓課件統(tǒng)治了課堂。課件統(tǒng)治課堂,人性化的師生人際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機交往所取代,嚴重妨礙了師生課堂情感的互動。
(四)課件使用不當,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有些教師往往先從網上下載課件,然后按課件備課,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一是制作課件的人往往不是一線的教師。二是運用別人的課件,很難和自己的教學思路合拍,最后的結果往往是遷就課件,而不能突出自己的教學特點。這樣的課堂大多是熱熱鬧鬧一節(jié)課,知識、能力的訓練不到位,方法、過程的指導幾乎沒有,至于學生從這篇課文中、從這節(jié)課中學到了什么,學習的態(tài)度怎樣更不能體現出來。這些現象不得不叫我們反思:課件是為教學服務呢,還是教學為課件讓路?課件是動畫越多越熱鬧好呢,還是簡單樸素明了好?
四、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建議
(一)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
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應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主要目標。有專家研究發(fā)現要注意這樣幾點: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媒體和有關內容;②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選擇恰當的切入時機,播放恰當的內容;③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選擇恰當的切入方式。如《吆喝》一課,學生對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不能很好地理解,因為那個情境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這時候,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介紹老北京胡同和吆喝的資料展現出來,學生們很快就會了解,在頭腦里形成自己的思維映象,這對學生理解課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體使用與否,關鍵是看能否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能否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即以教學性為出發(fā)點。如果不根據實際,只是一味地趕時髦、湊熱鬧,不僅不能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反而會起到畫蛇添足的效果。
(二)以學生的學為中心。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究竟是為了幫助教師的教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呢?目前,人們較多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師教的質量。我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上。比如:課件制作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應充分考慮學生可能提出的一切問題。比如學習《觀潮》等文章,對于未見過大江、大海的學生,提供一些關于錢塘江的視聽形象是很有必要的,但對生長在沿海,對大海司空見慣的學生,播放這些視聽形象就可能產生負效應,束縛他們的思維,抑制他們的想象。
(三)尊重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guī)律。
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更是一種情感教育。如果語文課上沒有了語文教師富有激情、充滿個性化的聲音,那么,這樣的語文課就必定索然無味,學生的積極性又從何而來?因而,我們必須尊重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guī)律,切忌濫用或不恰當使用多媒體技術,否則再先進的教學手段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將原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丟掉了。不管形式怎么變,語文教學仍是主體,語文課還是要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是核心;而信息技術只是我們的教學手段,就像我們現在使用的粉筆、黑板一樣,沒有必要去刻意強調。語文與現代技術整合課的評價標準還是針對語文課,也就是有學科本位的思想,這個是不能改變的。
(四)加強對教師進行課件制作的培訓。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可以從更大程度上去滿足學生學習的這一要求,讓學生的學習更具個性,更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培養(yǎng)全新的人才。為適應這一發(fā)展需要,語文教師必須充分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給語文課程與教學帶來的種種變化,努力學習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基礎理論,掌握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具備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素養(yǎng)。如果每位教師都具備這樣的思想和技術,教師們用自己制作的課件上課就會上出特色,上出風采,真正讓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那樣的教學效果才是我們所期待的。
總之,語文教學應在充分分析語文學科自身特征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選擇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教學手段才是明智的選擇。不管執(zhí)教者上課采用何種形式,不管這是堂什么內容的課,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永遠只能是輔助位置。它的一切設計都應為教學服務,而不能代替教學。然而任何事物都有長短利弊,多媒體教學手段也不例外。所以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多學習,多探索,多思考,揚長避短,想方設法使它切實有效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最終實現“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語文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丁春梅.初中語文教學多媒體的應用與反思.雙語學習,2007,(12).
[2]楊薔雯.讓語文課堂在多媒體的天空中翱翔.南方論刊,2007,(2).
[3]王蘊.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利與弊.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8).
[4]任淑琴.語文課堂拒絕多媒體.都市家教:創(chuàng)新教育,2009,(6).